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零承诺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的未来--一场“人造太阳”竞赛正上演
华尔街见闻· 2025-10-21 12:44
AI驱动的核能复兴 - 人工智能革命正重塑能源版图,AI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成为清洁、可靠电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巨头面临电力需求激增和实现"净零"承诺的双重压力[2] - 零排放、高稳定性的核能,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成为科技公司的理想选择,自2024年10月以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已签署超过23吉瓦的新核电项目[2] - 微软成为首家加入世界核能协会的全球科技公司,标志着科技与核能战略结盟新时代的到来[2]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发展机遇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部署规模小于300兆瓦,建设周期约48个月,容量因子超过90%,为零排放技术[9] - 美国已将其205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提升至400吉瓦,预示着未来可能需要高达约6000亿美元的投资[2] - 从亚马逊到谷歌,科技公司正通过直接投资、电力采购协议(PPA)等多种方式深度介入核能领域,成为推动核能复兴的关键力量[5] 核聚变技术竞赛 - 核聚变是通往能源未来的"终极解",其燃料几乎取之不尽,无长期放射性废料,也没有传统核裂变反应堆的熔毁风险[8][9] - 高温超导技术的突破是核聚变能源竞赛的关键,稀土钡铜氧化物带材的商业化进程加快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生机[17] - 在对44位受访者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首座具备商业可行性的核聚变反应堆有望在2036年至2040年间投入运行,但摩根大通认为真正的商业化应用需要更长时间[11][13] 科技巨头与资本投入 - 谷歌与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签订电力购买协议,计划购买其首座商用聚变电站200兆瓦的电力[20] - 美国初创公司正在吸引巨额投资,行业总投资额已达到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筹集了26亿美元[20] - TAE Technologies已累计融资超过12亿美元,由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支持的Helion Energy获得了5亿美元投资,并承诺在达成技术里程碑后再追加17亿美元[20] 亚太地区供应链机遇 - 随着美国等发达市场核能复兴势头增强,拥有成熟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的亚太供应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8] - 韩国设备供应商以其专业知识、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出口能力以及在阿联酋Barakah核电站等项目上成功的交付记录而著称[19] - 日本供应商准备迎接新机遇,随着国内重启核反应堆计划稳步推进,目标是在2040财年将核电占比提升至约20%[21] 全球核电建设格局 - 亚太地区在全球新建反应堆中占据主导地位,占2025年全球计划建造新反应堆的69%[21] - 印度目标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8.8吉瓦提升至2031-32年的23吉瓦,并设定了到2047年达到100吉瓦的宏伟蓝图[26] - 韩国的第11次基本计划提案旨在将核电占比提升至35%以上,尽管存在政治风险讨论,但由于电价上涨,公众对核能的支持情绪已变得更加有利[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