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搜索文档
6890.74公斤! 巴彦淖尔市马铃薯亩产再创全区新高
内蒙古日报· 2025-11-21 10:09
此次测产严格遵循《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实施方案》,专家组随机选取5个样点, 每个样点面积45平方米,经分拣、去杂、称重等程序得出最终结果。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马铃薯产业呈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态势,马铃薯种植主体主要是种植大户、家 庭农牧场、合作社,规模以5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为主,示范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 术,依托订单生产,带动全市马铃薯种植户增产增收。 11月20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农牧局获悉,在自治区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中,巴彦淖尔市马 铃薯最高亩产达6890.74公斤,较上年增加330.03公斤,再创全区马铃薯高产新纪录。 马铃薯高产纪录田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这里全年有效积温3100℃,无霜期 136天。该地块采用高垄水肥一体化滴灌模式种植,播种时间4月8日,比常规播种时间提前20天左右; 该地块土壤类型为沙土,为提升土壤肥力,种植主体每年施用亩均13立方米有机肥进行秋翻,连续施用 2年;同时集成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治、全程机械化高效作业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为马铃薯高 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磴口县重点推广"玖恩11""V7"等优质高产品种,推广" ...
【史海回眸】180年前,这种“植物疫病”改写爱尔兰人命运
环球时报· 2025-11-21 06:36
1845年,欧洲大陆的马铃薯农田遭遇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灾难。源于墨西哥的一种病原菌随着贸易往来的 船只抵达欧洲大陆,法国、比利时、荷兰的马铃薯种植都受到了影响。不过这些地方种植了不同品种的 马铃薯,其抗病性相对较强,且这些地方食物结构多元化,即便马铃薯农田歉收,对于社会食物供给的 影响也不是很大。1845年9月,当马铃薯晚疫病出现在爱尔兰时,灾难暴发了。受灾的马铃薯农田大批 绝收。即便有些"收获",当时看似完好的马铃薯也会在储存过程中从内部开始快速腐烂。1845年的马铃 薯晚疫病使爱尔兰全境的马铃薯减产1/3。第二年,这场"植物瘟疫"再次大流行,爱尔兰马铃薯减产 3/4。1848年,爱尔兰马铃薯再次因疫病减产,一次又一次的灾荒持续到1852年。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马俊】中国近日构建了全球最大马铃薯抗病基因资源库,挖掘出3个我国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抗晚疫病基因,并由此提出抗病育种新策略,为培育持久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开辟新路径。历 史上马铃薯晚疫病曾给爱尔兰人带来毁灭性灾害,这种"植物瘟疫"导致上百万人饿死,无数人离开家园 到新大陆寻找生路。 造成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变异迅速,兼具土壤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特性,且早期 ...
惠东小土豆变身“致富薯”,延伸产业链助农增收
南方都市报· 2025-11-06 16:27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惠东县是“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2024年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达8.41万亩,春收马铃薯8.37万亩,总产量25.11万吨,总产值约5.02亿元 [2][3] - 马铃薯产业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涉及种植户约1.5万户,共4.5万人 [3] - 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单纯农产品延伸出加工销售等环节,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薯” [2] 生产效率与品种 - 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的“粤引85-38”,生育期75至82天,商品薯大薯率超过80% [3] -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平均亩产高达5000多斤,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 [3] 产业链延伸与加工升级 - 大力推进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链从单纯种植向加工销售延伸 [4] - 乐夫公司投入8000万元打造占地80亩的乐夫食品综合中心,集仓储、加工、科研于一体,配备十万级食品车间和现代化烘焙生产线,预计2025年11月正式投产 [4] - 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生产土豆粉、土豆泥、土豆米等多种马铃薯制品,扩展了产品品类 [6] 技术创新与附加值提升 - 创新“蛋鸡+马铃薯”种养立体循环模式,形成“养殖—种植—加工”生态闭环,将鸡粪科学发酵为有机肥料,实现马铃薯亩产增产15%以上,助力亩产年收益突破8000元 [5] - 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以鸡蛋、马铃薯为核心原料研发出300余种蛋糕品类,其中一款含80%马铃薯成分的蛋糕销量突出,依托超低温冷链系统直供全国多家大型商超与餐饮企业 [6] - 尝试引种彩色和加工型马铃薯,2019年在铁涌镇开展了70多个新品种的试验,初步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 [6] 市场与销售渠道 - 惠东马铃薯不仅供应国内各大超市,还远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6] 