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农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在京开幕
新京报· 2025-05-30 18:16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粮之一,数十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是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也是可 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 一,中国通过抗病品种研发与绿色种植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通过多方协作机制实现了全价值链 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 活动现场,200多位来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的代表,就马铃薯与粮 食安全、中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现场还启动了"绽放薯 光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倡议,促进马铃薯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同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还 举办了第三届开放日活动,与会代表前往其延庆基地实地参观马铃薯育种资源中心、现代化温室和实验 室等,深入了解马铃薯科研创新成果。 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以彰显马铃薯在保障粮食安 全、减少贫困、改善民众生计、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指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开展全 球庆祝活动。今年国际马铃薯日的主题为"塑造历史,丰泽未来",旨在强调马铃薯在保障全球粮食安 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民生福祉方 ...
科学家揭秘豆科植物待“菌”之道
科技日报· 2025-05-08 09:16
原标题:科学家揭秘豆科植物待"菌"之道 科技日报上海5月7日电 (记者王春)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又能坚决抵抗 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 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解开了这个谜团:豆科植物拥有一套能精准辨别根瘤菌 的"信号识别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研究团队发现,当根瘤菌靠近时,豆科植物会分泌一种名为"结瘤因子"的信号分子,细胞表面的受 体蛋白能够识别这一信号。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后还发现,细胞质内的类受体激酶蛋白MtLICK1/2在信 号传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该蛋白能促使植物形成根瘤器官,允许根瘤菌进入植物细胞共生固氮。 研究人员表示,类受体激酶蛋白MtLICK1/2不仅能够帮助植物"开门迎客",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还 能帮助植物"关门御敌",在根瘤菌侵染初期迅速抑制免疫反应,避免植物对根瘤菌"误伤"。MtLICK1/2 如同既能识别友军又能阻挡敌人的"卫兵",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合作"堪称典范——植物为根瘤菌提供住所(根瘤器官)和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