青贮饲料

搜索文档
秸秆“换”出牛口粮 牛粪“变”成生态肥 句容生态循环“串” 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镇江日报· 2025-07-14 07:39
资源互补合作模式 - 戴庄村周开慧家庭农场肉牛存栏110头,面临400亩青饲玉米缺口 [2] - 蔡门村鲜食玉米基地110亩,秋季扩种至200亩,提供秸秆及次品玉米换取牛粪有机肥 [2] - 协议内容:蔡门村提供玉米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戴庄村返还发酵牛粪用于土壤改良 [2] 生态循环产业链 - 玉米秸秆经青饲料收割机粉碎后加工为优质饲料,牛粪发酵制成有机肥回馈农田 [3] - 蔡门村每亩玉米秸秆量1.5-2吨/季,每亩需3-4吨有机肥/年,400亩种植可完全覆盖需求 [3] - 预计蔡门村年节省有机肥成本15万元,戴庄村年节省饲料支出10万元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 - 秸秆青贮加工提升利用率,牛粪还田改善玉米品质,形成"优质优价"循环 [3] - 未来扩种后资源循环利用率将全覆盖,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3] - 模式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农牧结合,带动中小农户共同富裕 [4] 农业现代化探索 - 该模式为生物多样性农业产业互补新典型,结合肉牛养殖与鲜食玉米种植 [3] - 通过组织化运作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提升土壤质量与产品竞争力 [4] -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戴庄经验"在句容市复制推广 [3][4]
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在蓉举行 聚焦文旅经贸等领域共话合作机遇
四川日报· 2025-07-13 09:07
中尼投资贸易合作 -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馆主办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药品、茶叶等领域合作 [1] - 尼泊尔驻成都领事克玛尔·巴拉尔发表《尼泊尔投资与贸易现状及展望》演讲 详细分析尼泊尔贸易概况及对华贸易新机遇 [1] - 四川省商务厅提出扩大与尼泊尔贸易规模 重点支持农牧产品(如青贮饲料)、文创产品、消费品进口及跨境电商海外仓合作 [1] 旅游业合作进展 - 四川航空开通成都至博克拉商业包机航线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苏雷什·劳特称旅游业为双方潜力领域 [2] - 交流会旨在搭建跨境业务平台 促进投资者、贸易商及企业探讨互利共赢路径 [2] 政策与物流支持 - 四川省倡导企业利用尼泊尔现有海外仓资源 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1] - 计划新开加密成都至加德满都航线 强化物流通道 [1]
用光影记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伊利奶牛 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对学员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培训。 图为受访者提供 山西省万雄牧场,技术人员在指导牧场制作高品质全株玉 米青贮饲料。 图为受访者提供 湖北省郧西县积极打造七夕文旅产业链,推动农文旅融合 发展。图为郧西县七夕茶定制生产基地内,当地工人在挑 选包装茶叶。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培育的"楚宝黑头羊"为高温高湿地区 山羊养殖用种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资料图片)。 赵 平摄(人民视觉)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苜蓿草种植基地,收割机在进 行作业。 资料图片 东港市孤山镇荟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草莓生产园区。 张苍健摄(人民视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 民常住的家园,农民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 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当前,各地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向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要食物;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 业,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让"人、地、钱"等要素加速向乡村 ...
绿色循环链扮靓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 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玉米秸秆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一亩地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收割并直接使用[1] -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替代豆粕、玉米、麦麸等高价精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且无需添加其他成分[1] - 玉米秸秆具有鲜嫩汁多、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等特性,可改善牛肉质量并减少牛群消化系统疾病[1] - 当地已形成规模化利用示范效应,孵化出多家年利用青贮玉米秸秆超500吨的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成效 - 绩溪县采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组合策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2] - 全县已培育40家秸秆利用量超50吨的经营主体,其中10家企业年处理量超过500吨[2] 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 - 采用"联户分散收集-集中收储生态利用"模式处理散养户粪污,建成22个总计498.5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4] - 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粪污利用-绿色种植的生态闭环[4] - 试点成功后投入1600万元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推广至三镇,结合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 农业绿色转型成果 - 通过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循环链条,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 - 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路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