产供销体系与联农带农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构建稳定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7] - 乐夫公司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价收购等服务带动农户,2024年在铁涌镇向620余户种植户收购马铃薯126万吨,助农增收372万元 [8] - 通过“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村经济联合总社”模式,推动周边8个村集体经济共增收108万元 [8] - 乐夫食品综合中心投产后预计可吸纳近300名周边村民就近就业 [9] 金融支持 - 从2022年至今,农业银行已累计为铁涌镇137户马铃薯种植户投放共计3307万元的贷款资金 [9]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将目前的“稻—稻—薯”种植模式优化为“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新模式 [10] - 结合美丽乡村走廊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推动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构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0] - 乐夫食品综合中心投产后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覆盖,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11]
聚焦进博|参展美企:看见中国市场无限可能
国际金融报· 2025-11-05 23:30
参展规模与概况 - 霍尼韦尔连续8次参加进博会,展台面积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增长至500平方米[2] - 上海美国商会再次携手美国农业部组展美国食品与农业馆,美国馆面积达350平方米[2][5] - 今年共有19家参展商参与美国馆,与去年数量相近[5] 参展企业与机构 - 参展方包括众多协会及公司组成的农产品贸易访华团,例如爱达荷州有关部门、美国西部农业贸易协会、加州葡萄酒协会等[2] - 参展企业覆盖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酒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农业领域[9] - 企业带来产品涵盖牛肉、鸡肉、葡萄酒、马铃薯、大米、大豆、干豆、奶酪、花旗参等丰富品类[2] 合作成果与商业价值 - 爱达荷州展团在2021年和2022年进博会上签订500万美元采购意向书,2024年签订总价值1.11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9] - 企业Anderson Northwest已连续七年参展,其对华干豆类产品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中国市场成为最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11] - 家族企业Agri Beef新建屠宰加工厂已获对华出口许可,并专门为中国家庭消费场景设计新产品[11] 企业案例与市场策略 - 饲料添加剂企业“当然买”拥有90年历史,已获得中国海关白名单资质及进口许可,重点展示农业和宠物食品领域新成果[12] - Agri Beef公司持有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推出真空包装烤肉和火锅牛肉切片以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11] - 首次参展的甜点企业Kabod来自伊利诺伊州,专注于营养食品,希望借进博会分享故事并寻找中国合作伙伴[13] 行业交流与支持 - 美国馆内举办农食专题研讨会,旨在展示美国在食品营养、供应链创新及可持续农业方面的成果[5] - 中国地方政府与美国驻华领事馆大力支持在华美企发展,为企业对接当地商业资源提供便利[13] - 参展企业认为进博会证明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为全球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2]
省部共建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果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20:02
输出地建设成果 - 青海省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和冷水鱼生产基地 [1] - 建成国家级春油菜、马铃薯制繁种基地 [1] - 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1] -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总数已达1621个 [3] - 累计输出相关产品超过324.8万吨,实现价值559.1亿元 [3] 产业发展特点 - 产业发展呈现绿色底色更浓、有机成色更足的特点 [3] - 产业基础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3] - 特色品牌更响、市场口碑更优 [3]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农业农村部五年累计减免相关费用达2186万元以支持产业发展 [3] - 未来将持续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鼓励绿色有机认证 [3] - 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牦牛、藏羊等特色品种纳入国家核心育种场体系 [3] - 将发展冷水鱼良种繁育等关键技术,打造现代化种业振兴平台 [3]
2025年中国马铃薯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种植规模、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5 09:41
