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保护

搜索文档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12: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均面临价格战、产能扩张和创新保护不足的困局,光伏行业的历史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借鉴 [1][2] - 价格战导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滑近30%,尽管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GW,但行业整体产值下滑,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紧张,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 价格战是市场化竞争工具,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成本突破会损害全产业链利润 [1][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23年隆基绿能创始人已警示,产能扩张受地方补贴等非市场化因素推动,导致资源浪费 [3] - 汽车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吉利控股宣布停止新建工厂,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3]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光伏行业创新成果如TOPCon技术迅速被同行模仿,导致技术红利短期耗尽,先发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5]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行业普遍问题,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延长红利周期 [5]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保护创新成果,避免重蹈光伏覆辙 [5] 行业出路与政策支持 - 光伏行业出路在于持续创新,但创新保护需政策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6] -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推动兼并重组,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行业整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4] - 中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万亿产业,加强创新保护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11:21
行业现状与价格战影响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均面临价格战困境,高管们通过极限降本和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受损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产业链价格下滑近30%,整体产值下降 [2] - 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收入825亿元,同比-36%,亏损86亿元)、协鑫系、通威股份(收入919亿元,同比-33%,亏损70亿元)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恶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3] 产能扩张与同质化竞争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23年已警示行业严重过剩,地方补贴和代建厂房等非市场化行为加剧扩张 [4] - 汽车行业可能重蹈光伏覆辙,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转而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4]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也认为兼并重组是必然结果,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经济转型工具 [4][5] 创新保护与行业出路 - 光伏行业创新缺乏保护,新技术(如TOPCon)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先发企业难以享受创新红利 [6] - 朱共山强调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本,需拉长技术红利周期,避免TOPCon案例重演 [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保护,软件和AI定义汽车时代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6][7] -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政策支持创新保护,以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7]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6-14 22: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面临无底线价格战导致全产业链利润下滑,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但价格下滑近30%,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1][2] - 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陷入价格战,部分车企亏损加大且现金流恶化,但尚未造成光伏行业级别的全产业链折损[2] - 光伏行业经历多轮同质化产能扩张,2023年已出现严重过剩,地方补贴政策加剧非市场化扩张,类似问题可能在汽车行业重演[3] 竞争模式反思 - 极端成本压缩和价格战虽短期提升市场份额(如中国光伏发电上网价格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但长期压制创新、恶化行业生态[1][2] - 光伏行业TOPCon技术案例显示创新红利被快速稀释,新技术从1家企业扩散至5家,工厂数量翻倍导致同质化竞争[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避免重蹈光伏行业创新成果难以独占的覆辙[6] 行业调整方向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推动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亦出现整合趋势(如吉利停止新建工厂),政策层面证监会发文支持并购重组[3][4] - 需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以延长红利周期[6] - 政策需构建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光伏和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全球竞争力[6][7] 跨行业经验借鉴 - 光伏行业历史表明:价格战+产能过剩+创新保护不足形成恶性循环,汽车行业应避免相同路径[1][3][6] - 协鑫集团董事长警示"逐底竞争如饮鸩止渴",光伏教训值得汽车高管关注[1][2] - 中国在制造领域优势显著,加强创新保护可使光伏和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