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化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要求绿电直供比例不低于50% 专家称有利于推动系统性低碳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1:09
零碳园区政策框架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及4个配套细则,建立完整建设标准和管理框架 [1][2] - 政策明确分级考核体系,根据园区年综合能耗规模实施差异化标准:20万-100万吨标准煤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0.2吨/吨标准煤,≥100万吨园区≤0.3吨/吨标准煤 [2] - 设置6项引导性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余热余压利用率≥50% [2] 碳排放核算体系 - 建立全生命周期核算体系,将电力净受入、工业过程排放等纳入统一核算范围 [3] - 绿电直供或绿证交易电力排放因子计为0,其他电力按全国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0.8325kgCO/kWh计算 [3] - 强制要求园区绿电直供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3] 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 采用"园中园"建设模式,申报主体需为省级以上开发区并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 - 园区作为管理主体可整合土地、政策等资源形成企业入园激励机制,实现系统性减排 [4] - 支持高载能产业向资源能源有保障的园区集聚,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4] 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 - 新疆、内蒙古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具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基础条件 [4] - 需警惕产能转移中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避免高碳工艺抵消绿电优势 [4] - 地热、工业余热利用被列为重点方向,结合CCER方法学可产生经济效益 [4][5] 绿色金融支持机制 - 现有绿色信贷存在期限错配问题(1-5年贷款vs更长建设周期) [5] - 建议采用专项基金、保险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完善碳资产质押融资机制 [5] - 部分银行试点"碳足迹挂钩贷款",需配套建立减排量核证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