行业概述 -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兼具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重属性 [2] - 行业标准《ls/t3106-2020马铃薯》按完整块茎率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分别为≥85%、≥80%、≥75% [2] - 2024年我国马铃薯产量约达1909万吨,占薯类总产量的62.4% [1][10] 生产与供应 - 2022年我国马铃薯产量从2015年的1645.33万吨增至1788.3万吨,2024年进一步增至约1909万吨 [1][10] - 2024年我国薯类播种面积达7039千公顷,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约为4394千公顷,占薯类总面积的63.1% [9] - 我国马铃薯种植已形成区域化格局,主要划分为北方一作区(占全国种植面积50%)和西南混作区(占37%) [9] 消费与需求 - 2024年我国马铃薯消费量从2020年的1686.5万吨增至1743万吨 [1][10] - 下游消费以食用和加工为主,食用消费占比高达41.7%,加工消费占32.4% [8] - 马铃薯可加工成淀粉、全粉等初级产品,并进一步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 [8]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分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10] - 代表企业包括亚盛集团、农发种业、敦煌种业、北大荒等上市公司,以及雪川农业、凌志马铃薯等非上市公司 [2][10] - 2024年亚盛集团营业总收入为41.92亿元,其中马铃薯业务收入2.09亿元,占总收入的4.98% [11][12] 发展趋势 - 未来种植将更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采用有机种植、轮作休耕等环境友好型技术 [13] - 加工环节将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 [13]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将为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特别是对中亚地区的种薯出口有望形成新增长点 [13] 品种与分类 - 马铃薯品种繁多,据2024年数据,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包括青薯9号、费乌瑞它、米拉等 [4][5] - 可根据花色、块茎形状和皮色进行分类,用途涵盖主食和蔬菜食用等 [4]
京蒙合力打造环京蔬菜保供基地 筑牢首都“菜篮子”供应根基
央广网· 2025-11-04 16:19
项目背景与核心目标 - 京蒙两地通过协作机制,在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等毗邻北京地区联合打造环京蔬菜保供基地,旨在为首都建立稳定的外埠蔬菜供应渠道,保障市场日常与应急需求 [1] - 项目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处北纬黄金种植带的自然优势,包括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洁净无污染,是发展冷凉蔬菜的理想产区 [2] - 核心目标是实现既保障首都供给安全,又促进区域发展的互利格局,并为北方冷凉地区设施农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 [1] 投资规模与初步成效 - 两年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近800万元,累计打造42个环京蔬菜生产基地 [1] - 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年供京优质蔬菜超过10万吨 [1] - 项目有效带动就业1万人次,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 [1] 政策机制与标准建立 - 京蒙两地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联合印发《京蒙协作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京蒙协作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强化顶层设计 [3] - 设定科学申报标准,要求种植面积不低于300亩,近三年销往北京市比例达60%以上,并建立应急调配机制保障特殊时期90%以上产量优先供应北京 [3] - 聘请北京市专家团队进行实地遴选评估,并对入选基地给予20–30万元奖补支持,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能力提升 [3] 科技应用与质量管控 - 积极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如宁城县引进企业投资1.2亿元建成智慧农业园区,实现环境智能监控与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使番茄种植实现节水减肥减药并显著增产 [4] - 武川县制定企业标准并实施批批检测,确保农药残留未检出,林西县推行“六统一”管理,依托智能暖棚、膜下滴灌等技术提升标准化水平 [4] - 通过科技与标准深度融合,构建从生产源头到市场终端的质量安全保障网和全程可追溯系统 [4] 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优化 - 构建“产地预冷—冷链运输—终端配送”一体化流通体系,太仆寺旗实现蔬菜采摘后24小时内直达北京,新鲜度保持率达95%以上 [5] - 武川县构建“育苗—种植—存储—销售”一体化体系,采摘后立即预冷,全程控温0–4℃直运北京,兴和县依托“绿色通道”实现3–4小时蔬菜进京 [5] - 奈曼旗配套建设3处总库容2.8万立方米保鲜冷藏库,可存储1.2万吨农畜产品,有效解决产后保鲜和错峰销售难题 [5] 市场对接与品牌建设 - 精准对接北京消费需求,宁城县与北京新发地、永辉超市等建立稳定合作,推动“宁城番茄”等品牌农产品直供首都 [6] - 林西县发展订单农业,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价值跃升,奈曼旗在通州设立特色农畜产品生鲜超市实现农超对接 [6] - 太仆寺旗三家基地2024年供京菠菜、马铃薯、娃娃菜等蔬菜8600吨以上,占总产量90% [6] 联农带农与增收模式 - 创新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林西县绿润合作社吸纳成员167户,带动成员户均年收入增长30%以上 [7] - 奈曼旗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哈沙图村采取“保底收益+利润分成”机制,带动290名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7] - 武川县采用“政府+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兴和县基地年带动就业300余人,脱贫人口占比超50% [7]
