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10-16 22:18
生态保护治理 - 青海省循化县建立五项机制并组织村民志愿巡河队开展常态化黄河巡护 [2] - 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建设沿黄生态廊道 包含休闲驿站和沿岸步道 [2] - 黄河口盐地碱蓬植物蓬勃生长 有效降低土壤盐度并提高肥力 证明生态持续向好 [2] 工业绿色转型 - 河南新亚纸业集团通过节水改造 使制浆工序用水量从65立方米/吨浆降至25立方米/吨浆 [3] - 陕晋甘三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耗能产业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替代 [4] - 山东优化石化产业布局 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 规划建设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 [4] 清洁能源发展 -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由76万块海上光伏组件构成 [4] - 沿黄9省区签署协议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和结果互认 [4] 防洪与安澜工程 - 国家建设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 涉及河南、山东两省42个县(区)[6] - 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光电测沙仪、5G视频监控等新技术为黄河安澜提供保障 [6] - 山东通过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使60万滩区群众搬入新居 [6]
【韩城】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废弃矿山治理
陕西日报· 2025-10-16 06:56
近日,在韩城市西庄镇西王村废弃矿山治理现场,工人正在新植林木间进行管护,修筑储水圈。据 悉,西王村废弃矿山为"韩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9个治理点 之一,该项目涉及板桥、西庄、龙门和桑树坪4个镇,现已治理700余亩。 据了解,"韩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是针对韩城西部沿山 区域9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而实施的系统性修复工程,以"立面自然恢复、平面人工修复"治理 策略为主,重点推进平面区域修复。截至目前,火炬村、马庄村、胡岭村、西王村等4处治理点已全面 完工,具体实施内容包括浮石清理、格宾挡墙修筑、场地平整、边坡修整、道路及排水设施修建、绿化 工程等。剩余5处治理点已于今年6月上旬陆续进场施工,各项修复工作正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压实责任,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剩余治理任务,及时协调解 决困难,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确保年底完成生态修复治理任务。"韩城市自然资源局项目办 副主任孙栋说。(记者:梁少飞) ...
宁夏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央视网· 2025-10-09 20:39
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十四五"以来,宁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 系,已建成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农牧业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百亿级产业链,大力发展大数据算力、人工智能、生 物技术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6%。 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宁夏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超2000项,带动约1000家区外创新主体、1万多名区外人才参与宁夏科 技创新,新建宁夏高等研究院、六盘山和贺兰山两个实验室,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从无到有"的突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宁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
黄河干流水质连续3年稳定保持Ⅱ类
新华社· 2025-09-18 16:01
近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黄河干流水质已连续3年 稳定保持Ⅱ类标准。这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标志着"母亲河"水质改善进入常态化、稳定化新阶段。 黄河承担着流域内50多座大中城市和400多个县居民饮水供水任务。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 黄河曾遭受严重污染,干流近70%的城市饮水安全亮起"红灯"。 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全流域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由 66.4%提升到90%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由12.4%下降到零。干流全线水质自2022年首次达标Ⅱ类以来, 已稳定保持3年;全流域优良水质自2023年以来连续2年超过90%。 "目前黄河水质仍在改善中。今年1-8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干支流Ⅰ—Ⅲ类断面较去年 同期增加0.5%。"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范治晖说。 水质之变孕育生态之变。洛鲤、伊鲂、河口刀鱼、大鼻吻鮈等黄河"土著"物种逐渐回归;毛乌素沙 漠90%以上披上绿装;植被"绿线"向西北移动约300公里。 "还有一笔'绿色发展的经济账'。"范治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九省 ...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40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们亲眼见到了中国独创的治沙技术——草方格。保护区职工张学云现 场演示了如何用麦草扎设方格:将麦草扎入沙地15至20厘米,形成间距密集的网格,从而达到防风固 沙、涵养水源的效果。伊拉克如道媒体集团记者马赫迪和香港NOW宽频电视记者杨佩诗亲自尝试草方 格铺设,体验这场"人与沙的博弈"。 目前,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与植被结合的模式,治理流沙面积达百万亩,森林覆盖率从 过去的不足1%提升到如今的40%以上,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 在宁夏水利博物馆,记者们通过文物、图片和模型,回顾了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汉渠系 到现代节水工程,宁夏始终依托黄河水脉推动农业发展。随后,记者乘船穿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实地 感受"十里长峡"的壮丽景观与水利工程的巧妙结合。 "宁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统筹管理,实现了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平衡。"现场讲解员介 绍,"这不仅保障了农业和产业发展,也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期3天的采访中,记者团还走访了多个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项目。英国记者表示,宁夏将生态治理与 经 ...
