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全链条发展

搜索文档
从“中国新”到“全球新”:政策全链条如何重构创新药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6:21
政策与资本赋能 - 2015年"44号文"将新药定义从"中国新"升级为"全球新",开启医药创新新纪元 [1] - 2018年港交所18A新规和2019年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为创新药企打通全周期资本通道 [1] - 政策与资本双重赋能下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海归Biotech锋芒毕露,传统药企加速创新转型,跨国药企加码中国市场 [1] 行业发展现状 - 2015-2024年我国全球首次获批创新药数量从3个激增至39个,增长12倍,全球排名从第3升至第2 [4] - 2025年1-5月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 [5] - 泽布替尼2024年美国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5] 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7月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强化全链条政策保障 [5] -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5方面16条措施 [7] - 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北京设立200亿基金,上海设立225亿基金支持新药研发 [6] 政策创新亮点 - 医保数据应用于研发实践,允许企业上市申请时与医保部门提前对接 [7] - 建立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双目录"并行机制,形成差异化互补 [7] - 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时间从5年压缩至1年,80%创新药可在上市2年内实现医保覆盖 [8] 行业挑战 - 创新药价值认可度与国际水平存在落差,国家谈判药品落地进院有阻碍 [2] - 创新靶点同质化竞争加剧,治疗领域布局相对集中 [6]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收入9700多亿元但赔付率不足50%,支付潜力待挖掘 [10] 创新发展成果 - 2024年一类新药获批48种,2025年上半年已达40种 [9] - 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较其他药品高出16个百分点 [9] - 2024年近80%一类新药通过简易续约维持原价 [9]
专家热议如何完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1:04
政策支持与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系统指导创新药研发、审批、定价、支付等环节 [5]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5] - 行业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跃升阶段,创新药价格体系趋稳,海外授权交易"量价齐升",但面临创新回报机制不完善、资本与技术协同"断档"等挑战 [5] 资本市场动态 - 港股医药市场回暖,18A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表现改善,优化后的18C渠道融资规模提升,为创新药械企业提供国际融资机遇 [5] - 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通过全球投资推动生物科技领域技术引进与成果输出 [5] 临床价值与定价机制 - 专家建议药品价格应随生命周期动态调整,初期需临床价值评价,成熟期应对仿制药竞争,探索数智技术分层定价 [6] - 医保谈判以量换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研发具有临床突破性的创新药 [6] - 需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机制,警惕"扎堆研发"导致的资源浪费,政策层面需加强研发引导避免无序竞争 [6] 支付与进院难题 - 建议公立医疗机构扩大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强化数据互联互通支撑风险精算 [7] - 需构建"三医"协同定价机制,实施创改仿分类定价,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手段 [7] 国际经验与行业协作 - 国际经验对比显示中国道路独特性,需平衡真创新与资源浪费 [6] - 协会将深化研讨会成果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共同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