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审评审批政策改革
搜索文档
过去三年 投资创新药“真的非常爽”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11-06 22:27
行业复苏与市场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上涨80%,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上涨40% [1][2] - 香港生物科技指数在2023年触底,若当时买入至今有近两倍投资回报 [2] - 部分上市公司市值近期创出2025年新高,标志性企业百济神州港股市值创三年新高 [1][2] 资本环境与投资机遇 - 过去三年是投资创新药的绝佳时期,估值谈判空间大且易于接触行业领军人物 [1][3] - 资本市场回暖为刚渡过寒冬期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融资环境 [2] - 风险资本曾经历低谷,初创企业估值断崖式下滑且缺乏有效退出渠道 [2] 海外授权与全球合作 - 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是二级市场反转的核心因素,今年总体金额已超100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超50亿美元 [4] - 全球前二十名跨国药企如武田制药、默沙东、阿斯利康均与中国创新药企达成过大额交易 [4]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114亿美元战略合作,采取全球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模式 [8]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中国研发效率高,获得美国FDA标准的GLP认证成本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6] - 中国临床入组单例病患平均成本为2.5万美元,美国为7万美元 [7] - 中国临床中心每月入组患者约0.5例,速度是美国的4~5倍 [7] 行业发展驱动力与前景 - 跨国药企因2026年开始的专利悬崖急需新产品,未来十年有超1000亿美元药物收入面临风险,专利过期后可能损失七成收入 [5] - 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中,中国创新药比例目前为5%,预计2034年将提升至30% [8] - 行业期待未来五年出现源自中国的跨国医药公司,中国企业正通过合作学习全球产业化与商业化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