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南新制药战略布局多种微量元素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财富在线· 2025-09-01 17:04
核心观点 - 南新制药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的标的资产组 此次收购符合政策导向且具有战略协同性 是公司经过论证的战略布局而非盲目扩张 [1] 政策环境 - 2025年6月出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审评审批和医保准入等多维度为创新药产业护航 推动行业从研发投入期迈向价值兑现期 [2]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港股18A章节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长40% [2] - 监管层鼓励医药行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南新制药采用现金收购且不涉及发行股份或控制权变更 符合当前监管导向 [2] 收购标的竞争力 - 未来医药核心资产包括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型和Ⅱ型产品 以及Ⅲ型在研产品 2024年该注射液整体市场规模约17.69亿元 [3] - 未来医药相关产品销售额达5.22亿元 市场份额占比约29.5% 在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3]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为儿童专用药 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2020-2024年销量从254万支增至406万支 年化增速12.44% [3]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为成人专用药 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 同期销量从265万支增至892万支 年化增速35.58% [3] 公司战略转型 - 南新制药业绩承压 核心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面临市场竞争加剧 通过收购可快速获得新业绩增长点并优化产品结构 [4] - 收购将完善公司"全年龄健康管理"产品矩阵 强化"抗感染—慢病—营养支持"战略布局 [4]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货币资金5.5亿元 二季度末降至4.39亿元 但交易付款节奏未定 可能通过债务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 [5] - 未来医药已搭建成熟全国销售渠道及学术推广体系 南新制药可借助其网络为现有产品开拓新渠道 创造协同价值 [5]
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数百亿级产业基金蓄势待发
证券时报· 2025-04-23 02:37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A股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提升[1]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提出鼓励国有企业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快形成产业影响力[1] - 政策环境改善降低了并购门槛,提高对未盈利资产收购的包容度,提升审核效率和支付灵活性[7] - 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降低了收购成本,为现金流充裕企业提供并购良机[7] - 医药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大势所趋,并购活动将保持活跃[8] 代表性并购案例 - 华润三九以逾62亿元总价受让天士力4.1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8%),实现中药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2] - 千金药业拟收购千金湘江药业28.92%股权及千金协力药业68%股权,提高中西药板块协同水平[2] - 圣湘生物2025年开年“三箭齐发”,三项投资并购计划合计耗资超过10亿元,布局基因重组、血球POCT及基因测序领域[3] - 科源制药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宏济堂99.42%股权,主营业务延伸至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等领域[3] - 瑞康医药拟收购浙江衡玖76.01%股权等案例成为行业并购提速的注脚[3] 并购驱动因素与战略方向 - 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烧钱,属性决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2] - 过去四年许多生物医药企业资金流断裂,寻求被重组和并购机会,具备市场主体、政策和资本多重有利因素[3] - 企业并购两大方向为拓展有前景的高价值产品线,以及通过收购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渠道[7] - 并购有助于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加速品种商业化、丰富产品品类、促进产业链协同、整合渠道降低销售费用[7] - 大型药企可通过并购整合管线形成合力,构建在特定疾病领域的竞争壁垒[8] 地方政府与产业基金支持 - 2024年12月上海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助力龙头“链主”企业做大做强[5] - 2025年4月北京提出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深圳支持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收购海内外项目[5] - 2025年4月广州推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生物医药与健康是重点方向[5] - 2025年3月南京发布措施鼓励企业在生物医药等重点赛道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产业规模和实现技术突破[6] - 国资推动重大并购交易具有速度和效率优势,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完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