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量资源盘活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出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与房产资源
证券日报· 2025-11-05 00:15
政策导向与核心观点 - 全国多地政策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 聚焦盘活存量土地与房产资源 推动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优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1][2][3] - 政策核心是通过功能转换 用途调整和改建利用等存量改造方式 实现空间和功能的重新配置 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并激活行业高质量发展潜力 [1][2][3] 深圳政策细则 - 深圳市明确允许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 办公 旅馆 厂房 研发用房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1] - 项目认定权限下放至区政府 由区住房建设部门受理 区政府组织联审通过后即可出具项目认定书 以打通项目推进堵点 [1] - 允许通过钢结构搭建 整体家居定制等装修装饰方式增加室内使用空间 但禁止违规加层或加建 [1] 重庆与广州政策举措 - 重庆市允许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存量商业办公用地进行功能性质合理转换或置换 支持已供存量土地进行2.5级临时利用用于公共服务配套 [2] - 重庆市支持工业 仓储物流 科研等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 允许土地使用权人以协议方式办理新用途用地手续 [2] - 广州市允许自持住房转为可售住房 支持存量商办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2] - 广州市鼓励空置率超出20%警戒线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存量商办物业引入老龄健康护理中心 康养机构等 以实现存量盘活与银发经济双轮驱动 [2] 全国范围与制度保障 - 浙江省要求省级单位开展房产土地存量情况及使用情况摸底 制定盘活方案以提升效益 [3] - 不少地区成立闲置资产清查小组 对老旧房屋 闲置地块绘制盘活潜力图 为城市更新提供精准指引 [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及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以全面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 并完善并购 破产 置换等政策以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房产 [3]
万科单季再亏160.7亿负债率73.51% 深铁年内已输血269.3亿助力纾困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16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0.7亿元,同比下降27.3% [1][5]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0.69亿元,同比下降98.61% [1][5]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1613.88亿元,同比下降26.61% [5] - 前三季度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0.16亿元,同比下降56.14% [5]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58.89亿元,同比下降21.49% [5] 业务运营数据 -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业务结算面积833.3万平方米,贡献营业收入1142.5亿元 [5]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775.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0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1.8%和44.6% [5] - 部分项目表现突出,国庆"黄金周"实现认购金额47.7亿元,目标完成率137% [6] - 上海"高福云境"项目25套总价1.3亿至1.7亿元的房源全部售罄 [6] 债务与流动性状况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51%,高于行业平均的60.51% [4][7] - 公司短期借款为234.9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78.93亿元,货币资金为656.8亿元 [7] - 截至三季报披露日,公司已完成288.9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 [4][7] - 大股东深铁集团已累计提供借款269.3亿元,并新增不超过220亿元的借款额度框架协议 [2][3][8] 自救与战略调整措施 - 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19个项目大宗交易,签约金额68.6亿元,通过存量盘活回款71.1亿元 [9] - 累计盘活优化及新增产能178.4亿元 [9] - 前三季度累计获取新项目13个,权益计容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权益地价约28.1亿元 [9] - 推进组织调整,强化总部职能,精简地区公司管理层级,整合事业部资源 [10] - 公司董事长变更,由黄力平接替辛杰,标志着进入由"深铁系"高管全面掌舵的新阶段 [10]
万科:前三季度净亏损超280亿元,“经营仍面临阶段性压力”
凤凰网· 2025-10-30 22:2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3.9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80.2亿元 [2] - 公司整体税前毛利率为9.6%,税后毛利率为5.3%,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税前毛利率为7.8%,税后毛利率低至2.0% [2] - 亏损主要原因为开发业务结算规模下滑、毛利率处于低位、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1.93亿元以及部分资产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656.8亿元,有息负债合计362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5%,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 房地产开发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775.