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联社改革

搜索文档
又一省级农商行获批开业!注册资本346.28亿元,23名管理层已落定
新浪财经· 2025-09-01 08:41
公司基本情况 - 吉林农商银行及13家分支机构获批开业 注册资本34628亿元 吉林金控出资比例9992% [1][2] - 13家分支机构包括长春城区支行 四平城区支行等 覆盖吉林省内多个地区 [2] - 业务范围涵盖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贷款 办理结算 票据承兑 外汇业务等全面银行业务 [3] - 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 承继原13家机构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网点 客户账户和服务保持连续有效 [3] 组织架构与治理 - 管理层形成"一正四副"格局 核准23名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1][6] - 多名高管来自吉林省联社系统 包括董事长王立生 行长马剑凤等核心管理层 [6][7] - 不设监事会 由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符合新公司法和金融监管规定 [8] - 设立首席合规官职位 紧跟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新要求 [7]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致力于成为农民致富 微企成长 居民兴业的银行 [4] - 将成为吉林省内资本实力最强 服务范围最广 支农力度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 [5] - 计划逐步吸收合并其他农商银行及省内村镇银行 最终实现全省统一法人 [10] 行业改革动态 - 农信改革持续加速 省联社改革是重中之重 已有11省完成改制 [1][9] - 2025年以来河南 江苏 江西 内蒙古 吉林5家省级农商行相继揭牌开业 [9] - 省联社改革主要采用两种模式:统一法人省级农商行或省级农商联合银行 [9] - 贵州 湖北 广东等地也已启动或计划筹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 [9]
农信大动作!又一省农商联合银行官宣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21:46
贵州农信改革进展 - 贵州省联社将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 原贵州省联社业务资产及债权债务由新银行承接 筹建工作分步骤推进 包括清产核资和股金处置[1] - 改革工作获省政府明确支持 2024年2月《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后续分工方案明确由省委金融办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3]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贵州省联社与贵州金控及黔晟国资开展合作洽谈 重点涉及注资入股 不良资产处置 投贷联动等领域 旨在获取资金与业务支持[2] - 贵州金控已控股省内多家农商行 包括贵阳农商行 乌当农商行等 显示省级国企在农信体系中的深度参与[3] 科技能力升级规划 - 改革后农商联合银行将强化科技平台优势 近期密集启动数据中心改造 智能双录系统 AI大模型应用等技术项目[4] - 天维研究院分析指出 改革后可通过集中化管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发行专项债投入科技领域 并重构科技治理机制[5] 经营规模与职能定位 - 贵州农信系统涵盖84家农商行 2293个网点 2.8万名员工 存款规模达9229亿元 贷款规模7095亿元[5] - 贵州省联社承担全省农信机构管理职能 在科技支持 风险管理等方面为成员行社提供协同效益 如为贵阳农商行节约电子科技投入[5]
陕西省联社多位高管任职资格获批
中国经营报· 2025-07-31 18:34
近期,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陕西省联社")迎来关键人事调整,7月以来有多个高管的 任职资格获批。 陕西金融监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7月21日,核准张镐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的任职资格;7月 18日,核准马红刚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首席信息官的任职资格,核准杨波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渭南审计中心主任的任职资格,核准王明顺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总监的任职资格。 2025年6月,陕西省联社在《中共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委员会关于十四届省委第六轮巡视整改进展 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巡视整改通报")中提及:"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持续优化公司治理架构。经 各方研究、多轮探讨、反复修改,形成省联社改革方案,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同时围绕系统组织架构、 员工职级体系、薪酬体系等重点内容,实地考察已完成改革省联社的有关情况,广泛征求组织架构设置 意见。" 高管任职获批 此次获批的部分高管已在陕西农信系统工作多年。 此次获批出任陕西省联社副主任的张镐,此前历任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榆林审计中心主任以及合规管 理部总经理。2025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披露人事任免公告,同意张镐为陕西省联社副主任人 选。此次任职 ...
又有农商联合银行筹备起航,省联社改革按下加速键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1:33
又一家农商联合银行启动筹备! 7月29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官网发布一则公告称,决定在贵州省联社基础上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 并授权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和开展筹建工作。公告同时称,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成立 后,原贵州省联社的业务、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权利义务均由其承接。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贵州省农信社改革的计划由来已久。早在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 告》中便出现了"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提法。2023年 提出要"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加快省农信社改革"。 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并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中明确,牵头单位为贵州省委金融办,责任单位为 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国资委、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市金融监管局、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金控集团等。 公开信息显示,7月17日,贵州省联社与责任单位之一的贵州金控集团举办座谈会。贵州省联社党委书 记、理事长杨松指出,希望贵州金控集团在注资入股、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推动完成改 ...
