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贮饲料
icon
搜索文档
登封:回收利用“废物” 巧变生态“财富”
郑州日报· 2025-10-16 11:5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在登封市石道乡陈村小学旧校舍设立加工点 集中回收处理周边村庄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加工 加工后的秸秆成为青贮饲料用于牲畜饲养 [1] - 采取广泛动员、强力宣传、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模式 乡、村、组三级协同发力推动秸秆回收工作 [1] - 该模式已覆盖石道乡阮村、西窑等多个行政村并继续扩展延伸 形成由点及面、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 [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 将过去堆放占地、焚烧污染的秸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 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 [1] - 通过出售玉米秸秆 农户每亩地可增收约200元 拓宽了农民就地增收的渠道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政策引导与发展方向 - 登封市在三秋生产期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增强群众对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认识 [2] - 积极倡导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等多种处理方式 提升群众对资源化利用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2] - 此举为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
光伏如何爆改沙漠
经济日报· 2025-10-16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将光伏发电与沙漠生态治理相结合 实现了能源生产 防沙固沙 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全球生态治理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助力 [1][4] 光伏治沙模式的优势 - 颠覆传统治沙“投入大 周期长 效益低”的困境 通过发电收益为生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 [1] - 光伏矩阵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 减少风沙流动 板体遮挡阳光可大幅减少地表蒸发量 提升局部空气湿度 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微气候 [2] - 定期清洗光伏板的水可用于植被灌溉 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显著提升“沙戈荒”地区植被覆盖率 [2] 光伏治沙的经济效益 - 电力收入可为生态建设持续“输血” 实现“以电养沙 以沙生电”的可持续循环 [3] - “板下经济”带动当地发展 包括种植牧草 药材并进行深加工 以及发展生态养殖 形成“固沙—种草—养殖—肥土”的有机循环 [3] - 将治沙从依赖财政的“赔钱买卖”转变为富民产业 [3] 资源基础与发展规划 - 中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面积广阔 其中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面积达10.15亿亩 戈壁面积7.18亿亩 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 建设光伏电站潜力巨大 [2] - 根据《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 到2030年目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 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3] 未来展望与全球意义 - 未来光伏治沙可与制氢 储能等新技术结合 使沙漠成为“能源沃土”和“经济绿洲” [4] - 该模式为全球受荒漠化与能源短缺双重困扰的地区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涵盖了生态 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多重需求 [4]
苏北“点草成金”破解秸秆治理难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10 07:19
治理思路转变 - 治理思路从严防死守的管控思维向疏堵结合的发展思维转变 [1] - 将秸秆综合利用置于核心位置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双赢的关键 [1] - 从被动服从的“要我禁烧”转向主动参与的“我要利用”是破解治理难题的根本动力 [3]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宿迁市重点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利用 [2] - 构建“田间收集—企业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依托20余家中小型加工企业 [2] - 连云港市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加工”的收储运机制,在乡镇设立临时收储点并配备专用运输车辆 [2] - 徐州市将秸秆综合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秸秆制板技术加工成环保建材 [3] 治理成效与经济效益 - 宿迁市近千名农户参与秸秆收储,每亩秸秆为农户带来50元至80元的额外收益 [2] - 连云港赣榆区通过收储机制实现秸秆收储率超70%,焚烧火点同比下降60% [2] - 徐州邳州市的秸秆制板项目解决了周边5个乡镇的秸秆处理难题,并带动200余人就业 [3]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部分地区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补贴力度不足且抗风险能力弱 [3] - 市场对接不畅导致部分加工产品面临滞销压力 [3] - 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给予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 需推动技术创新,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发更适合当地秸秆特点的利用技术 [3] - 需搭建“企业+农户”对接平台以畅通产销渠道 [3]
希望的田野“丰”景如画 绘就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
央视网· 2025-10-01 07:53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一起走进希望的田野。河南安阳滑县的127万余亩玉米近日迎来收获,当 地投入新型机械,多措并举确保颗粒归仓。 在滑县牛屯镇的高标准农田内,玉米茎穗收割机穿梭作业,摘棒、剥皮等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玉米倾泻而出的同时,玉米秸秆也被同 步粉碎、收集,实现收获与资源再利用"双推进",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近年来,滑县通过打造良田、普及良种、推广良法、培育良农、制定良策"五良"协同推进的方式,持续夯实秋粮丰收基础。此外,当 地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置新型机具,并科学调度机具,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陕西定边:青贮玉米开镰收割为牲畜备足"营养包" 这段时间,陕西榆林定边县迎来青贮玉米收获季。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收割、压实、封藏作业,全力储备优质青贮饲料,为牲畜安 全越冬备足"营养包"。 在定边县堆子梁镇仓房梁村的一处青贮玉米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株株玉米被齐根切断,运输卡车紧随身旁,车厢里垒起一座座 青贮"小山",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辽宁彰武:玉米迎丰收 科技助力单产提升 山河渐染秋色,田野喜迎丰收。眼下,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的玉米迎来丰收,籽粒饱满、色泽 ...
