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并购

搜索文档
解码创新药并购整合的生态共建逻辑——专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
上海证券报· 2025-06-24 03:20
政策优化 - 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从有到优、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转型阶段,行业内部整合需求日益迫切 [2] - 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为创新药并购市场注入强心剂,促进行业整合和发展,目标是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 - 政策支持"强强联合"的监管环境,例如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补足心血管介入领域短板并加速创新技术商业化 [2] 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并购差异 - 跨国药企资金实力雄厚且并购经验丰富,本土药企受限于资金体量和并购经验,对大规模并购持审慎态度 [3] - 本土头部创新药企技术实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升,"中国创新"价值被全球市场认可,预计未来本土药企主动并购行为将增加 [3] 企业战略与整合逻辑 - 成功并购的关键在于从注重控制权转向产业思维和生态共建思维,需满足价值认同、路径清晰和估值合理三重条件 [4] - 并购是新能力构建的起点,启明创投在资源对接中超越财务投资者角色,搭建全球化产业合作平台促成深度对接 [5] AI制药与产业新变量 - AI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等环节应用潜力巨大,能缩短早期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但药物价值仍需临床验证确立 [7] - 英矽智能利用AI平台设计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已进入全球多中心临床II期,成为领域标杆案例 [7] - 未来AI制药公司将分化为技术平台型和生态合作型两类模式,传统药企需理解AI技术边界及合作模式 [7] 行业整合驱动因素 - 政策优化、企业战略升级和AI技术变革共同构成驱动中国创新药行业深度整合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点 [8] - 行业更看重技术、产品的突破及能否提供临床上的独特价值,支持让患者切实受益的企业 [8]
资本赋能,重构版图 中国创新药驶入全球深海航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1
中国创新药产业并购与国际化趋势 行业生态转变 - 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传统药企面临增长压力,外延并购成为快速获得品种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1] - 并购案例增多,如百克生物收购传信生物、东北制药收购鼎成肽源等,体现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的行业逻辑 [1][2] - 并购浪潮下,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化、规模化,实现"Biotech研发效率+大药企商业化能力"的最优配置 [2] 资本赋能与并购模式创新 - License-out模式成为阶段性策略,如恒瑞医药将GLP-1管线以60亿美元授权美国公司,2024年此类交易额达48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 [2] - NewCo模式崭露头角,如恒瑞医药与美国Hercules成立合资公司,以19.9%股权置换60亿美元潜在收益 [3] -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深度参与,如启明创投构建"被投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建信基金采用"三维评估模型"筛选标的 [6][7] 政策与市场驱动 - 政策松绑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六条"允许跨界收购非盈利资产,地方设立百亿级并购基金降低交易成本 [4] - 一级市场融资额下降、二级市场IPO节奏放缓,推动创新药企转向并购策略 [4] - 长期资本支持显现,如首期千亿规模20年期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匹配医药研发长周期特性 [8] 国际化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 并购成为主动构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如百济神州在美国新泽西的研发中心开展国际协作 [9] - 头部药企研发系统化、生产规模化,预计未来5年将有多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加入全球头部阵营 [9] - 典型案例包括恒瑞医药收购德国BioNTech子公司、信达生物双抗平台技术吸引赛诺菲竞购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