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90后,她操刀一笔68亿并购
投资界· 2025-07-20 16:05
并购交易概述 - 中国生物制药以不超9 51亿美元(约68 22亿元人民币)收购礼新医药95 09%股权 扣除账上4 5亿美元现金后净付款约5 01亿美元 创2025年国内创新药领域最大并购纪录 [1] - 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此前中国生物制药已持有其4 91%股权 [5] - 礼新医药C轮估值约29亿元 本次并购估值飙升至10亿美元(约68亿元人民币) 溢价显著 [10][14] 交易双方背景 - 礼新医药2019年由上海交大女博士秦莹创立 专注肿瘤药物研发 拥有双抗和ADC技术平台 累计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48 88亿美元(约350亿元人民币) [12][13] - 中国生物制药由90后掌门人谢其润执掌 正大集团谢氏家族成员 2025年已主导两笔重大并购(浩欧博、礼新医药) [6][8][9] 交易动因与协同效应 - 中国生物制药看中礼新医药早研能力(LM-108获两项"突破性疗法"认定) 自身具备临床及商业化优势 预计实现"1+1>2"协同 [4][10] - 礼新医药2025年上半年营收42 18亿元 除税后净利16 85亿元 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默沙东5 88亿美元预付款交易 [13][1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国内头部药企开始主导创新药并购(中国生物制药) 打破此前跨国巨头主导局面 [21][22] - 2025年医药行业并购活跃案例包括BioNTech 8亿美元收购普米斯 强生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等 [20] - 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涨幅显著 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等股价翻倍 十余家药企递交上市申请 [21]
资本赋能,重构版图 中国创新药驶入全球深海航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1
中国创新药产业并购与国际化趋势 行业生态转变 - 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传统药企面临增长压力,外延并购成为快速获得品种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1] - 并购案例增多,如百克生物收购传信生物、东北制药收购鼎成肽源等,体现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的行业逻辑 [1][2] - 并购浪潮下,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化、规模化,实现"Biotech研发效率+大药企商业化能力"的最优配置 [2] 资本赋能与并购模式创新 - License-out模式成为阶段性策略,如恒瑞医药将GLP-1管线以60亿美元授权美国公司,2024年此类交易额达48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 [2] - NewCo模式崭露头角,如恒瑞医药与美国Hercules成立合资公司,以19.9%股权置换60亿美元潜在收益 [3] -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深度参与,如启明创投构建"被投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建信基金采用"三维评估模型"筛选标的 [6][7] 政策与市场驱动 - 政策松绑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六条"允许跨界收购非盈利资产,地方设立百亿级并购基金降低交易成本 [4] - 一级市场融资额下降、二级市场IPO节奏放缓,推动创新药企转向并购策略 [4] - 长期资本支持显现,如首期千亿规模20年期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匹配医药研发长周期特性 [8] 国际化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 并购成为主动构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如百济神州在美国新泽西的研发中心开展国际协作 [9] - 头部药企研发系统化、生产规模化,预计未来5年将有多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加入全球头部阵营 [9] - 典型案例包括恒瑞医药收购德国BioNTech子公司、信达生物双抗平台技术吸引赛诺菲竞购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