二十四节气看蒙牛丨秋分走进现代牧业乌兰布和一牧看青贮好“丰”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5:19
核心观点 - 现代牧业乌兰布和一牧在秋分时节进行青贮收割和窖藏作业 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优质饲料 为有机奶产品提供原料保障 [1][3][10]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 牧场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拥有昼夜温差悬殊 光照充沛(年均3000小时日照)的自然条件 [1] - 黄河冲积平原肥沃土壤与乌拉特草原纯净地下水提供滋养 天然沙漠隔离带形成生态屏障 [1] - 北纬40°的地理位置结合阳光 沃土和清风等自然要素 为有机奶生产提供独特优势 [10] 青贮生产过程 - 秋分前后为青贮制作黄金期 全株玉米淀粉含量达33% 水分控制在67% [3] - 采用自走式青贮收割机呈"品"字形推进 完成切割和粉碎作业 将玉米连同植株切割成2公分饲草颗粒 [3] - 运输车辆需经专业设备检测确保收割质量后才能进入窖藏区域 [5] 窖藏技术工艺 - 青贮卸车后通过压实机循环进行摊平和碾压作业 使青贮堆逐渐升高并形成规整轮廓 [8] - 最后层草料压实后立即用薄膜覆盖 从窖顶边缘向中心密封 并用轮胎压实完成发酵准备 [8] - 整个工艺体现对每株玉米的精挑细选 每次碾压的精准把控和每寸土地的敬畏守护 [10] 产品质量标准 - 牧场生产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优质饲料 [1] - 自然条件与生产工艺共同保障有机奶产品的纯净与醇厚品质 [10]
(乡村行·看振兴)乌兰察布草原新牧歌:“牛”劲十足 “玉”见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7:25
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和融合化发展 推动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 采用科学化养殖方式 京西农牧业通过"中央厨房"系统实现精准投喂 根据犊牛、青年牛、成年母牛等不同类别定制营养方案 [3] - 京西农牧业繁育总场存栏11500头肉牛 育肥场年出栏10000头 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3] - 投资12.5亿元建成万头肉牛基地、冷链屠宰加工中心和科研研究院 形成完整产业链 [5] 农旅融合模式 - 打造"牛村部落"旅游度假区 2024年接待京津冀游客超7万人次 成为短途休闲游热门目的地 [5] - 通过旅游模式带动65个村集体年分红200余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 月薪范围4500-15000元 [5] - 实现从养牛卖牛到观牛赏景的产业升级 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 [5] 玉米种植产业创新 - 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推行"甜饲互补"模式 20.8万亩玉米田中甜玉米坚持绿色种植 籽玉米制成青贮饲料 [7][8] - 甜玉米通过订单销售实现增收 籽玉米发酵成多汁含糖的青贮饲料作为牛羊冬季营养餐 [7][8] - 形成种植-加工-养殖产业链闭环 实现"以农促牧、草畜联动" 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高经济效益 [8] 产业联动效益 - 种养联动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甜玉米卖钱、籽玉米喂畜 每亩地获得两份收益 [7][8] - 产业链延伸带动农牧民"离土不离乡"高质量就业 月固定收入达5000-6000元 [3] - 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农户带来稳定地租收益 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 [3]
秸秆“换”出牛口粮 牛粪“变”成生态肥 句容生态循环“串” 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镇江日报· 2025-07-14 07:39