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0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1.8%和44.6% [3] - 十一假期销售表现良好,实现认购金额47.7亿元,目标完成率137%,旗下16家地区公司均完成认购目标 [3] - 前三季度11个首开项目平均销售去化率近七成,多个项目销售金额居当地榜首 [3] - 截至9月底,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1321.6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1548.1亿元 [3] - 前三季度公司合计完成187个项目、305个批次、7.4万套房的交付 [3] 投资与资产盘活 - 公司投资策略明确以存量资源盘活为主,前三季度通过盘活累计优化和新增产能178.4亿元,通过存量盘活回款71.1亿元 [3] -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获取新项目13个,权益计容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权益地价约28.1亿元 [3] - 前三季度完成19个项目的大宗交易,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68.6亿元,冰雪业务已签约并正在推进交割 [5] 项目储备与经营服务业务 - 截至9月底,公司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78.1万平方米,规划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57.7万平方米,参与旧城改造项目权益建筑面积约338.6万平方米 [4] - 前三季度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为435.7亿元 [4] - 租赁住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4.4%,泊寓共运营管理28.0万间长租公寓,已开业20.4万间,出租率94.3% [4] - 商业开发与运营业务及物流仓储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和31.8亿元 [4] 融资与流动性 - 前三季度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65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综合成本为3.44%,较2024年全年下降6个基点 [6] - 大股东深铁集团累计向公司提供291.3亿元的股东借款,借款利率和抵质押率均优于市场惯例水平,并于三季报发布当日再次提供不超过22亿元股东借款 [6]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288.9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 [6] 经营挑战与战略调整 - 公司坦言经营仍面临阶段性压力,销售持续下滑,整体经营形势严峻,资金紧张局面加剧,债务偿还面临较大压力 [5] - 公司在各方及大股东支持下保障队伍、财务和生产经营稳定,改革化险工作稳步推进 [5] -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组织调整,强化总部定位与职能,精简地区公司管理层级,整合事业部资源,该项工作仍在推进 [6]
万科,成都徐州拿地!
证券日报网· 2025-10-22 21:50
近期土地收购活动 - 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成都弘万瑞博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郫都区底价竞得2宗涉宅用地,总成交金额为3.16亿元 [1] - 成都所获PD2025-13地块成交价为4550元/平方米,净用地面积34321.59平方米,成交价2.34亿元 [1] - 成都所获PD2025-14地块成交价为4570元/平方米,净用地面积12017.38平方米,成交价0.82亿元 [1] - 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徐州茗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徐州市以底价摘得万达东C地块,起始总价约2.13亿元,建筑面积约5.33万平方米 [1] 投资策略与资源获取趋势 - 2024年公司累计获取新项目13个,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137.0万平方米,权益地价总额约55.6亿元,新增项目平均地价为6670元/平方米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取新项目6个,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权益地价约13.4亿元,新增项目平均地价为4528元/平方米 [2] - 公司投资策略强调以存量资源盘活为主导,2025年上半年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近百亿元,盘活回款近60亿元 [2] - 公司2023年以来已盘活货值约785亿元,累计实现新增销售超200亿元 [2] - 公司拿地强调资源质量的持续改善,以更高标准挖掘增量投资机会,聚焦客户和市场基础好的片区 [3] 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金额为691亿元,同比降幅较为明显,主要因新盘供应较少,以存量资源去化为主 [2] - 2024年新获取资源中存量盘活项目达11个,成为资源获取的绝对主体,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成都等核心城市 [2]
达成“千园之城”目标后 上海计划到2035年让公园总数达到2000座
解放日报· 2025-09-01 09:36
上海"千园之城"建设成就与规划 - 上海提前完成"十四五"建成"千园之城"目标 [1] - 2035年计划新增1000座公园 使公园总数达2000座 [2] - 面临土地稀缺和建设成本压力 平均单园建设成本以亿元为单位 [2] 存量资源盘活策略 -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边角空间 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2] - 口袋公园面积介于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 具有高可及性 [2] - 外环绿带转型为环城生态公园带 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62处 面积超100公顷 [2][3] - 推进立体绿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目标新建200万平方米 [3] 新型公园形态发展 - 环城生态公园带包含"一大环"(外环绿带+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和"五小环"(新城绿环) [5] - 累计新增楔形绿地330公顷 推进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 [5] - 绿道系统串联生态节点 具备休闲健身与生态保护多元功能 [6] - 环城生态公园带通过绿道连接 可形成超40平方公里超大型公园 [7] 郊野空间开发进展 - 建成193座开放休闲林地 分布于9个区及临港新片区 [7] - 119座林地升级为休闲森林公园 提供健身康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7] - "五个新城"每年建设50公里环新城绿道及5000亩森林生态公园带 [3] 非传统公园建设 - 楔形绿地与生态间隔带纳入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 [5] - 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已纳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专项规划 [5] - 打破功能边界的非典型公园成为下一阶段建设切入点 [4]
