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40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们亲眼见到了中国独创的治沙技术——草方格。保护区职工张学云现 场演示了如何用麦草扎设方格:将麦草扎入沙地15至20厘米,形成间距密集的网格,从而达到防风固 沙、涵养水源的效果。伊拉克如道媒体集团记者马赫迪和香港NOW宽频电视记者杨佩诗亲自尝试草方 格铺设,体验这场"人与沙的博弈"。 目前,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与植被结合的模式,治理流沙面积达百万亩,森林覆盖率从 过去的不足1%提升到如今的40%以上,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 在宁夏水利博物馆,记者们通过文物、图片和模型,回顾了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汉渠系 到现代节水工程,宁夏始终依托黄河水脉推动农业发展。随后,记者乘船穿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实地 感受"十里长峡"的壮丽景观与水利工程的巧妙结合。 "宁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统筹管理,实现了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平衡。"现场讲解员介 绍,"这不仅保障了农业和产业发展,也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期3天的采访中,记者团还走访了多个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项目。英国记者表示,宁夏将生态治理与 经 ...
中外媒体走进宁夏 探寻“塞上江南”发展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4
中外媒体走进宁夏 探寻"塞上江南"发展密码 中新网银川9月16日电 (杨迪 李咏琪)9月15日至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记者赴宁夏采访推 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伊拉克等国媒体 的外国记者。记者团深入银川、吴忠等地,实地探访葡萄酒产业、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多个典型项 目。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参访西鸽酒庄。李咏琪 摄 9月15日,记者团先后参访了西鸽酒庄、宁夏水利博物馆、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在西鸽酒庄,记者们品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了解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国际认证成果。"宁夏 的葡萄酒品质确实很好。我不仅对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感兴趣,也对中国酒类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非常感 兴趣。"葡萄牙新闻社记者胡大树表示,宁夏部分地区土壤相对干旱,他希望对当地葡萄酒产区在防治 土壤沙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做进一步了解。 体验扎草方格。李咏琪 摄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片片草方格锁住流动的沙丘,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 变。"这是第一次深入了解白芨滩。最让我震撼的是,这里的治沙工程从1 ...
一个镇,一天可处理污水4000吨!
大众日报· 2025-09-13 13:08
政策引领同步发力。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 作的通知》,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原则;2024年又推出《泰安市乡镇污水 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为县(市、区)工作提供精准导航。去年全市投入1.88亿元, 完成49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人员组建常态化联合检查组,对47 个建制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体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联合督导组实施"一对一"精准帮 扶,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破解技术难题。 走进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清澈的水流从二沉池中缓缓溢出,又一批生活污水净化归来。通过将原有 生物转盘工艺升级为A2/O处理工艺,并加装多套在线监测设备,该厂日处理能力跃升至4000吨,成为 山东省泰安市建制镇污水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守护黄河安澜的关键一环,创新 推出"闭环督导"机制和"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模式,实现治理能力系统提升。目前,全市51处 建制镇污水处理 ...
日处理生活污水近4万吨,处理率提升至79%,泰安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省推广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9:08
行业政策与战略 - 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任务 构建市级统筹 县级主责 镇级落实责任链条[2] - 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确立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规划引领 分步推进工作原则[4] - 2024年出台《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为县市区提供精准导航[4]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市51处建制镇生活污水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 配套管网总长382.7公里 处理率提升至79%[1] - 2023年总投资1.88亿元完成49处设施提升改造 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4] - 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通过工艺升级(生物转盘改为A2O) 日处理能力达4000吨并增加多套在线监测设备[2] 运营管理机制 - 创新实施建设运营一体 区域连片治理模式 基本实现51处设施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1][6] - 建立半月调度 月底总结机制 形成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3] - 对运维水平低下单位进行清退 择优引入技术实力强的专业机构[6] 监管与技术支持 - 住建局与生态环境局组建联合检查组 对47个建制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 重点检查运行稳定性与出水达标率[5] - 每月对已建成设施进行水质检测 动态指导优化工艺参数[5] - 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提供解决方案[5] 成效与推广 - 治理经验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成为全省建制镇污水治理泰安样板[1] - 全部建制镇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 实现设施稳定运行[4] - 下一步将聚焦优化运维模式 规范管理和智慧化管控方向深化实践[6]
