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搜索文档
6月23日午间公告一览:温州宏丰控股子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快讯· 2025-06-23 12:07
温州宏丰专利获批 - 控股子公司浙江宏丰铜箔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名称为"一种生箔机边部抛光装置",专利号为"ZL202422197490 0" [1] - 专利申请日为2024年9月9日,授权公告日为2025年6月20日,授权公告号为"CN223000261U",专利权期限为十年 [1] - 该专利有利于发挥公司及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形成持续创新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不会对短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一品红药品获批 - 全资子公司获得注射用唑来膦酸浓溶液注册证书,该产品为国家医保乙类产品 [1] - 注射用唑来膦酸浓溶液以化学药品4类申报注册,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1]
年入55亿 !尼龙企业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23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 [1] - 公司年营收规模突破55亿元 [1] - 产品远销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 [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地方国企,历经多次战略转型与技术升级 [1] - 在陆信才带领下实施"三年振兴计划"和"低成本扩张"双轮驱动策略 [1] - 200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点布局高性能尼龙6切片、特种工业丝及高端帘子布三大业务板块 [1] - 目前已成为行业产能规模领先的标杆企业 [1]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开发原位聚合着色技术,实现终端产品免染整加工,降低下游客户生产成本 [3] -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累计获得35项核心专利 [3] -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 - 通过国际权威认证,产品性能比肩国际一线品牌 [4] - 打造行业首个全流程数字化工厂,实现能耗降低20%以上 [4] - 建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4] 产能布局与产品应用 - 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尼龙6切片年产能达35万吨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 [3] IPO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高端改性材料项目,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市场 [4] - 用于智能化技改工程,提升高模量帘子布等特种产品产能 [4] - 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 [4]
专家报告:新材料发展趋势与创新机制思考
材料汇· 2025-05-24 22:49
点击 最 下方 " 推荐"、"赞 "及" 分享 ","关注"材料汇 添加 小编微信 ,遇见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新材料发展趋势与创新机制思考 主讲人:徐坚 博士 深圳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低维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 国家新材料领域专家委专家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工信部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 国家重点科技计划材料基因专家组专家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原863计划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 原国家973计划碳纤维项目首席专家 March.15, 2020 几个什么? 向岸顾: 2 2000-2020中国新材料进展 2015-2020化工新材料现状 3 A 2020-2025中国新材料热点 2020-2045新兴科技国际预测 5 中国新材料发展趋势预测 6 中国新材料发展的瓶颈与挑战 7 4 4 1. 什么是创新? 2. 什么是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思想、新技术、新工 CH 2 PBL 艺、新装备等的应用,使传统对逃性能有明显得高 或产生新功能,或是设计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 gan 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 熊彼特: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企业 家是 ...
马一德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布局: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16:48
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 2021年至2024年底中国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总量达17931万件公开总量为13113万件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专利公开量分别占总公开数的2579%和2553% [2] -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2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0位但在全球专利分布上优势不明显 [2] -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入多头竞争格局日本在三类技术路线及通用技术专利均居全球第一中国优势主要在纯电动汽车德国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先美国发展相对均衡 [3] 中国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布局短板 - 中国在动力电池专利布局全球领先但在智能化动力传动配制电流变化装置电池管理等核心环节布局完善度及专利权保护力度落后于日本车用半导体器件布局更少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主要集中在本土美日韩仅有少量专利布局头部车企海外专利总量仅为丰田的1/5欧美核心市场防御性专利储备不足 [3][4] - 国内车企每年需向国际通信企业支付上百亿美元专利许可费新能源汽车商标在海外面临抢注问题 [5]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纠纷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从价格战人才战升级为知识产权战2009-2020年汽车行业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从325件增至2147件年复合增长率超20% [5] - 知识产权诉讼呈现全产业链覆盖单个案件引发连锁反应诉讼周期拉长纠纷由国内转向国外 [5] 政策与产业协同建议 - 需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政府协调技术路线选择深化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调整补贴政策向卡脖子领域倾斜 [6] -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培育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加速标准化进程以中国标准引领世界标准推进全球化专利战略 [7] - 建立专利联盟整合分散专利资源形成对抗海外企业的技术实力 [7]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 - 需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推动智能驾驶算法开源专利开放许可建立国家统一数据开放平台明确数据权属与交易机制 [8] - 制定统一数据脱敏加密标准推动数据接口标准化促进平台开放API [8]
