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物权益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囚鲸之死:一名女驯鲸师的觉醒
36氪· 2025-09-27 1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后浪研究所 ,作者张晶、薇薇子 后浪研究所 .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这位青年里边请,你被研究了。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一头鲸的快乐? 文 | 张晶 编辑 | 薇薇子 来源| 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今年是邵然呼吁停止鲸豚类表演的第9年。 职业转向来自于她还是 驯鲸 师时的一次濒死体验。在一次海洋馆表演中,邵然和她负责的一头白鲸苏菲正在水下演出。她一下水,苏菲就开始攻击她,拖 着她的脚反复把她往水下拽,邵然一次一次地呛水。国外之前发生过圈养的鲸豚杀死 驯鲸 师的事件,她知道那一刻很凶险。邵然抱着脚浮在水面不敢动。 苏菲看到她被吓到了,最终慢慢游过来,顶着她的脚把她送上了岸。 苏菲放过了她。" 它好像知道我想活着。那一刻,我就只能赌,赌它就是善良的,它不会伤害我。 " 邵然感觉自己在赌一个生命的善良,赌赢了再继续剥削 它们的善良。 这并不是苏菲第一次攻击 驯鲸 师,在此之前,它因为长期被关在一个狭小的水泥池里,已经表现出很多精神崩溃的举动,最直接的就是攻击 驯鲸 师。 在苏菲攻击她之前,邵然还经历过一头圈养海豚的自杀。那是她成为 驯鲸 师的第二年, 一 ...
囚鲸之死:一名女训鲸师的觉醒
36氪· 2025-09-20 09:34
海洋馆行业运营模式 - 鲸豚表演场次安排密集 工作日每日3场 节假日加至6场或更多[13] - 动物全年无休工作365天 而训练员每周可休息2天[15] - 表演动物食量受控制 营养供给不足 常投喂臭鱼烂鱼[27] - 每捕获1头海豚会导致至少7头同类死亡 因家族抵抗保护幼崽[27] - 幼鲸捕获年龄集中在一两岁 因运输成本低且驯化难度小[9] 动物生存状况与健康风险 - 圈养鲸豚寿命大幅缩短 白鲸仅活20多岁 较野外70-80岁寿命减少70%以上[3][5][27] - 表演动作导致健康风险 海豚高空旋转易引发肠扭转死亡[15] - 长期囚禁引发精神异常 白鲸出现攻击训练师行为[3][16] - 动物自杀现象频发 鲸豚可通过关闭呼吸系统自主结束生命[16] - 肿瘤胃癌肝癌发病率高 与情绪压力和饮食条件直接相关[27] 训练方法与动物管理 - 采用条件反射训练模式 通过哨声和食物奖励强化动作[8] - 使用精神暴力手段 通过饥饿恐吓等方式迫使动物服从[8] - 幼兽强制分离管理 新生海狗被从母亲身边带走进行人工投喂[10] - 动物混养引发霸凌 不同物种共处小水池导致攻击行为[15] - 药物维持生命体征 新捕获海豚需大量药物才能存活[27] 行业经济特征 - 训练师薪资水平较低 月收入仅2000-3000元[10] - 人员流动性极高 训练师频繁更替[10] - 动物被视为公司财产 损伤会受到经济处罚[8] - 表演需求来自旅游团和学校 占观众主体[13] 设施条件标准 - 鲸豚饲养池尺寸狭小 仅10米长7米深[3][11] - 水泥池环境与自然栖息地差异极大 占全球70%以上面积的海洋被替换为人工小池[3] - 多个训练师共同管理单只动物 实际为强制喂食而非照料[10] 行业发展趋势 - 国际立法禁止圈养鲸豚 多国已出台动物表演禁令[20] - 表演内容向自然行为展示转型 减少跳圈顶球等杂技动作[22] - 动物福利标识商品出现 部分企业采购福利鸡和蛋[29]
囚鲸之死:一名女驯鲸师的觉醒
后浪研究所· 2025-09-19 18:36
行业运营模式 - 海洋馆动物表演频率为工作日每日3场 节假日加至6场或更多[17] - 驯鲸师月薪为2000-3000元人民币 人员流动非常频繁[13] - 动物表演训练采用条件反射机制 通过哨声和食物奖励强化动作[12] - 每捕获1头海豚会导致至少7头同类死亡 因家族保护行为造成高死亡率[33] 动物生存状况 - 圈养白鲸寿命仅20多岁 远低于野外生存的70-80岁寿命预期[8][30] - 表演动物全年无休 需完成高空旋转等易导致肠扭转死亡的高危动作[19] - 养殖场母鸡年产蛋量达300多个 远超自然状态的30个蛋[27] - 动物食用臭鱼烂鱼 营养供给不足且缺乏有效监管[34] 设施条件 - 鲸豚被圈养在10米长7米深的水泥池中 远小于其自然栖息范围[4][14] - 幼崽运输成本较低 通常捕获1-2岁个体进行驯化[13] - 新到海豚需大量药物维持生命体征[34] 行业变革动态 - 部分国家已立法禁止圈养鲸豚和动物表演[24] - 国际趋势转向展示动物自然行为 而非跳圈顶球等杂技动作[26] - 出现动物福利标识商品采购趋势 推动商业向善发展[35] 社会认知转变 - 学校成为生命教育重要场所 但部分家委会抵制相关教育内容[28] - 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接受度较高 因距离个人利益较远[28] - 存在"资源利用视角"与"生命关怀视角"的认知冲突[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