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制绿

搜索文档
轻工业迈向“碳值竞争”新阶段
消费日报网· 2025-08-26 10:58
文章核心观点 - 碳标签体系正推动轻工业绿色转型 通过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碳转变 并激活市场内生动力 提升国际竞争力 [1][5][7] 政策与战略推进 - 国家层面政策持续释放红利 2024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5年《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聚焦产业实践 [2]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计划在"十五五"期间选树100家绿色制造标杆企业 企业需满足制定低碳发展战略 进行低碳化改造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低碳化等条件 [2] - 标杆企业遴选重点面向出口导向型和技术引领型企业两类试点方向 [3] 标准体系建设 - 各轻工行业加快建立碳足迹标准体系 照明电器协会发布灯具、光源及控制装置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家用电器协会推出家电碳足迹核算通则和冰箱、空调碳核算细则 自行车协会制定电动自行车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4] - 行业构建"统一框架+细分适配"的双层标准体系 明确全生命周期核算边界和数据溯源规则等共性标准 同时针对细分领域制定差异化指南 如塑料重点核算原料环节 食品包装纳入冷链能耗 [5][6] - 优先聚焦高碳排放、高市场流通量及政策关联度高的重点品类 如家电、造纸、食品接触包装等 这类品类减排潜力大、消费端认知度高 [6] 转型路径与机制创新 - 碳标签推动轻工业实现"三个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碳 从成本竞争转向"碳值竞争" 从传统制造转向数字绿色融合 [5] - 家电企业需覆盖原材料、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碳排放 倒逼其选用低碳钢材、光伏供电并优化节能设计 造纸企业从源头选择可持续木材 改用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 [5] - 低碳家电凭借碳标签进入绿色采购清单并获溢价 造纸企业的合规碳标签产品虽成本略高 却因下游偏好实现订单增长 [5] - 碳标签通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的强制披露 构建"市场认可+价值变现"的正向激励 企业低碳投入通过碳标签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获得绿色采购溢价等市场回报 [7] - 碳标签激活"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 让消费者和下游采购商通过"用脚投票"筛选低碳产品 倒逼企业主动减排 [7] - 碳标签以全链条碳足迹核算为纽带 推动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传导减排要求 实现供应链整体低碳转型 [7]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将牵头建设"碳标签公共服务平台"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 提供低门槛核算模板 自动抓取企业能源与生产数据 支持批量生成碳标签报告 [8] - 开展分层培训 推动链主企业共享数据与经验 先接入平台的企业能更早抢占市场先机 在未来行业标准制定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8] 国际接轨与贸易突破 -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标签认证分级制度成为轻工业突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方向 当前欧盟CBAM等机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 [9] - 推动碳标签体系与ISO、GHG Protocol和欧盟PEF等国际标准对接 帮助企业通过一次核算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合规要求 避免重复认证 [9] - 推进与欧盟数字产品护照(DPP)等机制的互认和试点合作 降低出口企业合规成本 [9] - 建立碳数据行业标准 明确数据采集、留存和使用规范 加强与金融、电商、物流、海关等部门跨界合作 让碳标签成为在绿色金融、政府采购和跨境贸易中实际流通的价值凭证 [9] 发展目标 - 到"十五五"末 轻工业整体碳排放强度比现在下降大约20% 绿色产品占比提升到50%以上 重点行业占比达到60% [10] - 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数字化碳核算 十万件以上的产品获得碳标签 [10]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3
政策资金支持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1] - 资金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 [1] - 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1] 行业表现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1] - 船舶、电机制造等行业设备更新需求旺盛,企业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纷纷更新设备 [1] - 上半年国内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6% [1] 政策方向 - 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 - 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 [2] - 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 [2]
我国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要求绿电直供比例不低于50% 专家称有利于推动系统性低碳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1:09
零碳园区政策框架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及4个配套细则,建立完整建设标准和管理框架 [1][2] - 政策明确分级考核体系,根据园区年综合能耗规模实施差异化标准:20万-100万吨标准煤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0.2吨/吨标准煤,≥100万吨园区≤0.3吨/吨标准煤 [2] - 设置6项引导性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余热余压利用率≥50% [2] 碳排放核算体系 - 建立全生命周期核算体系,将电力净受入、工业过程排放等纳入统一核算范围 [3] - 绿电直供或绿证交易电力排放因子计为0,其他电力按全国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0.8325kgCO/kWh计算 [3] - 强制要求园区绿电直供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3] 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 采用"园中园"建设模式,申报主体需为省级以上开发区并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 - 园区作为管理主体可整合土地、政策等资源形成企业入园激励机制,实现系统性减排 [4] - 支持高载能产业向资源能源有保障的园区集聚,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4] 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 - 新疆、内蒙古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具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基础条件 [4] - 需警惕产能转移中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避免高碳工艺抵消绿电优势 [4] - 地热、工业余热利用被列为重点方向,结合CCER方法学可产生经济效益 [4][5] 绿色金融支持机制 - 现有绿色信贷存在期限错配问题(1-5年贷款vs更长建设周期) [5] - 建议采用专项基金、保险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完善碳资产质押融资机制 [5] - 部分银行试点"碳足迹挂钩贷款",需配套建立减排量核证体系 [5]
昨天,氢能两大利好出现
势银能链· 2025-07-09 12:02
氢能产业政策支持 -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配套发展氢能等能源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3]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鼓励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 [5] - 自2022年至2025年 习近平已6次在公开场合点名发展氢能 [4]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 - 国家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 鼓励地方政府给予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 [5] - 政策鼓励探索氢能替代化石燃料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改造 [5] - 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政策性银行将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5] 行业会议与活动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14日-1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1]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1] 公司业务与服务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等服务 [1][9] - 公司以数据和研究为中心 为客户提供决策依据和业务发展资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