《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电话会议
2025-09-01 00:2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城市发展、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智慧城市、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历史文化保护、投融资平台[1][2][3][4] * 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6][18][19] * 省域副中心城市如湖北襄阳和宜昌、陕西宝鸡、贵州遵义、江西赣州、山西大同和长治、广东汕头和湛江、安徽芜湖、河南洛阳、新疆喀什和伊宁、内蒙古赤峰和通辽[21][2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城市发展总体方向与目标 * 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 城镇化率已达67% 接近70%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1][3] * 城市发展实现五个转变 注重以人为本、节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统筹协调[2]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目标到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 2035年基本建成 特点包括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和智慧[16]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激活 * 城市更新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 强调内涵式发展 通过提升现有资源品质实现整体发展[1][4] * 激活存量资源需摸清城市资产底数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和闲置商业设施[1][7] * 建立与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相适应的规划调整机制 优化产权归集、整合、置换和登记政策[1][7] 超大城市规模控制与功能疏解 *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到副中心和雄安 上海进行类似调整[3][6][18] * 超大城市人口、城镇建设用地和建筑量受2035年总体规划天花板限制[18][20] * 限购政策放松针对已有社保年限人群 对无当地生活工作经历者影响较小 北京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下降甚至总量减少[19][20] 住房与社区建设 * "好房子"应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特征 非贵房子或大房子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9] * 保障性住房发展需因地制宜 目前效果不明显 多数城市处于观望状态[10] * 房屋安全保障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房屋安全体检、安全管理资金及质量安全保险制度 限制超高层建筑 加固预制板房屋[1][11] 投融资挑战与创新 * 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面临挑战 传统城投平台转型 土地财政受限 地方政府财力减少[1][8] * 需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破解资金来源问题[1][8] * 地下管网建设投资巨大 需形成有效融资机制和退出机制 仅靠财政难以满足[25][27] 城市治理与智能化 *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需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新模式[13] * 城市治理智能化要求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构建城市数字底座[1][14] * 各省市将制定落实文件 "十五五"规划体现城市更新、规划调整及智慧化治理网络和应用平台[1][14] 产业发展与转型 * 城市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变化 包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城市更新相关产业[23][26] * 房地产内涵变化 从新建为主转向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价值提升 生活性服务业成为重要增长领域[24] * 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生命线重要性提升 "十五五"期间预计有显著提升[25] 公用事业价格改革 * 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滞后 影响资源配置 政府补贴难以持续[29][30] * 价格调整面临舆论压力 需稳慎推进 通过试点探索逐步实施[29][31] * 改革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提高运行效率 在确保民生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28][30] 其他重要内容 * 保护利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兼顾历史文化保护与高质量更新 加强城市特色风貌[12] * 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 需具备规模、产业基础、辐射效应和地理位置等条件[21][2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意见》关系 会议成果通过征求意见完善形成正式文件[15]
在挑战与修复中交出半年答卷,万科仍需“以时间换空间”
华夏时报· 2025-08-25 18:37
