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园之城
icon
搜索文档
达成“千园之城”目标后 上海计划到2035年让公园总数达到2000座
解放日报· 2025-09-01 09:36
记者 陈玺撼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日前宣布,上海提前完成"十四五"建成"千园之城"的目标。 达成目标后,上海将目光投向未来十年:到2035年,力争再建1000座公园,公园总数达到2000座。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要让一片已规划、成规模的公共绿地真正落地,平均建设成本以亿 元为单位。空间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未来1000座公园建在哪儿?怎么建? 盘活存量资源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是有效途径。近年来,上海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和"灰色"空间推进口袋 公园建设,就是一种主流的"+公园"方式。 口袋公园是大都市密集区补充公共空间和绿化的重要手段,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 设,面积在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相比"大开大合"的城市公园,这类小型公共开放空间往往更亲近居 民,有更强的可及性,更能满足居民对周边生态休闲游憩空间及相关功能的渴求。 许多潜在的存量资源转变观念,也能为下一个"千园之城"建设贡献力量。外环绿带变身环城生态公 园带,以及单位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都是上海"挖潜"的代表作。 2021年,上海全面启动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截至今年7月,浦东赵家沟秀林公园、嘉定蝶语园等 40座"环上公园"已建成,明 ...
千座公园筑起上海“绿色家底” “千园之城”的基础是数量 但关键是品质 让公园也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多功能空间载体
解放日报· 2025-08-28 09:42
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李茂君 摄 记者 陈玺撼 背靠外环,沿龙吴路向南百米,名为"无限阳光"的向日葵花海"涌"入眼帘。 65岁的退休职工刘芳激动地挽住老伴,享受"家门口"蝶变带来的惊喜。 30多年来,华泾地区这片百米宽的外环林带一直作为城市和郊区间的柔性缓冲带,履行着生态隔离防护的重要使命。曾经 的小树苗长成了密林,外环两侧的乡野"长"成了闹市。刘芳望向身边"防护林"的眼神里多了期盼:希望多些休闲游憩空间。 愿望很快变为现实,包括老沪闵路至长华路段外环林带在内,约30万平方米空间整体规划建设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 期,今年全面开放。 作为上海第1000座公园,徐汇西岸自然艺术公园见证上海迈入"千园之城"新阶段。 温度 达成"千园之城",但上海未放缓脚步,早在2021年,更长远宏大的目标就已设定:到2035年,上海公园力争达到2000座。 1868年,外滩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建成,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园林的城市。 如此"只争朝夕",有人不理解,但这恰恰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温度"所在:渴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附近公平享 受优质的生态福利。 这一用意,落实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