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袋公园
icon
搜索文档
小公园凝聚城市治理“大智慧”
海南日报· 2025-08-09 07:54
城市治理与口袋公园建设 - 口袋公园体现城市治理的"大智慧",以民为本,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碎片空间 [1] - 口袋公园因地制宜打造"一园一景",提升城市"颜值"并为居民生活注入温度 [1] - 公园内增设休闲设备、宣传画廊等设施,延续城市记忆并满足居民休憩、社交需求 [1] 地方政府举措与民生改善 - 各市县政府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在城市细微处展现生活"小确幸" [1] - 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生活更加美好 [1]
我省今年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
海南日报· 2025-08-09 07:54
城市绿化建设 - 海南省今年在16个市县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风貌 [1][2] - 近两年来海口、三亚、定安等市县已建成53个"口袋公园",通过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资源拓展公共绿地空间 [3] - 建设遵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加大旧城区、中心城区增绿力度 [3] 公园功能设计 - 公园设计注重复合功能,如海口朝霞路口"口袋公园"融入宪法知识宣传,三亚南边海公园设置海上书房和艺术展区 [5] - 12个公园计划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民场所,15个公园围绕历史文化传承设计主题 [7] - 配套设施包括健身器材、娱乐器具、知识科普廊等,满足多样化需求 [6] 建设规划特点 - 采用"微改造"原则,科学规划选址布局,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 [4] - 建设前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民意,如海口江东白驹公园采纳市民意见配套建设便民驿站 [6] - 设计方案遵循便民亲民、适地适树原则,形成"一园一品"特色格局 [7] 社会效益 - 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休憩、锻炼空间,改善周边生活环境 [2][3] - 海燕小学门口公园设置家长等候区,配备文化墙、遮阳棚等设施 [3] - 三亚南边海公园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提供文旅体验 [5]
吉林长春市拓展绿色开放空间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01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增设栈道、健步道等便民设施,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1] - 在城市外围实施"百廊工程",建设全长90公里、宽100米至500米的绕城高速道路景观带 [1] - 建成区绿地率达40.71%,绿化覆盖率达43.71%,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已建成365个口袋公园,新栽植补植树木3.29万株,主要街路种植宿根花卉、观赏草等多样化植物 [2] 绿化管理与维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专业队伍开展街路乔灌木精细化修剪,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配套设施与智慧化升级 - 精品绿道沿线设置座椅、路灯、智慧打卡桩,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运动里程等数据 [1][2] - 伊通河畔建设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配套红色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1][2] 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2] - 计划持续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我们的美丽城市 我们的宜居家园(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44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 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明确"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六大内涵 [1] - 十八大以来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包括城镇化水平 规划建设治理 宜业宜居 历史文化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1] 苏州青年公寓项目 - 吴中区苏旺景苑青年公寓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提供880套房源 租金低于市场价30% 出租率达83.5% [2][4] - 项目配备24小时管家服务 共享洗衣房 瑜伽室 自习室等设施 每周举办非遗展示 手工绘图等活动 [2] - 苏州累计筹集保租房16.9万套 其中14.3万套已竣工 本年度计划新增1.1万套 [4] 北京"好房子"示范项目 - 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项目层高3米 采用同层排水方案 外门窗保温性能较传统提升30%以上 [5][6] - 社区配备风雨连廊 架空层公共活动空间 智慧物业系统 商业盒子等便民设施 [6] - 北京出台技术要点 鼓励设置阳台 架空层 邻里共享空间等提升居住品质 [7] 九江完整社区改造 - 孙家垅社区盘活4300平方米闲置场地 建成幸福食堂 养老服务中心 托育中心等设施 [11][12] - 通过拆墙并院整合资源 社区新增共享球场 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 [12] - 改造后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老年人用餐享半价优惠 [12] 成都口袋公园建设 - 锦江区观音桥口袋公园改造闲置地块 增设休闲座椅 健身器材等设施 [13][14] - 静平路小游园迁改电力通信设施 改造路面并拓宽 消除安全隐患 [14] - 成都已建成600余处口袋公园 形成"小而精"城市绿色空间 [15]
中经评论:“见缝插绿”,口袋公园激活城市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06 16:26