近3万贵州农信人迎重磅变革 联合银行改革模式“再添一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8:20
7月29日,贵州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小组公告称,决定在贵州省联社基础上组建贵 州农商联合银行(暂定名),并授权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以下简称"筹建工作小组")组织 实施和开展筹建工作。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后,原贵州省联社的业务、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权利义 务均由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承接。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和开业尚待金融监管部门核准。 这是一场涉及近3万贵州农信人的重大变革。贵州省联社官网显示,目前,贵州农信由省联社及所辖84 家农商银行(农信联社)组成,营业网点2293个,员工2.8万名,存款突破9229亿元,贷款突破7095亿 元,贵州农信已成为省内业务规模最大、服务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一省一策、因地制宜",省联社改革的东风吹到了黔贵大地。 不久前的7月23日,黔晟国资与贵州省联社交流座谈,贵州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松在座谈中表 示,省联社正在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希望黔晟国资在注册资本金、金融业务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而在更早的7月17日,贵州金控集团与贵州省联社交流座谈,杨松在座谈中表示,希望贵州金控集团能 在注资入股、不良资产 ...
组建工作正式启动,贵州农信改革迎来实质性进展
华夏时报· 2025-07-30 13:15
贵州农信改革进展 - 贵州农信决定启动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组建工作,新银行将承接原贵州省联社的业务、资产及债权债务 [1] - 贵州省联社党委书记杨松带队与铜仁市、黔东南州、遵义市、贵阳市等地政府对接农信改革工作 [1][3] - 贵州金控集团与贵州省联社召开座谈会,讨论注资入股、不良资产处置等改革支持事项 [3] 改革政策背景 - 贵州农信改革连续三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提出"加快省农信社改革",2024年细化要求"推进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组建",2025年再次强调推动改革落地 [4][5] - 改革由省委金融办牵头,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9家单位共同负责 [4] 全国农信改革动态 - 2024年上半年河南、江西、江苏、内蒙古四地已成立省级农商银行或联合银行 [6] - 吉林省计划组建省级农商银行并统一法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筹建,预计6个月内完成 [6][7] - 江西、江苏与贵州采用相同改革模式,即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作为独立法人,下设市县独立法人机构 [7] 贵州农信经营数据 - 贵州农信由省联社及84家农商银行组成,拥有2293个营业网点、2.8万名员工 [1][7] - 截至2024年2月,存款规模达9229亿元,贷款规模达7095亿元 [7] 改革模式分析 - 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8] - 该模式通过统一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一体化,防范金融风险 [8]
农商联合银行阵营扩大 多地省联社改革现新进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2
广东省联社改革动态 - 广东省联社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2024年年报透露相关计划[1][3] - 广东省联社2024年末社员股东总数为81户,前十名包括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等[2] - 广东省81家农商银行(不含深圳)总资产4.8万亿元,各项存款3.75万亿元,2024年实现拨备前利润462.97亿元,净利润242.85亿元[2] - 广东省采取"N个一部分"适度竞争格局,形成多家脱离省联社系统的头部农商银行分别管理一部分的模式[3] 人事变动 - 刘鹏获批担任广东省联社理事、副理事长、主任,此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2] - 广东省联社原主任麦延厚2023年底升任省联社党委书记,2024年10月担任省联社理事长[2] 改革模式与进展 - 农商联合银行模式改革成本较低,能保证下辖农信机构法人地位不变,容易实现平稳过渡[1][5] - 该模式能丰富省农商联合银行的金融服务牌照,扩展业务范围[1][5] - 2024年7月广东金融监管局会议明确巩固广东农合机构"1+7"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4] - 内蒙古农商银行2025年5月27日挂牌开业,提供将100多家机构组建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内蒙古样板"[4] - 浙江、山西、辽宁、四川、广西、海南等地省联社改革方案已落地,新疆组建全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方案已获批[4][5] 行业趋势 - 多地省联社改革开花结果,涌现不少万亿元级别的新银行[1][4] - 省联社改革主要有四种模式:统一法人省级农商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金融服务公司[5] - 改革有利于协调整合全省农信资源、增强资本实力,推动区域内中小银行化解风险[5] - 未来需以"特色化服务+稳健经营"替代规模扩张逻辑,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信贷等产品[6]
一次性整合120家机构,注册资本超580亿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如何创好全国先例
第一财经· 2025-05-27 21:10
