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思维

搜索文档
工作中90%的难题,是沟通
36氪· 2025-08-07 08:10
艰难对话的本质与挑战 - 艰难对话场景涉及重要事项和情绪的双重挑战 常见于业务部门强硬要求HR配合紧急需求 领导强势下达指令 跨部门协作冲突 目标优先级不一致 机制变革抵触 能力反馈冲突及客户投诉等场景 [3] - 核心特征为话题重要性高(与目标推进和成果影响紧密相关)且亟待处理 同时伴随自身或对方的情绪反应 若情绪处理不当将阻碍沟通推进 [4] - 对话艰难性源于输赢思维 包括仅关注自身诉求的"我赢你输"心态 过度迎合他人的"你赢我输"心态 以及因担心结果而回避沟通的"双输"局面 [11][12][14] 高情商沟通的核心能力 - 情绪调节是关键能力 需优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务 自身冷静理性可帮助对方平复情绪 情绪调节是个人内在核心能力及推动对话的基础 [5][6][7] - 高情商体现为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 平衡双方诉求 理解他人感受等综合能力 需通过刻意练习提升 [9][15] - 双赢对话需平衡勇气(清晰表达自身诉求不妥协)和体谅(换位思考关注对方诉求) 此为驾驭艰难对话的基础 [16][18][19] 沟通策略与技巧 - 建立安全沟通基础需明确目的并传递积极意图 目的需聚焦重要问题并使用事实性表达(如绩效沟通中基于客观数据而非主观评判) 积极意图需让对方感知对话对其有益 [30][31] - 意图需拆解为两个维度:达成目标(如解决问题)和对方获益(如获得支持) 并通过具体话术转化为可落地表达 [33] - 运用三技巧构建安全对话场域:暂停(情绪缓冲避免对立) 观察(用事实替代评价减少防御) 提问(用开放性问题替代假设了解真实想法) [34][35][38][39][40] 情绪觉察与管理 - 自我情绪觉察需关注生理信号(心跳加速) 行为信号(语气激动) 感受信号(烦躁愤怒) 并通过及时暂停(如深呼吸)平复状态 [44] - 对方情绪觉察需关注肢体信号(皱眉抱臂) 言语信号(生硬反驳) 内容信号(回避核心问题) 并主动暂停以维护对话安全 [45] - 情绪觉察能力需通过对话前预设 过程中记录 事后回顾等刻意练习提升 此为沟通的底层操作系统 [47] 实践方法与案例 - 平衡勇气与体谅需综合运用暂停与观察:暂停时通过观察+邀请(如"是否需要休息")或共情+缓冲(如"先不着急定结论")创造理性空间 [49] - 谈事时需清晰传递事实(客观行为描述) 感受(用"我"句式描述情绪) 影响(对目标的具体后果) 避免模糊或指责 [51] - 待人时需关注对方情绪 同理感受(推测顾虑) 承认自身责任 体现共同解决问题的立场 [52][53][54] 底层逻辑与思维模式 - 有效沟通依赖信任+情感+理性的综合作用 可信度由品格与能力共同构成 意图是构建可信度的核心支点 [27][29] - 双赢思维需以"共同解决问题 兼顾双方诉求"为底层逻辑 替代"非此即彼"的对抗意图 积极意图可转化为真诚态度并减少防御 [25][26] - 沟通前需预设积极意图作为过程锚点 对话中需持续校准方向以保持平衡 [33][55][56][57]
35岁之后,互赖而非依赖,强大而非强势
36氪· 2025-07-11 09:4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围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展开 详细解读了七个习惯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强调个人成长和自我领导力的重要性 通过习惯培养实现个人和公众领域的成功 [1][2][74] 七个习惯详解 习惯一:积极主动 - 区分被动人格和主动人格 被动人格受外界反馈支配 主动人格基于价值观有意识选择回应方式 [2][4] -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选择自由 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4] - 通过自我意识练习(如想象意识飘到空中观察自己)可培养积极主动的能力 [6] - 建立自由回应能力(response-able)是对自己负责的核心 [9] - 区分关注圈(关心的所有事物)和影响圈(可直接影响的事物) 将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可掌握主动权 [10][12] 习惯二:以始为终 - 做任何事之前需有清晰目标和方向 避免误入歧途 [13] - 所有事物都经过二次创造:第一次是心理创造(mental