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比尔盖茨、马云等超级富豪,原来他们都在投资核聚变商业化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56
国内核聚变行业现状 - 国内已有12家核聚变公司获得融资,总金额超百亿元[1] - 行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主要投资方包括央企、国家大基金、地方国资及市场化风投机构[1] 美国核聚变行业概况 - 美国核聚变赛道共发生23笔公开投资,9家公司获投,总融资额达269亿元[1] - 头部公司包括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Pacific Fusion、Helion、Zap Energy,单家融资均超10亿元[1] 美国头部核聚变公司数据 | 公司名称 | 成立时间 | 员工规模 | 融资总额 | 当前轮次 | 投资方总数 | |----------|----------|----------|----------|----------|------------| |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 2018年 | 50-100人 | 136.435亿人民币 | 战略投资 | 15家[2] | | Zap Energy | 2017年 | 100-300人 | 12.1875亿人民币 | C轮 | 12家[2] | | Helion | 2013年 | 100-300人 | 38.857亿人民币 | E轮 | 7家[2] | | Pacific Fusion | 2023年 | 100-300人 | 58.5亿人民币 | A轮 | 3家[2] | 技术路线与里程碑 - Commonwealth Fusion采用托卡马克装置+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与MIT合作开发REBCO超导体[5] - Helion在2021年成为首家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亿摄氏度的私营公司,第七代发电机Polaris预计实现净电力生产[11] - Pacific Fusion采用脉冲磁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8] - Zap Energy技术源于华盛顿大学FuZE实验,采用Z箍缩方案[12] 资本动态 - Commonwealth Fusion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投资方含老虎环球、比尔·盖茨、谷歌、埃尼集团[6] - Pacific Fusion获9亿美元融资,由General Catalyst领投,埃里克·施密特、比尔·盖茨跟投[9] - Helion获5.7亿美元融资,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领投3.75亿美元[10][11] - Zap Energy在2022年完成1.6亿美元C轮融资[13] 活跃投资机构 - Lowercarbon Capital出手5次,投资Xcimer Energy、Pacific Fusion等4家公司[17] -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管理规模超35亿美元,投资Zap Energy、Type One Energy等[18][19] - Khosla Ventures、Starlight Ventures分别聚焦清洁技术和能源转型[19][20] - 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与Mithril Capital均3次投资Helion[21] - 腾讯曾领投英国核聚变公司First Light Fusion的4500万美元C轮融资[22][23]
电新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信、风电、电网、光伏、人形机器人、电池、核聚变、APC、储能、光谱 - **公司**:红宫科技、原理股份、天台科技、宁德时代、新王塔、上台中科、平高、许迹、科网、旺一样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看好风电、电网和储能行业,认为风电是关键之年,部分公司估值低,后期有估值修复机会;光伏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营业承压需较长时间[1] - 人形机器人硬件接近量产,软件部分是薄弱环节,未来运动控制和本体部分将进入算法和控制阶段,短期在封闭式工厂应用,长期可进入商业领域[4][9] - 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节奏偏快,硫化物和卤化物方式较好,未来可能以规矩数据应用为主,长期可能向敏捷数据发展[13][15] - 核聚变研究在加速从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发展,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产业包括原材料、核心固件和应用场景三部分[17][18] - APC产业中,电源端和配电端有变化,电源端关注SEC方向,未来电压可能提高,配电端直流供应环境会增加,产品用量将显著提升[20][22] - 风电行业今年国内陆风装机量显著上升,招标量同比增长三倍,未来海风增长较快,海外市场是重要增量,四季度行业加工率开始上升[23][25] - 电网行业调整时间较长,六七月份可能有更多催化因素,以平高和许迹为例,目前估值较低,有反转机会[29][30] - 储能类关注电网型储能和少数公司的工商储,工业储能在PCS环节变化最大[31] - 光谱行业仍需时间调整,上半年需求较好,下半年和明年产业排产下降,产业复苏需时间,主力企业已做资产减值,产业链周转紧张[32] 2. **行业指标与市场表现** - 电信板块今年跑出行业,但板块内部下跌较多,约7.7点,机构配置超配[2] - 上半年市场交易方向从海外链转向国内链,人形机器人投资机会多沿领导手方向延伸[5][8] - 风电行业过去两三年加工率偏低,今年四季度开始上升,零部件环节率先提升[25] - 电网行业去年924后调整较多,原因包括业绩兑现不如预期、项目审批招标少等,六七月份可能有催化因素[29] - 光谱行业上半年需求好,下半年和明年产业排产下降,产业链周转紧张,企业利益效率降低[32] 3. **公司推荐与估值分析** - 推荐红宫科技、原理股份、天台科技等固态电池相关公司,关注宁德时代、新王塔等电池行业重点公司,以及上台中科等材料公司[16][28] - 以平高和许迹为例,电网公司目前估值较低,平高增速高,二季度增长快,许迹反转溢度大[30] - 储能类推荐科网和旺一样等公司[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在电池领域变化最大,有半固态和全固态之分,全固态选硫化物路线,半固态有两个方向[14] - APC产业中,电源端机柜外的UPS受影响约35%,SEC目前400%居多,未来可能向800%发展,下一代功率密度将显著提高[20][21] - 电网行业调整时间约三个季度,六七月份可能因台湾相关物质催化增多,是值得布局的时间点[29][30] - 储能类中,工业储能变化最大的是PCS环节,是过去PCS的两到三倍左右[31]