核心观点 - 万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9.5亿元较上年同期98亿元亏损扩大 但公司通过资产盘活、多元化业务增长及国资支持等措施应对行业调整压力 [1][3][4][9][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 其中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收入844.4亿元同比下降31.57% 占比80.2%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9.5亿元 较上年同期98亿元亏损扩大 [1] - 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8.7% 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其中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8.1% [6] - 货币资金余额740.02亿元 净负债率90.4%较2024年底上升9.8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73.1%较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 [9] 业务运营 - 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6% 销售金额691.1亿元同比下降45.7% 但下降幅度较年初收窄 [4] - 开复工面积29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 竣工面积52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3% [4] - 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284.2亿元同比增长0.6% 其中物管、租赁住房、物流仓储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4%、7% 商业业务收入下降10.7% [6] - 长租公寓新增房源超1.1万间 已运营房源超27万间 净新增开业超7000间 [6] - 万纬物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2% 毛利率提升2.4个百分点 [6] 资产盘活与融资 - 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95.2亿元 回款57.5亿元 2023年以来累计盘活项目64个涉及可售货值约785亿元 新增销售约226亿元 [8] - 出售0.61%库存股获得4.8亿元资金 [8] - 有息负债3642.6亿元占总资产30.5% 其中一年内到期1553.7亿元占比42.7% [9] - 深铁集团提供股东借款238.8亿元利率2.34% 上半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49亿元境内综合成本3.39% [9] - 经营性物业贷款余额494.7亿元 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如中金印力消费REIT出租率接近99% [10] - 2027年前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境内债规模约264亿元 [10] 战略合作与创新 - 与深铁集团融合发展 在住房租赁领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推出"轨道+物流"机器人配送试点项目 [11] - 成立万新金石住房租赁基金与中信等机构合作推动业务由重变轻 [10] - 借助政府支持性政策通过商改住、规划优化等方式推动项目解题 [7] 市场反应 - 8月25日万科A股涨停报7.22元 港股上涨超11%报5.75港元 [11] 行业背景 - 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60% 6月环比下跌0.75% [5] -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高价土地与房价不匹配导致项目亏损风险 [5] - 预售制度下销售与交房结算存在2年时滞 土地获取至预收款项周期可达2.5-3年 [5]
万科新管理层,首次亮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22:16
管理层表态与信心 - 万科新管理团队首次公开亮相,董事长辛杰、董事兼执行副总裁郁亮等管理层出席2024年股东大会[2] - 管理层承认2024年经营困难,但通过充实管理团队已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4] - 管理层信心来自政策端持续发力托举市场,1-5月完成超2.6万套房交付,多地项目热销[4] - 团队获得地方政府及合作伙伴认可支持,产品研发迭代形成竞争力[4] - 在广东省、深圳市及金融机构支持下,公司将把握政策机遇化解风险[4] 债务与经营策略 - 管理层有信心通过多方支持应对到期债务挑战[6] - 将通过加速销售回款、动态管控开发节奏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7] - 采用市场化转让、资产证券化等策略补充流动性[7] - 存量资源盘活取得显著突破,形成"盘活-产品升级-热销回款-再投资"循环[7] - 经营服务业务1-5月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7.8%,物业等赛道已建立领先优势[7] 经营服务业务规划 - 四方面推进经营服务业务:提升客户黏性、建设资产退出渠道、推动业务协同、发展复合业态[8] - 重点通过商业REIT扩募、推动公寓与物流REITs上市等建立资产退出渠道[8] - 市值管理核心是长期稳定增长的经营净现金流,将做好战略管理、经营创新和客户服务[8] 行业前景判断 - 在政策引导下相信房地产市场将回归稳定健康发展轨道[10] - 土地市场呈现核心区位优质地块供应占比提升、非住类用地规划调整加快等变化[10] - 需求回升基础良好,各地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巩固回升基础[10] - 2025年土地和商品房盘活力度加大将增强行业造血能力[10] - 新房供给多元化品质化趋势加强,产品领先性可对冲二手市场分流[11]
保利发展(600048):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源,定向可转债获证监会批复
招商证券· 2025-05-12 20: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58.6%,后续营收增速或承压,结算毛利率或逐步筑底;销售排名保持行业第一,新增投资聚焦;多措并举盘活存量资源,土储结构优化;融资成本下降,直融占比提升,可转债获批复;资产经营稳步发展,物业服务规模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43、0.44和0.55元,公司具备穿越周期能力,若行业右侧出现仍是核心受益标的,盘活存量资源或缓释市场对减值压力的担忧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468.94亿、3116.66亿、2805亿、2580.6亿、2593.5亿元,同比增长23%、 - 10%、 - 10%、 - 8%、0%;营业利润分别为243.18亿、151.41亿、139.26亿、132.02亿、147.83亿元,同比增长 - 30%、 - 38%、 - 8%、 - 5%、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67亿、50.01亿、50.98亿、51.83亿、65.2亿元,同比增长 - 34%、 - 59%、2%、2%、26%;每股收益分别为1.01、0.42、0.43、0.44、0.55元;PE分别为8.2、19.7、19.3、19.0、15.1;PB均为0.5 [2] 基础数据 - 总股本11970百万股,已上市流通股11970百万股,总市值994亿元,流通市值994亿元,每股净资产16.7元,ROE(TTM)为2.4,资产负债率74.1%,主要股东为保利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7.69% [3] 股价表现 - 1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3%、 - 29%、 - 4%,相对表现分别为 - 7%、 - 23%、 - 8% [5] 公司经营情况 - 销售方面,2024年销售签约面积1797万平方米,同比降24.7%,签约金额3230亿元,同比降23.5%;存量项目签约面积1078万平方米,推动存量项目面积降超20%,增量项目销售金额近2000亿元,占六成;38个核心城市销售占比90%,同比升2PCT,市占率7.1%,同比升0.3PCT;2024 - 2025年1 - 4月销售金额居行业第一 [7] - 土地拓展方面,2024年新拓展总地价683亿元,同比降58.1%,全口径投资力度21.1%,较2023年降17.5PCT;38城拓展金额占比99%,74%投资金额位于北上广核心区域;当年拓展当年开盘项目23个,销售金额172亿元,动态销净率超9% [7] - 盘活存量资源方面,推进存量土地“调转换退”,盘活约270万方存量未开工土地资源,盘活资金超百亿;2024年末土地储备计容建面约6258万平方米,可覆盖约3.5年;增量项目约1000万平方米,集中在核心38城,存量项目约5280万平方米,较年初降20% [7] - 融资方面,2024年末有息负债规模3488亿元,较上年末降54亿元;综合融资成本3.1%,同比降46BP,新增有息负债综合成本2.92%,同比降22BP;直接融资占比20.03%,同比升3.72PCT;三年以上到期债务1381亿元,占比39.6%,同比升8PCT;回笼金额3277亿元,签约回笼率超100%;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获批复,计划融资85亿元 [7] - 资产经营与物业方面,2024年末商业经营类资产项目累计开业534万方,收入约40亿元;规划34个可售项目转经营,融资37亿元;租赁住房规模超4.5万间,在营超2.2万间;保利物业合同管理及在管面积分别约9.9亿、8.0亿平方米,同比增0.7亿、0.8亿平方米;物业管理服务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15.0%,毛利16.7亿元,毛利率14.3%,同比持平;第三方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49.87亿元,同比增19.6% [7]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12685.39亿、11670.68亿、11389.52亿、11351.26亿、11762.58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683.73亿、1680.4亿、1663.31亿、1698.46亿、1766.16亿元;资产总计分别为14369.12亿、13351.08亿、13052.84亿、13049.72亿、13528.73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8137.31亿、7225.99亿、6812.46亿、6671.74亿、7016.67亿元;长期负债分别为2861.54亿、2699.8亿、2742.56亿、2809.81亿、2859.64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0998.85亿、9925.78亿、9555.02亿、9481.55亿、9876.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985.43亿、1975.96亿、2006.77亿、2038.02亿、2082.31亿元 [13]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39.3亿、62.57亿、41.23亿、56.2亿、105.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72.66亿、 - 13.31亿、25.03亿、 - 27.85亿、 - 58.9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99.62亿、 - 189.9亿、 - 117.18亿、 - 9.93亿、 - 0.28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 287.66亿、 - 140.63亿、 - 50.92亿、18.41亿、46.47亿元 [14]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468.94亿、3116.66亿、2805亿、2580.6亿、2593.5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2913.08亿、2682.6亿、2420.71亿、2219.31亿、2225.22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243.18亿、151.41亿、139.26亿、132.02亿、147.83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246.26亿、155.81亿、143.75亿、136.6亿、15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0.67亿、50.01亿、50.98亿、51.83亿、65.2亿元 [15] - 年成长率方面,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3%、 - 10%、 - 10%、 - 8%、0%;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 30%、 - 38%、 - 8%、 - 5%、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 34%、 - 59%、2%、2%、26% [15]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16.0%、13.9%、13.7%、14.0%、14.2%;净利率分别为3.5%、1.6%、1.8%、2.0%、2.5%;ROE分别为6.1%、2.5%、2.6%、2.6%、3.2%;ROIC分别为3.1%、1.8%、1.7%、1.7%、1.9% [15]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5%、74.3%、73.2%、72.7%、73.0%;净负债比率分别为21.5%、21.9%、21.1%、21.1%、20.5%;流动比率均为1.6、1.6、1.7、1.7、1.7;速动比率均为0.5 [15] -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均为0.2;存货周转率均为0.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8.1、71.0、59.6、60.3、63.1;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7、1.7、1.7、1.7、1.8 [15] - 每股资料方面,EPS分别为1.01、0.42、0.43、0.44、0.55元;每股经营净现金分别为1.16、0.53、0.35、0.47、0.89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6.59、16.51、16.91、17.18、17.55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41、0.17、0.17、0.17、0.22元 [15] - 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8.2、19.7、19.3、19.0、15.1;PB均为0.5;EV/EBITDA分别为35.5、50.3、57.5、60.2、55.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