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补平衡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严守红线 优化布局!各地探索“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路径
央视网· 2025-06-24 21:36
耕地保护现状与挑战 -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必须保护好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 [1] -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存在耕地快速流失问题 星星村耕地面积从3600多亩降至1200多亩 主要因梯田难以机械化操作且不成片 [3] - 农村劳动力流失和碎片化耕地投入产出比低导致撂荒严重 山下平缓地区同样面临耕地被经济林和次生林分隔的问题 [3][5] 耕地与林地空间优化措施 - 提出"耕地下山 林地上山"策略 将山上碎片化耕地调整到山下连片开发 同时将山下林地调整到山上集中保护 [5] - 需在政策法律框架内实现等量置换 难点在于需上级部门落地上图以避免违法图斑 [5] - 两年内完成10783亩林地等量置换耕地 优先划定18126亩林地管理空间 显著改善资源错配问题 [7] 耕地质量提升实践 - 云南楚雄市通过74个土地整治项目将旱地占比从69%降至更低水平 增加15度坡以下耕地面积 旱地改水田10090亩 [9][11] - 提质改造使粮食增产148万公斤 新增耕地1220亩 为占补平衡提供更大空间 [11] - 组建平台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 串联农业种植各环节提升整体种植成效 [11] 占补平衡政策实施 - 楚雄市下力么村民小组搬迁占用耕地14亩 通过腾退老宅基地复垦产生18.7亩耕地 实现数量占补平衡 [13] - 需在质量上实现占优补优 复垦宅基地需通过土地整治逐步提高地力至优质标准 [13][15] - 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有效遏制非农建设无序占用耕地 推动数量质量双提升 [15] 系统性保护策略 - 自然资源部提出"认定 恢复 置换"三批分类处置方式 优化耕地资源空间布局 [7][9] - 构建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 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机制 [15][17]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以系统思维实现田美粮安村兴的和美景象 [17]
河南省出台实施意见,力争到2035年 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建成高标准农田
河南日报· 2025-05-14 07:22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目标和要求 [1] -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从严管控耕地占用,要求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 [1] - 强化对市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1] 改革占补平衡管理 - 严格实行"以补定占",将市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违法建设相应冻结补充耕地指标 [2] - 加强补充耕地实施监管,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对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2] - 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坚持"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原则,严格管控调剂规模,合理确定调剂价格标准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 健全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实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经济奖惩,对任务有缺口的市县收取补偿,对多承担任务的市县给予奖励 [2] - 鼓励各地统筹各类资金,对实施垦造或恢复耕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给予适当补偿,对承担保护任务的集体和农户给予补偿激励 [2] 提升耕地质量与拓展空间 - 要求各地以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摸清撂荒地底数,分类推进统筹利用、复耕复种 [3] - 鼓励探索利用"四荒地"、空心村腾退土地、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等非耕地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3] -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城市近郊区域发展现代化都市设施种植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 总体目标与量化指标 - 根据总体要求,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55.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37.89万亩 [3] - 力争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