ESG热点周聚焦(7月第1期):核聚变商用迈入新阶段
国信证券· 2025-07-06 15:43
核心观点 - 海外ESG热点事件涵盖绿色金融、碳中和、企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大量机构和企业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多项政策和法律进入修改、意见征询阶段[2] - 国内ESG领域本周多项报告和评级信息公布,展示中国企业和各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涉及信息披露、碳中和、公司治理、绿色金融、环境保护和企业ESG实际行动等方面[2] - 学术前沿研究表明绿色公共采购、绿色发明家CEO、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发展对企业ESG绩效和ESG准备度有显著积极影响[2] 分组1:ESG重要事件梳理 海外ESG热点事件 - 绿色金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开发银行批准为10个国家的16项可持续发展业务提供52亿美元资金;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推出50亿欧元灵活担保;瑞银为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混合金融基金筹集1亿美元;欧盟排放交易收入投资36.6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系统;绿色气候基金批准12.25亿美元用于气候项目[2][5][8] - 碳中和:欧盟委员会提出税收优惠措施;摩根大通Kinexys在碳市场试点区块链;欧洲首个大规模DAC和CO₂封存项目在挪威启动;英国航空与EcoCeres签署可持续航空燃料协议;谷歌签署企业史上最大核聚变能源协议;微软与Hafslund Celsio达成10年协议确保110万吨碳去除;亚马逊在日本推出地热太阳能运营中心;欧盟修改《气候法》将碳信用额度纳入2040年排放目标;新联盟发起对高级航空旅行和私人飞机使用征税;土耳其设定2030年目标使用可持续燃料将航空排放量减少5%;英国推出首个陆上风电战略[2][5][8] - 企业治理:诺基亚获得与范围1 - 3减排目标挂钩的15亿欧元信用额度;Zelestra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扩大至7.7亿欧元;responsAbility任命Nadia Nikolova为新任首席执行官[2][5][8] - 环境保护:欧洲晴雨表调查显示85%的欧洲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欧盟委员会提出多项措施支持清洁工业转型;宜家将使用纸质试穿袋每年减少1400吨塑料;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4项生态环境标准[2][5][8] - 信息披露:ESMA发现需要改进可持续性风险和披露的监管;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推出Transition Finance Gateway;ISSB启动对SASB准则的重大审查;GRI就修订后的包容、平等机会劳动标准展开公众咨询[5][8][11] 国内ESG热点事件 -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2][21] - 碳中和: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成功首航;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投用,每年可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中国外运“湾区跨境绿运通”产品在香港正式发布[2][21][22] - 公司治理:中国电建与申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21] - 绿色金融:宁夏明确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发布《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2][21] - 环境保护: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4项生态环境标准[2][21] - 企业ESG实际行动:华证ESG评级结果更新,共有84家公司的ESG得分有变动;“ESG行动派”年度A股评级更新,纳入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354家;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评选了ESG卓越公司[2][21] 分组2:ESG学术前沿 - 绿色公共采购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公共采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ESG绩效,本地和强制性绿色采购对ESG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资源获取能力强、信息披露透明度低、规模较大的企业从GPP中受益更多,下游企业的GPP增加可以显著提升上游供应商的ESG绩效[33] - 绿色发明家CEO对ESG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发明家CEO显著提升了企业的ESG绩效,尤其是在环境和治理维度,通过增加环保投资直接提升企业的ESG绩效,通过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吸引投资者[37][43] - 金融包容性、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对ESG准备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发展对ESG准备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技术创新在高收入国家对ESG准备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低收入国家,金融包容性的作用更为关键[44][48]