“土疙瘩”变成“金蛋蛋”、“以果为媒”促发展 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焕新颜
央视网· 2025-11-02 16:37
马铃薯产业(甘肃平凉) - 产业发展模式从零散种植转变为全产业链模式,覆盖种植、马铃薯粉及宽粉加工 [1][4] -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6.11亿元,种植面积常年保持84万亩,年产量为106万吨 [4] - 深加工环节通过清洗、去皮、粉碎、脱水等工艺将马铃薯转化为高品质淀粉及淀粉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加大信贷投放并创新服务模式,为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4] 苹果产业(北京昌平) - 北京昌平崔村镇拥有标准化果园超6000亩,年产优质苹果4500吨以上 [8] - 当地具备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及地下水丰富等自然条件,利于苹果生长 [8] - 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苹果主题餐食、咖啡饮品及亲子小屋、骑行驿站等配套设施 [9] 苹果产业(山东蒙阴) - 山东蒙阴县野店镇苹果种植面积六万余亩,今年因气候条件良好及科学管理实现产量与价格双重提升 [9] - 富士苹果采收后多数存入冷库以保持品质并延长销售期,电力部门为全产业链提供供电保障 [11]
马铃薯装上抗病“免疫插件”
深圳商报· 2025-10-31 08:17
研究核心观点 - 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论文,为解决马铃薯抗病性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包括构建最大抗病基因资源库和提出新型育种策略 [1] - 研究成功克隆出3个新型抗晚疫病基因,并开发出“插件式”抗病育种新策略,为快速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提供全新思路 [1][2] 研究成果与发现 - 研究团队从头组装了7个高抗晚疫病的野生马铃薯基因组,并结合45个已发表的基因组数据 [1] - 打造出包含近4万个抗病相关基因的“马铃薯NLR免疫基因库”,这是目前植物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抗病基因资源库 [1] - 成功克隆出3个新型抗晚疫病基因,如Rpi-brk1能携带重金属结合域直接识别病原菌效应蛋白实现精准打击 [2] 技术策略与应用前景 - 提出了“结构域插件”育种策略,操作类似于为手机安装新功能模块,即插即用便捷高效 [2] - 该基因设计思路为快速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提供了全新思路 [2] -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这种策略有望成为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工具,为应对农作物重大病害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特别怕生病,科研人员急需找到新型抗病基因 [1] - 马铃薯育种方式一直依赖遗传背景极其复杂的四倍体品种,将优良抗病基因组合难度极大 [1] - 中国农科院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优薯计划”育种革命,旨在彻底打破育种瓶颈 [1]
26国代表齐聚山东潍坊 共话薯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20:10
会议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与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开幕 [1][5] - 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及中国15个省市的503家参展商和2623家采购商参与 [1] - 会议主题为“科技兴薯·智领未来”,搭建了“展示+对接+研讨”平台 [4] 行业规模与重要性 - 马铃薯已在全球159个国家种植,每日为超过10亿人提供食物,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3] - 中国是全球薯类资源最丰富、种植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1][3] - 山东省马铃薯年产量超过700万吨,总量居全国前列,薯类年加工量约550万吨 [2] - 潍坊市薯业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量150万吨,加工产品远销25个国家和地区 [2] 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 - 薯业被定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1][2] - 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1] - 行业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推动薯业与食品、生物、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 [1] - 未来将推动薯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 [2] 科技创新与合作 - 国际马铃薯中心在过去40年间向中国引入2000多份马铃薯种质,占中国现有种质资源存量一半,助力培育数百个优良品种 [4] - 会议提及气雾式栽培法、扦插技术等创新手段,以及水资源管理、土壤健康保护的实践经验 [3] - 中国在马铃薯种子创新、机械化贮藏加工、价值链开发等领域的经验可通过“南南合作”惠及发展中国家 [3] - 秘鲁拥有3000多种马铃薯种质资源,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创新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4] 市场拓展与价值链提升 - 山东通过强化产业链建设与科技支撑,一块甘薯可开发40余种产品,实现多次增值 [2] - 会议同期举行了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上线和中国—东盟特色产业链出海平台启动仪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