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边制裁与反制
icon
搜索文档
一纸公告改变太平洋航线:中国特别港务费如何击中美国软肋?
搜狐财经· 2025-10-18 09:58
美国对华海运关税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计划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征收额外关税,按船舶净吨位计费,起始费用为每净吨50美元,并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增至每净吨140美元 [1][3] - 一艘典型的7万吨级集装箱船在首次卸货前可能面临高达350万美元的“通行费”,未来费用有望升至98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货物价值的15% [3] - 美国国内从船舶经纪商到农场主等多个团体担忧此类单边措施将导致物价上涨、削弱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并可能引发失业潮 [4] 中国的对等反制措施 - 中国交通运输部于10月10日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五类与美国相关的船舶征收特殊港务费,起始费用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并逐步增至1120元,收费标准与美方保持高度一致 [3] - 反制措施涵盖由美资拥有或运营的船只、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以及在美国建造的船舶,有效堵死规避制裁的可能性 [3] - 法律依据源于9月底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同一船舶在同一航次停靠多个中国港口只需缴纳一次费用,且每年最多收取5次航次费用 [4] 对全球航运业的影响 -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与赫伯罗特结成联盟,在太平洋航线上转用韩国制造的船只,中远海运也协调合作伙伴将中国制造的船只从美国航线撤离 [4] - 部分船只选择绕行加拿大、墨西哥或加勒比地区港口进行中转,以规避直接停靠美国,这将增加支线运输需求并推高物流成本 [5] - 世界航运理事会估算整个行业每年将因此增加约200亿美元成本,每个集装箱成本或将上涨600至800美元,大部分成本最终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5] 中美海运实力对比 - 中国在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其吞吐量总和远超美国最大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 [5] - 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船舶订单量首位,2024年全球81%的集装箱船和75%的散货船均由中国制造 [5] - 美国去年商用船舶产量不足10艘,且成本是中国的3至5倍,美国在能源出口方面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存在高度依赖 [5] 对美国出口商的连锁反应 - 休斯顿港向中国订购的八台船岸起重机面临高达270%的关税,额外负担约合3亿美元 [4] - 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正考虑降低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美国的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商不得不承受更昂贵的物流开支 [6] - 单边制裁可能导致制裁者自身陷入困境,额外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可能是美国消费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