内蒙古农商银行成立背景与规模 - 内蒙古农商银行于5月27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80.17亿元,整合120家机构,包括93家农信法人机构和26家村镇银行,改革模式和规模在全国尚属先例 [1][2] - 公司总行内设职能部门23个、区域审计中心3个,下辖14家盟市中心支行、103家旗县级支行、2192个营业网点,员工3万余人 [3] - 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全区农信系统资产规模8557亿元,存款余额7176亿元,贷款余额4231亿元,服务客户超过1000万 [2] 改革模式与行业比较 - 内蒙古农商银行是此轮省联社改革中第10个获批的省级农信机构,采用"省级农商银行"模式,与海南、辽宁同属此类 [4] - 相比其他省份,内蒙古农商银行580亿元注册资本规模创出新高,远超河南农商银行(292亿元)、海南农商银行(220亿元)和辽宁农商银行(208亿元) [6] - 公司选择"一步到位"改革模式,不同于辽宁"两步走"和河南从联合银行"变道"的做法 [5] 股东结构与资本来源 - 公司共有147个股东,形成国有资本为主导,优质民营企业等资本为补充的股本结构 [6] - 股东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出资70亿元)、包头市青山区财政局等多地财政部门,以及地方国企、民企和自然人 [6] - 大规模注册资本背后获得多地财政部门入股,为化解风险提供重要资本金支持 [7] 风险处置与经营目标 - 内蒙古自治区农信联社正加速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已完成全区农信社改革最核心的股东股权处置工作 [1][3] - 公司计划通过3~5年努力,使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中游序列 [10] - 董事长刘丰强调要分类施策解决历史问题,"坚决不能把旧问题带入新机构" [10]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截至2024年3月,全国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48家,大部分为被吸收合并的村镇银行 [11] - 2023年末"红区"银行共357家,资产规模7.05万亿元,占比1.78%,较2019年明显降低 [11] - 目前全国共有中小银行超过3600家,风险复杂性、关联性和传染性强,化解风险任重道远 [11]
广东农信深化改革路线图:组建农商联合银行,“1+7”市场体系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5-13 23:13
广东省联社改革方向 - 2025年将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联合银行模式成为广东的选择,"1+7"市场体系升级在即 [1] - 广东省联社由81户社员股东组成,包括H股上市的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以及A股首发上市的顺德农商银行、南海农商银行等 [2] - 截至2024年末,广东全省81家农商行总资产为4.80万亿元(增长3.79%),存款3.75万亿元(增长4.97%),贷款2.63万亿元(增长3.91%),全年净利润242.85亿元 [2] - 81家农商行承担了全省银行业1/4的涉农贷款、2/5的普惠涉农贷款和3/5的农户贷款,体现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2] "1+7"市场体系特点 - 广东已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农商银行脱离省联社系统,包括广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等,管理权移交至地方政府 [3] - 头部农商银行通过"注资、注制、注智"方式定向帮扶其他机构,例如深圳农商银行控股惠来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控股潮州农商银行等 [3] - 省联社直接管理部分农信机构,形成"1+7"体系,保留省级战略协同功能的同时实现属地管辖 [3] 全国省联社改革模式 - 多数省份选择以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为主,分为"下参上"(浙江模式)和"上参下"(山西、四川、广西模式)两种持股方式 [4][5] - 联合银行模式改革成本较低且保留多级法人治理结构,适用于优质农商银行较多且重组整合阻力较大的省份 [5] - 统一法人模式适用于经济发展程度高或管理半径小的省份,如辽宁、海南、内蒙古等地选择组建省级农商行 [6] - 部分省份采用分步走方式,如河南先成立联合银行后转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 [6] 农商联合银行优势 - 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可理顺股权关系、增强资本实力(注册资本达几十亿至上百亿元)、申请更多业务资质与牌照 [5] - 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适合机构数量少或高风险机构较多的地区 [6]
广东农信系统透露省联社改革方案,拟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8:56
广东省农信系统改革方向 - 广东省农信系统首次明确改革方向为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 [1] - 改革聚焦管理体制机制变革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 [1][3] - 广东已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风险化解任务 此轮改革始于2021年 [2] 广东省联社现状与数据 - 广东省联社成立于2005年 由4家地市联社和95家县联社自愿入股组成 [2] - 截至2024年末 辖内81家农商行总资产达4.8万亿元(同比+3.79%) 存款3.75万亿元 贷款2.63万亿元 净利润242.9亿元 [2] - 系统内包含H股上市的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 以及A股排队上市的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等 [2] 改革模式特点 - 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采用两级法人结构 省级农商行采用单一法人结构 [5] - 联合银行模式改革成本较低 适合优质农商行较多且整合压力大的省份 [5] - 广东当前呈现"N个一部分"竞争格局 部分农商行管理权已移交地方政府 [2] 全国改革进展 - 2022-2025年浙江、山西、河南、辽宁、广西、四川等地已陆续成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 [4] - 2024年贵州宣布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新疆获批全区统一法人农商行方案 [4][5] 改革核心目标 - 解决传统省联社行政管理色彩浓厚问题 提升市场化专业化程度 [3] - 通过优化法人治理架构理顺管理体制 更好服务地方战略发展 [3] - 强化对基层机构的服务赋能 提升风控和数字化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