中外媒体走进宁夏 探寻“塞上江南”发展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4
葡萄酒产业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获得国际认可 葡萄牙新闻社记者评价其品质很好[3] - 西鸽酒庄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代表展示发展历程和国际认证成果[3] - 葡萄牙媒体关注宁夏葡萄酒产区在干旱土壤条件下防治沙化的具体措施[3] 生态保护工程 -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固沙技术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5] - 治沙工程自1953年持续70余年 采用科学可持续的治理方式[5] - 生态环境改善证据包括豹猫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5] 区域发展战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中外记者专项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1] - 调研覆盖银川 吴忠两地 涉及水利工程 生态保护 产业升级等多领域项目[1][3] - 通过国际媒体视角向世界展示宁夏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效[5]
一个镇,一天可处理污水4000吨!
大众日报· 2025-09-13 13:08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 - 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跃升至4000吨 通过工艺升级实现 [1] - 全市51处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 污水管网总长382.7公里 [1] - 污水处理率提升至79% 较改造前显著提高 [1] 治理模式创新 - 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模式 实现系统化治理能力提升 [1] - 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责镇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 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1][2] - 实施闭环督导机制 通过半月调度月底总结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2] 资金与政策支持 - 2023年全市投入1.88亿元完成49处设施提升改造 [2] - 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 扩大覆盖范围 [2] - 出台专项通知和行动方案 明确分类施策分步推进原则 [2] 运营管理机制 - 51处设施基本实现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 [3] - 建立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 清退低效运维单位 [3] - 将工作重心从建设转向长效管理 推出稳定运行攻坚行动方案 [3] 监管与技术保障 - 组建常态化联合检查组 对47个建制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 [2] - 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邀请技术专家现场破解难题 [2] - 推行智慧化管控 持续优化运维管理模式 [3]
日处理生活污水近4万吨,处理率提升至79%,泰安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全省推广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9:08
行业政策与战略 - 泰安市将建制镇污水治理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任务 构建市级统筹 县级主责 镇级落实责任链条[2] - 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确立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规划引领 分步推进工作原则[4] - 2024年出台《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为县市区提供精准导航[4]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市51处建制镇生活污水设施日处理规模达3.93万吨 配套管网总长382.7公里 处理率提升至79%[1] - 2023年总投资1.88亿元完成49处设施提升改造 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3公里[4] - 新泰市翟镇污水处理厂通过工艺升级(生物转盘改为A2O) 日处理能力达4000吨并增加多套在线监测设备[2] 运营管理机制 - 创新实施建设运营一体 区域连片治理模式 基本实现51处设施全部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管理[1][6] - 建立半月调度 月底总结机制 形成督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3] - 对运维水平低下单位进行清退 择优引入技术实力强的专业机构[6] 监管与技术支持 - 住建局与生态环境局组建联合检查组 对47个建制镇设施进行全面体检 重点检查运行稳定性与出水达标率[5] - 每月对已建成设施进行水质检测 动态指导优化工艺参数[5] - 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邀请技术专家现场会诊提供解决方案[5] 成效与推广 - 治理经验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成为全省建制镇污水治理泰安样板[1] - 全部建制镇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 实现设施稳定运行[4] - 下一步将聚焦优化运维模式 规范管理和智慧化管控方向深化实践[6]
山东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 - 山东东营制定修改6部生态保护法规并出台《沿黄生态长廊规划》推进滩区环境综合治理 [3] - 腾退保护区内300处石油设施并完成生态修复 建设49万亩湿地廊道 [3] - 人工湿地净化使农田退水水质从五类提升至三类 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二类标准 [3] 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修复7.25万亩湿地 4.7万亩盐地碱蓬和海草床 [5] - 保护区成为珍稀鸟类稳定繁衍家园 水清岸绿生态成效显著 [1][5] - 全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建设生态廊道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 [5] 区域综合治理进展 - 完成19个房台村搬迁 新建社区配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 - 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 实施水质提升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5] - 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