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储存器”与青少年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5-07-23 06:57
博物馆教育项目发展 - "少年博物说"项目自6月启动以来已通过导览画报、课程体验等形式累计服务上万名青少年[1] - 项目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设立数字频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普及博物知识[8] - 项目包含"一馆一课"馆长课、公共教育开放日、青少年"数字博物馆"和"流动博物馆"等多项内容[12] 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 - 山东省齐文化博物院青少年通过体验传统技艺探索齐国强盛历史[1] -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推出《黑白绘万物》课程展示汉代宇宙观与艺术样式[2] - 孔子博物馆推出"长夜之光"课程并成立子曰剧团演绎历史典故[5] - 临沂市博物馆推出"牙璋之源"主题课程展示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6] - 临朐县博物馆设计《指纹的旅行》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文物制作技艺[8] 博物馆教育资源与挑战 - 孔子博物馆年均开展社教活动近500场次服务线上线下观众近百万人次[5] - 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面临接纳量不足、讲解资源供不应求等困难[5] - 博物馆教育人才不足、课程研发力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矛盾[7] - 临朐县博物馆受区位和交通影响"流量"不理想通过延时开放、夜场活动等方式引流[7] 博物馆教育创新与成效 - 潍坊市博物馆以文物方式呈现知识比课本更直观深刻[3] - 中央美院团队带领中小学生围绕猛犸象化石开展跨学科美育课程教学[3] - 淄博市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名额迅速"秒光"显示活动受欢迎程度[10] - 项目带动山东地区部分博物馆提升公共教育互动热度与内容质量[11] 博物馆教育社会影响 - 博物馆教育让青少年理解中国文化是活生生的生命经验而非书本符号[3] - 项目为各地博物馆提供交流平台形成社会教育合力[13] - 考古学家安家瑶期望青少年通过遗址体验与祖先进行穿越时空对话[13]
打造更有看头的博物馆(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国际博物馆日与全球博物馆发展 - 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等职能,明确促进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2] - 埃及、泰国、德国等国采取创新举措推进博物馆翻修、标准建设及文物保护,提升展览陈列水平 [2] 埃及博物馆创新实践 - 大埃及博物馆耗资超10亿美元建设,展示10多万件文物,采用全息投影、增强现实导览等数字化技术增强互动性 [2][3] - 博物馆主体建筑与吉萨金字塔群呼应,中央阶梯设计为"时光长廊",陈列87尊法老雕像与巨型石棺 [3] - 专设"文明学堂"开发考古模拟课程,官网开放三维文物数据库,2024年促成12项国际考古合作项目 [3] - 开展"社区参与计划",邀请努比亚工匠演示传统金饰锻造技艺并销售作品,创造就业机会 [3] - 埃及学者认为数字化技术是博物馆未来方向,大埃及博物馆激发年轻人兴趣并增强文化自信 [4] 泰国博物馆教育与旅游结合 - 泰国文化部举办系列活动纪念博物馆日150周年,全国超1500家博物馆每年吸引约400万人次参观 [5] - 泰国国家博物馆建于1782年,东南亚规模最大,年接待40万人次,涵盖石器时代至当代文物 [5] - 暹罗古城七十二府博物馆面积超80万平方米,展示泰国各地古迹微缩景观及水上市场文化 [6] - 大学与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结合历史课程深化学习效果 [6] 德国博物馆岛翻新与规划 - 德国拥有超7200家博物馆,2022年总参观人数达8140万人次,55%德国人每年至少参观一次 [7] - 柏林博物馆岛5座博物馆建于1823-1930年,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年参观量约300万人次 [7] - 按"博物馆岛总体规划"翻修,2019年建成詹姆斯·西蒙画廊作为总体入口,未来将连接考古长廊 [8] - 佩加蒙博物馆2023年起闭馆翻新14年,此前经历4-5次修缮,此次翻新为总体规划一部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