资源互补合作模式 - 戴庄村周开慧家庭农场肉牛存栏110头,面临400亩青饲玉米缺口 [2] - 蔡门村鲜食玉米基地110亩,秋季扩种至200亩,提供秸秆及次品玉米换取牛粪有机肥 [2] - 协议内容:蔡门村提供玉米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戴庄村返还发酵牛粪用于土壤改良 [2] 生态循环产业链 - 玉米秸秆经青饲料收割机粉碎后加工为优质饲料,牛粪发酵制成有机肥回馈农田 [3] - 蔡门村每亩玉米秸秆量1.5-2吨/季,每亩需3-4吨有机肥/年,400亩种植可完全覆盖需求 [3] - 预计蔡门村年节省有机肥成本15万元,戴庄村年节省饲料支出10万元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 - 秸秆青贮加工提升利用率,牛粪还田改善玉米品质,形成"优质优价"循环 [3] - 未来扩种后资源循环利用率将全覆盖,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3] - 模式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农牧结合,带动中小农户共同富裕 [4] 农业现代化探索 - 该模式为生物多样性农业产业互补新典型,结合肉牛养殖与鲜食玉米种植 [3] - 通过组织化运作降低化肥农药使用,提升土壤质量与产品竞争力 [4] -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戴庄经验"在句容市复制推广 [3][4]
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在蓉举行 聚焦文旅经贸等领域共话合作机遇
四川日报· 2025-07-13 09:07
中尼投资贸易合作 -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馆主办2025年尼泊尔投资贸易促进交流会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药品、茶叶等领域合作 [1] - 尼泊尔驻成都领事克玛尔·巴拉尔发表《尼泊尔投资与贸易现状及展望》演讲 详细分析尼泊尔贸易概况及对华贸易新机遇 [1] - 四川省商务厅提出扩大与尼泊尔贸易规模 重点支持农牧产品(如青贮饲料)、文创产品、消费品进口及跨境电商海外仓合作 [1] 旅游业合作进展 - 四川航空开通成都至博克拉商业包机航线 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苏雷什·劳特称旅游业为双方潜力领域 [2] - 交流会旨在搭建跨境业务平台 促进投资者、贸易商及企业探讨互利共赢路径 [2] 政策与物流支持 - 四川省倡导企业利用尼泊尔现有海外仓资源 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1] - 计划新开加密成都至加德满都航线 强化物流通道 [1]
“将自己所学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农业执法监管 -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增加农资产品检查频次和范围以保障春季农业生产[1] -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并封存10瓶疑似假冒伪劣农药产品 经调查确认为假冒伪劣产品后予以没收销毁[2][3] - 每月定期对50多个蔬菜水果温室大棚进行抽检 要求农户每日标记蔬菜包装生产日期和合格证标签[6] 农业技术推广 - 推广青贮饲料制作和储存技术 采用防水布打包封装方式有效保存营养成分并延长饲草保存时间[7] - 通过试验证明新储存方法虽然操作较麻烦 但能防止饲料霉变和损耗 获得牧民认可[7] - 计划今年将饲草料保存技术教给更多牧民 提高当地牧业生产效率[7] 农牧民宣传教育 - 深入乡村社区举办法律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 向农牧民宣传农牧业法规政策[4][6] - 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农牧业知识科普短视频 帮助提升农牧民法律意识[6] - 重点宣讲安全使用农药 正确回收地膜 农机安全使用以及布病防治和牲畜疫苗接种知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