次世代新能源:核聚变催化梳理及产业链拆分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聚变行业 - **公司**:CFS、谷歌、Alphabet、天联、天益、Hina Energy、联创光电、新奥股份、旭光电子、国光电器、艾克赛博、永鼎、京达、核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核聚变领域投资机会大,现阶段可落地资本开支,未来五年订单将逐步落地,当前是布局第二阶段投资机会的时机,且下半年行业催化因素多,发展前景好 [2] - **论据** - **CFS与谷歌合作**:CFS与Alphabet达成电力购买协议,是全球第二次核聚变能源商业化采购案例,谷歌还将进一步投资,表明北美商业资本对核电站落地并网发电认可,给市场注入信心,ARC项目进展迅速且确定性高,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提供稳定电力 [1][3][4] - **谷歌能源需求**:AI、云服务及数据中心建设推动谷歌电力需求上升,其能源投资计划长期看好核聚变,纳入火电厂后可降低整体能源组合成本,保证数据中心全年全天候运行 [10] - **国内项目推进**:国内核聚变领域参与者众多,实验堆和工程示范堆总投资约1620亿元,每年资本开支约200亿元,多个项目在推进,如中科院BEST实验堆招标、惯性约束长反FRC项目等 [1][11][12] - **下半年催化因素**:包括上海超导IPO后的板块回调,九院彭先觉院士的裂变混合堆实验,仿星器和长反FRC新项目推出,BEST核心设备招标等 [3][14] - **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磁体、包层、加热系统和电源系统等设备环节具有较高价值,托卡马克方案中磁体系统占总成本约30% - 40%,包层系统占15% - 20%,电源成本占15% - 20%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CFS公司情况**:是MIT衍生公司,成立于2018年,融资超20亿美元,估值达80亿,Spark项目预计2027年实现点火,为ARC电站提供物理参数验证 [1][5] - **ARC项目情况**:计划投资10亿美元,发电功率400兆瓦,已启动审批流程,谷歌购买200兆瓦电力 [1][6] - **其他商业化公司**:天联、天益,Hina Energy因与微软签订对赌协议且由山姆·奥特曼担任CEO而备受瞩目,但CFS技术团队和商业化规划更完整,是全球核聚变商业化风向标 [7][8] - **谷歌投资情况**:2021年投资CFS 18亿美元,计划进行与上一轮规模相当的新一轮投资 [9] - **国内催化因素**:上海超导IPO过会后板块回调,FAST项目今年招标金额预计77亿元,到2030年预计600 - 800亿设备招标 [13] - **技术路线**:除托卡马克项目外,下半年应重点关注长反FRC和仿星器,不同技术路线投资逻辑和成本结构不同 [15] - **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旭光电子、国光电器、艾克赛博、永鼎、京达、核段等公司在核聚变领域因技术和关系壁垒具备竞争优势 [18]
超强主线回归,多股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7-01 16:50
市场整体表现 - 7月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沪指涨0.39%报3457.75点,深证成指涨0.11%报10476.29点,创业板指跌0.24%报2147.92点,北证50指数涨0.68%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4968亿元,较此前一日减少约200亿元 [1] - 信通电子登陆深市主板首日收盘上涨286.4%,盘中最高涨幅达326.3%,单签盈利近2.7万元 [1] 银行板块 - 银行板块重拾升势,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续创新高 [1] - 苏州银行涨超5%,厦门银行涨约4%,杭州银行、建设银行涨约3% [3] - Wind银行指数年内涨幅接近20%,2024年至今累计涨幅近70% [5] - 机构认为银行板块短期或有波动,但看好绝对收益空间,推荐兼具分红收益、估值空间、资产质量预期稳定的银行 [7] - 银河证券指出金融政策加码提高银行跨境服务能力,险资举牌显示银行红利价值吸引力,公募低配有望修复 [7] 创新药概念 - 创新药概念爆发,前沿生物20%涨停,舒泰神涨15%盘中续创历史新高,热景生物涨近12% [9] - 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研发支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投资、支持进入医保目录等政策 [11] - 东海证券指出创新药是医药生物板块最核心投资方向,政策加快审评审批速度,高端医疗器械也迎来发展机遇 [12] 可控核聚变概念 - 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扬,四创电子、旭光电子涨停,永鼎股份、久盛电气涨超7% [14]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签约购买200兆瓦聚变电力,标志着核聚变能源首次商业化 [16] - 中核集团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重大工程合同,提升我国在国际核聚变工程领域竞争力 [16] - 方正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是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16] 其他板块表现 - 电力板块崛起,华银电力、华电能源涨停 [1] - 光刻机概念持续活跃,红宝丽、常青科技、康达新材等涨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