山东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 - 山东东营制定修改6部生态保护法规并出台《沿黄生态长廊规划》推进滩区环境综合治理 [3] - 腾退保护区内300处石油设施并完成生态修复 建设49万亩湿地廊道 [3] - 人工湿地净化使农田退水水质从五类提升至三类 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二类标准 [3]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修复7.25万亩湿地 4.7万亩盐地碱蓬和海草床 [5] - 保护区成为珍稀鸟类稳定繁衍家园 水清岸绿生态成效显著 [1][5] - 全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建设生态廊道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 [5] 区域综合治理进展 - 完成19个房台村搬迁 新建社区配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 - 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 实施水质提升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5] - 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5]
牛粪养蚯蚓 土里淘出“金”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沿黄生态屏障再添“绿色引擎”
齐鲁晚报· 2025-08-18 12:09
项目背景与生态挑战 - 梁山县肉牛产业每天产生超过2000吨牛粪 生态压力巨大[1] - 传统露天沤粪处理方式能力有限且存在污染风险 雨季污水可能汇入黄河威胁生态安全[1] - 当地24公里黄河岸线的生态保护要求与传统粪污处理方式形成尖锐矛盾[1] 金融支持与项目规模 - 建设银行梁山支行主动对接融资需求 山东省分行已投放2000万元贷款[2] - 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 在160亩土地上建设标准化蚯蚓养殖场[2] - 目前正在建设14个标准化大棚 占地77亩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处理全镇三分之一牛粪污染源[2] 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 采用标准化大棚养殖模式替代传统露天林下养殖 实现生态化处理[1] - 蚯蚓养殖周期30-45天 每米养殖床可产3-5斤蚯蚓[3] - 牛粪经蚯蚓分解转化为有机肥 产出物包括药用蚯蚓和花肥原料[3] 经济效益与产业协同 - 牛粪从处理成本转变为免费资源 大幅降低养殖户支出[3] - 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经济模式[3] - 项目将生态压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2][3]
农发行加大信贷投放 为“母亲河”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公司战略部署 - 农发行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金融服务工作 以高质量履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 [1] - 公司提出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优势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治理 水安全保障 交通设施建设 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型能源建设加大信贷投放 [1] 信贷投放数据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长江大保护贷款2.09万亿元 5月末贷款余额达2.24万亿元 [1] - 同期累计投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6052亿元 5月末贷款余额6523亿元 [1] 业务重点领域 - 信贷支持重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 服务范围覆盖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赵一德在渭南调研时强调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兴产业优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8-08 08: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黄河流域最大河滨温泉湖泊型湿地生态保护需加强 强调四水四定原则和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1] - 湿地生态修复力度需持续提升 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 - 防汛工作需落实临灾监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加强物资保障和应急通信[1] 乡村产业发展 - 农产品加工园区需完善配套设施 强化要素保障以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2] - 特色农产品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 - 乡镇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3] 基层治理与服务 - 基层党组织需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聚合 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2] -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加强 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 - 公共服务需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 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千万工程[3] 民营经济发展 - 政策需直达快享 破除准入壁垒清理拖欠账款为企业纾困解难[3][4] - 民营企业需以创新引领发展 做强主业优化治理服务社会[4] - 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 区域经济规划 - 需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4]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4] - 推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
四年“输”出2.5亿,“清水”黄河入山东
齐鲁晚报· 2025-07-12 05:5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山东完成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支付6207万元 [1] - 自2021年协议签署以来山东累计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金2.5亿元 [1] - 黄河水质从豫入鲁连续达标达到Ⅱ类标准以上 [1] 协议内容与执行 - 2021年山东河南签订首轮补偿协议2023年签订第二轮协议(2023-2025年) [1] - 第二轮协议将水质类别补偿从年度达标调整为月度达标并增加总氮指标 [1] - 河南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刘庄断面总氮年均浓度低于上年 [1] 政策推广与成效 - 山东2021年将省际补偿经验拓展至省内实现县际流域补偿全覆盖 [2] - 财政部2022年给予山东专项奖励2亿元并在全国推广其做法 [2] - 甘肃与宁夏四川青海签订补偿协议成为沿黄九省区中唯一与三省签约省份 [2]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24个省份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 高层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强调要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2] - 要求突出黄河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上下游贯通治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