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联合银行模式

搜索文档
农商联合银行阵营扩大 多地省联社改革现新进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2
广东省联社改革动态 - 广东省联社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2024年年报透露相关计划[1][3] - 广东省联社2024年末社员股东总数为81户,前十名包括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等[2] - 广东省81家农商银行(不含深圳)总资产4.8万亿元,各项存款3.75万亿元,2024年实现拨备前利润462.97亿元,净利润242.85亿元[2] - 广东省采取"N个一部分"适度竞争格局,形成多家脱离省联社系统的头部农商银行分别管理一部分的模式[3] 人事变动 - 刘鹏获批担任广东省联社理事、副理事长、主任,此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2] - 广东省联社原主任麦延厚2023年底升任省联社党委书记,2024年10月担任省联社理事长[2] 改革模式与进展 - 农商联合银行模式改革成本较低,能保证下辖农信机构法人地位不变,容易实现平稳过渡[1][5] - 该模式能丰富省农商联合银行的金融服务牌照,扩展业务范围[1][5] - 2024年7月广东金融监管局会议明确巩固广东农合机构"1+7"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4] - 内蒙古农商银行2025年5月27日挂牌开业,提供将100多家机构组建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内蒙古样板"[4] - 浙江、山西、辽宁、四川、广西、海南等地省联社改革方案已落地,新疆组建全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方案已获批[4][5] 行业趋势 - 多地省联社改革开花结果,涌现不少万亿元级别的新银行[1][4] - 省联社改革主要有四种模式:统一法人省级农商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金融服务公司[5] - 改革有利于协调整合全省农信资源、增强资本实力,推动区域内中小银行化解风险[5] - 未来需以"特色化服务+稳健经营"替代规模扩张逻辑,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信贷等产品[6]
广东农信系统首次透露改革方向,为何选择农商联合银行模式?
新浪财经· 2025-05-07 17:35
广东农信系统改革方向 - 广东省联社明确2024年改革方向为"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1] - 改革背景源于省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金融承载力差异显著,需兼顾资源整合与地方灵活性[1] - 联合银行模式因改革成本低、易接受成为首选方案,保留地方农商行独立法人地位[1][4] 广东农信系统格局演变 - 2017-2020年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形成"N个一部分"竞争格局:部分由地方政府直管(如广州、深圳等6家农商行),其余由省联社管理[2] - 2023年省政府提出加快省联社改革,支持金融弱区组建地市统一法人农商行,目标形成"1+7"市场体系[2] - 截至2024年末,全省81家农商行总资产4.80万亿元(同比+3.79%),但财务收入1605.59亿元(同比-3.6%)、利润248.7亿元(同比-14.7%)连续两年下滑[3] 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分析 - 联合银行模式为主流选择,特点为维持县域法人独立地位,改革成本低且避免整合摩擦,适合优质农商行多的省份[4][5] - 具体分为两种子模式:"上参下"(如山西)和"下参上"(如浙江),广东暂未明确采用哪种[5] - 现存挑战包括股权与管理结构倒置矛盾未解,需明确联合银行职能定位(管理协调或金融服务创新)及成员行出资比例[5] 广东省联社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5年,由省内农商行自愿入股组成,履行管理、指导、协调职能[3] - 2024年10月麦延厚出任理事长,其2021年起历任理事、副理事长、主任等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