城市更新与口袋公园建设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口袋公园4.8万多个 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1] - 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放共享公园绿地 轮换开放草坪1.8万余公顷 新增健身设施18万多件 [1] - 沈阳建成3070座口袋公园 河南鹤壁同步推进雨污管网改造等配套工程 [2] 口袋公园的功能与特点 - 利用城市边角地等微空间建设 平均面积较小但功能复合 [1] - 采取"公园+文创""公园+体育"等模式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1] - 以"微更新"替代传统大拆建 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 [2] - 实现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2] 政策导向与建设标准 - 住建部印发《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要求优先覆盖服务半径不足区域 [2] - 两办文件明确要求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推动绿地开放共享 [2] - 建设过程中突出便民亲民 节俭务实和综合效益等原则 [3] 城市更新战略意义 - 解决城镇化带来的"摊大饼"和"城市病"问题 [1] - 通过空间重构和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1] - 以小切口撬动城市环境大提升 激活城市有机体 [2][3] - 最终目标是更好服务居民生活需求 [2]
百姓可观、可感、可亲近绿色空间不断拓展 “公园+”创新实践涌动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9 16:49
口袋公园建设进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1][3] - 绿道总长度超过12.8万公里[3] - 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轮换开放草坪1.8万余公顷[3]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规划 -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进一步拓展开放共享空间 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5] - 将在草坪、林下空间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5] - 已增加健身设施18万多件[3] "公园+体育"模式发展 - 各地推进"公园+体育"建设 满足居民健身需求[8] - 浙江衢州十里运动休闲长廊利用桥下空间建设11个专业运动场地[10] - 义乌廿三里街道桥下空间改造为6000平方米设施齐备的体育公园[13] 儿童友好型公园建设 - 鄂尔多斯东胜区打造21个"小而精"口袋公园 设置沙滩、滑梯等儿童设施[15] - "公园+体育"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5] "公园式"商场兴起 - 广东惠州"蝶树溪谷"商场融合自然景观与商业设施 打造"森林仙境"体验[19][21] - 深圳"公园式"商场从生态系统角度构建自然循环空间[23] - 深圳出台政策支持公园生态价值转化 全市公园总数达1320个[25] "公园+文创"创新实践 - 北京天坛公园推出文创AI自助拍照机 融合古建场景体验[26] - 天坛公园开发多款文化元素文创产品[28] - 北海公园推出标志性建筑冰箱贴等文创产品[30] - 北京市属公园已开发5000多种文创产品 覆盖10多个品类[32] 公园经济发展意义 - "文创+"形式通过沉浸式消费实现文化传播与创收[34] - 为公园提供新经济增长点 提升居民体验[34]
“闲置地”变“会客厅” 口袋公园带来“高速口的诗意”
镇江日报· 2025-06-23 07:33
城市微更新项目 - 鸿润家园小区西侧1.33公顷闲置地改造为集生态、休闲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口袋公园 [1] - 项目以"破界融绿"为核心理念,移除西侧三排行道树形成视觉通廊,贯通高速与社区景观 [1] - 绿化带与346国道路侧绿化串联形成连续绿道网络,流线型入口广场兼具集散与活动功能 [1] 设计亮点与功能 - 白色钢构休闲廊架顶部种植季节变色树木,成为"绿色会客厅" [1] - 阳光草坪与健身区组合最受欢迎,配备低矮花境环绕草坪和彩色透水步道 [1] - 南侧设置棕白公共服务建筑与生态停车场,车位间点缀花灌木,实现"交通功能+生活服务"复合设计 [2] 社会效益与城市形象 - 项目使高速出口从过境通道升级为便民停留点,提升城市门户形象 [2] - 公园通过通透景观界面和丰富功能回应民生需求,展现城市便捷舒适的生活氛围 [2] - 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党员骨干在规划创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广东城乡绿意从“点上盆景”拓展为“全域风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4:57
森林覆盖率与质量提升 - 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3.39%,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2] - 三年来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28.6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81.16万亩,混交林比例逐步提高 [2] - 计划2025年完成新建57个郊野公园或山地公园,每个县至少一处 [2] 森林斑块建设与规划 - 打造1030个千亩级森林斑块,包括732个1000-3000亩、150个3000-5000亩、148个5000亩以上斑块 [2] - 2024年拟新增1000亩以上森林斑块359个,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50万亩、新造林抚育205万亩 [4] - 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绿美带等6条绿美带,打造40个精品绿美点 [4] 城乡绿化与生态融合 - 全省21地市27县加入"创森"行列,建成森林城镇210个、绿美点193个(县域和林场全覆盖) [2] - 近三年县镇村绿化种植超4200万株苗木,建成112个绿美古树乡村、210个古树公园及上千公里步道 [3] - 通过街头小景、口袋公园等"小绿"设计推动镇村风貌提升,实现"全域风景" [3] 交通通道绿化工程 - 提升高速公路等通道绿化品质,已建设绿色通道林2992公里(79.6万亩) [3] - 将绿化融入干线公路建管养全过程,整合沿线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 [3] 生态保护与资源优化 - 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高,覆盖率、自然保护地数量及野生动植物丰富度居全国前列 [4] - 通过森林大斑块建设衔接国土绿化规划,强化岭南特色与文旅康养融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