齐峰新材(002521) - 002521齐峰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42
公司业绩说明会概况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15日下午15:00 - 16:3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秘姚延磊和财务总监张淑芳 [1] 2025年经营目标 - 产销43万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1] 业绩提升举措 把握市场 - 加强品种结构调整,拓展现有产品应用领域 [1] - 拓展国际市场,与宜家家居、圣戈班、impress等全球行业龙头建立深度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布局拓展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预计2025年出口总量大幅增加 [1][2] 聚焦质量 - 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改造提升原有产品,深化设备和技术改造 [2] - 实施数智化工厂,利用MES数据优化产品指标数据库,设置质量参数报警确保操作参数稳定 [2] 激发创新 - 行业协同创新,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发绿色低碳、可降解再生纸基材料,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 [2] - 应用场景突破,拓展现有产品在新领域应用,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2] - 建立全员创新机制,推行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提案奖励制度,优化流程降本增效 [2] 公司产品与产能优势 - 成功研发预浸渍纸、和纸、乳胶纸和EB固化纸等新产品,是国内唯一可稳定批量提供高、中档乳胶纸的厂家,是宜家家具唯一国内预浸渍纸供应商,装饰原纸以外新产品销量占比超20% [2] - 广西贵港20万吨特种纸项目(一期)8万吨产能释放,完成南北双基地布局,采用“小批量定制 + 大宗量产”双轨模式,机台配置更合理 [2]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于“账期游戏” 万亿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博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3:00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中国汽车产业连续1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领跑者 [2][3] - 2022年国内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达156天,部分企业超过200天,而德、日车企普遍控制在60天以内 [12]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境 - 数以万计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深陷"账期战",货款回收周期漫长,资金压力巨大 [2][3] - 李峰所在企业作为二级供应商,回款周期被拉长至8个月(比亚迪"60天账期+180天迪链"模式) [4] - 王海公司年销售额10亿元,应收款占比达三分之一(约3亿多元) [8] - 供应商从投入资金到回款周期最少需10个月,若月均供货1000万元,被占压资金达1亿元 [5] 主机厂账期模式 - 自主车企普遍采用复杂账期设计:奇瑞、长安、吉利等采用"90天或12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组合 [4] - 合资车企账期相对较短(45-60天),但近年逐渐"中国化"(如通用推行承兑汇票,博世账期延长至120天) [6] - 新势力车企因采购需求小且不稳定,付款条件较严苛 [6] 寄售制与资金占用 - "寄售制"要求供应商在主机厂周边自建仓库,货物提上生产线才触发交易,导致库存积压和1-2个月垫付成本 [4] - 账期计算从"车企挂账日"开始,集中挂账规则使供应商被动让渡1个月资金使用权 [5] 外资企业对比 - 外资企业付款条件优越:预付款30%-60%,发货款20%-40%,尾款1-2个月结清 [11] - 出口市场结算确定性高,但订单规模远小于内资企业 [10]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60日内付款,2025年6月实施 [3] - 长账期导致中小企业利润被吞噬,技术投入不足,可能引发产业链外迁风险 [13] - 违法成本过低(法院执行率不足30%),需建立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如新加坡"反向保理") [13]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企业选择放弃高风险订单(如陈明拒绝比亚迪供应链合作) [12] - 通过代理商间接供货规避信誉差、账期长的客户风险 [12]
医工交叉的系统构建者:西门子医疗如何打造“创新协作型平台”?
思宇MedTech· 2025-04-09 17:52
核心观点 - 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逻辑在于"协作出来"而非单纯技术突破,强调临床需求与工程方案的闭环协同[4] - 西门子医疗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和医工交叉长期投入,形成从临床问题定义到商业落地的结构化能力[3][7] - 跨国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系统化整合全球协作经验,构建"协同肌肉"并实现本土化移植[8][9] - 中国医疗创新需要建立本土化协作接口,通过平台共建参与标准制定和流程重构[10][13] 产品创新案例 - 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具备110微米分辨率,应用于全球首例光子计数CT+元宇宙可视化乳房手术[1][13] - 自动驾驶C臂CT Ciartic Move:基于医生反馈开发,实现自动移动/摆位功能,减少术中影像设备笨重问题[4][5] - 双源CT+元宇宙技术:在中山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可视化皮瓣移植手术,实现三维重建与路径规划[13] - 脂肪肝定量体系:与瑞金医院共建全球首个CT脂肪肝标准化诊断体系,推动专利申报[13] 协同机制建设 - 全球协作网络:与上千家临床机构合作,每日完成1600项AI实验,积累24000项技术知识产权[8] - 本土化平台:在中国举办医工转化论坛,引入西达赛奈医院经验,联动北医三院/华西医院等机构[9] - 创新中心模式:从技术输出转向机制嵌入,建立医院-工程-科研的三方对话通道[10] 行业方法论 - 医工交叉三阶段:临床观察→工程建模→商业部署,需解决数据/算法/耗材/培训等系统问题[4] - 企业角色转变:从设备供应商升级为系统集成者,参与手术方案预演等临床全流程[7][13] - 价值评估标准:医疗设备价值取决于临床适配性而非技术参数,需匹配医生操作逻辑和医院流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