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行业信任危机

搜索文档
卫生巾赛道洗牌:黄子韬、东方甄选、三只松鼠入局,单片不足1元;业内平均毛利率可达45%,新国标7月施行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26
卫生巾行业新玩家入局 - 明星黄子韬携品牌"朵薇"以单片0.8元价格切入市场,首日GMV突破4000万,订单量超80万单[4] - 零食巨头三只松鼠推出女性用品品牌"她至美",主打安全舒适[5] -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会员价不足1元/片,上线14小时销量突破30万包[6][7] - 新玩家通过直营模式跳过经销商层级,避免传统渠道加价[14][15] 行业信任危机与质量乱象 - 2024年多品牌被曝卫生巾长度缩水问题[17] - 2025年315晚会曝光"卫生巾翻新"问题,涉及自由点、全棉时代、苏菲等品牌[17] - 自由点母公司百亚股份称315事件对线上渠道影响较大,一季度电商营收同比增长8.6%[20][21] - 涉事品牌均发布声明否认参与违规业务[17][18][19] 行业盈利结构与渠道变革 - 行业平均毛利率高于45%,出厂价约0.32元/片,终端售价可达1元/片[8][9] - 恒安国际卫生巾业务毛利率达63.7%,百亚股份为55.6%[11] - 经销商加价幅度达20%-30%,营销费用挤压后净利率降至10%左右[12][13] - 线上渠道占比从1%提升至30%,传统超市占比从54%降至38%[29][32] 新国标实施与市场前景 - 2025年7月实施新版《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22年来首次更新[24][25] - 新国标强化原材料卫生要求、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检测标准[25][26] - 全球卫生巾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500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600亿美元[26] - 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2024年达1296亿元,预计2030年达1713亿元[26]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护舒宝、高洁丝、花王乐而雅位列2025年十大品牌前三[22] - 新品牌可能引发价格战,倒逼传统品牌数字化转型[27] - 传统品牌需优化成本结构,构建全渠道体系应对竞争[28] - 行业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传统品牌需在产品创新上突破[28]
孵化两年、半日销量破30万包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如何缓解行业焦虑?
环球网· 2025-06-17 10:41
行业背景与信任危机 -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卫生巾行业爆发系统性信任危机 包括ABC、苏菲、护舒宝等头部品牌在内的产品普遍存在实际长度低于包装标注问题 其中ABC一款240mm产品实测仅200mm 误差达17% 且88%的产品均为负差[1] - 2025年"3·15晚会"揭露山东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收购含烟蒂、废弃口罩等污染物的残次品卫生巾 徒手分拣后重新包装销售 涉事产品菌落总数超标12倍 部分消费者因使用劣质产品感染HPV[2] - 行业存在pH值标准过低、有害物质隐患、翻新卫生巾等问题 引发大众对品质安全的高度关注[2] 行业标准与结构性问题 - 卫生巾行业平均毛利率45%(部分品牌超60%)但净利率仅7%~11% 主因是营销费用占比过高而研发投入不足 吸收体占原材料成本50% 成为企业通过负差压缩成本的"缩水"重灾区[5] - 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允许±4%的长度误差 但实测中同一批次产品误差极小 被消费者质疑为系统性"偷工减料"[1] - 计划号20241954-T-607的《卫生巾(护垫)》新国标于2024年6月启动修订 拟调整长度误差规则、严控pH值及禁用物质 并新增医护级卫生巾更高标准 新标预计2025年完成 多家头部企业参与起草[4] 企业应对与市场变化 - 信任危机后ABC创始人邓景衡公开道歉并承诺2025年3月实现全线产品"国标零负差" 全棉时代、苏菲通过工厂溯源直播、科普辟谣等方式重塑消费者信任[4] - 消费者选购重心从品牌溢价转向材质、透气性、吸水性等实际指标 "医用级卫生巾"搜索量环比暴涨 药店渠道销量显著上升[4] - 行业出现新入局者 明星黄子韬创立朵薇卫生巾以透明工厂、低价策略首日直播GMV达5500万元[5] 东方甄选产品策略 - 东方甄选于6月16日上线首款自营卫生巾产品 进入女性护理市场 开售10分钟即超4000单 同日中午销量突破30万包[1] - 产品以"安全"为核心痛点 表层和护翼均使用100%新疆棉 满足国标、绿色产品和婴幼儿纸品三大标准 并针对丙烯酰胺、五氯苯酚等致癌物进行加测[2] - 合同中明确规定卫生巾长度只允许正偏差 成为行业内唯一将正偏差写入合同的企业[2] - 省去明星代言和分销代理费用 在每片不足1元的会员售价下仍可保证一定毛利[5] - 计划推出多款细分产品 包括7月底轻薄速吸卫生巾和8月中旬安睡裤[5] 行业发展趋势 - 信任危机本质是标准滞后、成本压缩与监管缺失的叠加结果[5] - 新国标制定、医用产品普及及明星跨界冲击正倒逼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价值竞争"[5] - 行业未来重建信任取决于企业能否平衡营销与研发投入 并将消费者健康置于利润之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