creation) 第二次是实际创造(physical creation) [13] - 需要自我领导(关注顶层思想)而不仅是自我管理(关注基层行动) [16][17] - 避免以单一中心(如伴侣、家庭、金钱)为人生目标 应建立在原则和内在品格上 [19][20][21][22][23][26] - 通过想象葬礼上他人评价的方式 明确人生目标并改写人生剧本 [27][28] 习惯三:要事第一 - 区分事情优先级 重点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事务(如陪伴父母、健身) [29][31] - 学会拒绝(say no)其他象限的诱惑 从信念和目标出发坚定决策 [33] - 通过日历规划时间 清晰了解时间分配象限 [35] - 授权分为指令性授权(关注方法)和责任性授权(关注结果) 后者更高效 [36][37] 习惯四:双赢思维 - 通过情感账户概念理解人际关系 良好互动增加余额 破坏感情减少余额 [38][40] - 区分穷人思维(scarcity mindset)和富人思维(abundance mindset) 前者认为资源稀缺且零和 后者相信资源充足可共赢 [42][43] - 双赢需要勇气与善解人意的平衡 既坚持自己也为他人考虑 [44] 习惯五:知彼解己 - 避免自我式回答(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48][50][51] - 采用共感式倾听和表达:重复对方话语、反应对方感受、结合感受和内容表达 [52] - 沟通时按Ethos(信用)、Pathos(同感)、Logic(逻辑)顺序 先建立信任再共情最后讲逻辑 [54][57] 习惯六:综合综效 - 尊重差异 建立优势并弥补缺点 产生1+1>2效应 [61] - 没有完美个体 作为领导者需拉长员工长板并放到合适位置 而非补短板 [61] - 寻找志同道合者(远方一致) 通过摩擦提升反向思维 [62] 习惯七:不断更新 - 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方面更新个人产能 [64][65] - 身体更新包括好好吃饭、休息、锻炼 帮助实践习惯一 [69] - 精神更新包括冥想、与自然沟通、阅读 帮助实践习惯二 [69] - 智力更新包括读书、写作、观看富有精神的电视 帮助实践习惯三 [65] - 社会/情感更新包括理解他人、做有意义项目、富人心态 帮助实践习惯四、五、六 [65] 实践与反思 - 作者分享个人实践经历 如习惯一(积极主动)影响最大 习惯五(知彼解己)仍需改进 习惯七(不断更新)常因劳累而实践不足 [67][71][72] - 书籍强调"道"而非"术" 是人生方针 可帮助在浮躁环境中获得平静感和幸福感 [2][74]
2019年李想对理想汽车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的理解
理想TOP2· 2025-05-19 21:18
人才理念与组织建设 - 公司强调只招聘"成年人" 即能够主动选择 承担责任 并不断思考最重要事项的人才[1] - 公司致力于培养系统型人才 要求员工具备网状协作能力 以及判断力 决策力 领导力和协作力[2] - 公司目标是构建成长型组织 使每位成员在个人成长的同时 也能帮助团队解决问题 并推动企业系统持续进化[2] 高效能习惯体系应用 - 公司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核心工具 用于培养优秀管理者和领导者[3] - 习惯一"主动积极"强调主动选择权和积极行动 公司通过实际案例表明积极处理负面报道可转化为合作机会[6][8] - 习惯二"以终为始"要求员工具备个人使命和愿景 并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例如家庭中的高质量陪伴责任[10][11] - 习惯三"要事第一"遵循一九原则 即10%的重要事项决定90%的结果 公司CEO将精力聚焦于组织建设而非销售会议[14][15] 个人成长与领导力实践 - 公司创始人通过框架式学习方法 分三阶段(构建框架 直接交流 实践验证)掌握新领域知识[21][22] - 高中阶段通过个人网站运营 三个月内做到地区第一名 月收入达1-2万元 超过父母年收入总和[25][26] - 领导力核心是尊重差异和双赢思维 例如通过合并竞争对手网站(给予40%股份)实现技术与运营能力乘法效应 年收入从20多万增至50亿元[27][30] - 习惯五"知彼解己"强调聆听与直接反馈 习惯六"统合综效"追求第三方案实现1+1>2效果[29][30] - 习惯七要求持续投资自我 在体力 心力 脑力和信任关系等方面实现每日成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