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搜索文档
靠奋斗过上红火日子(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0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十三号村发展温泉民宿和森林康养新业态 [1] - 四川通江县通过持续深耕银耳产业形成致富支柱产业 [1] - 云南昭通市打造从育种到加工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1] 产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 脱贫地区需补足技术、市场、人才等短板以培育有效益的富民产业 [2] - 建立龙头带动和产业奖补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特色种养和手工作坊 [2] - 需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避免政策"急刹车" [2] 人才振兴与技能提升 - 重庆江津区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跑项目找资金 [3] - 福建南安市配备3600多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破难题 [3] -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匠传承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 [3]
前7个月青海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9.3%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0:30
同时,青海省"青"字号特色农产品出海势头强劲,累计向46个国家(地区)出口4.5亿元,同比增长 47.6%,出口农产品种类达95种,较去年同期新增56种,出口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国第一位。其中, 枸杞出口1479.2万元,同比增长34.8%。冻鳟鱼出口3875.7吨,同比增长1.2倍;蔬菜出口2119.6吨,同 比增长1.7倍,出口品种较去年同期新增13种;马铃薯出口3944吨,去年同期无出口。 此外,青海省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前7个月,青海省共 与100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75个,进出口34.5亿元,同比增长66%,占 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82.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17个国家进出口实现翻倍增长,其中进出口额 排在前3的国家是匈牙利、俄罗斯、越南,分别进出口16.8亿、3.3亿、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倍、 1.5倍、4.6倍。(完) 据介绍,今年前7个月,青海省外贸主体数量稳步提升,民营企业为外贸增长主力军,以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主的"新三样"产品对出口贡献突出,盐湖化工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前7 ...
青海省首个高原冷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0:28
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振霞表示,成立高原冷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是海东市深化与海关合 作,合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海东市将"农 业优势"转化升级为"开放优势",同时带动海东各类特色产品便捷"出海""优进优出",为乡村振兴、农 民群众增收起到积极作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东市是青海省蔬菜主产区,2024年蔬菜生产面积31.17万亩,产量74.92万吨,分别占全省46.92%、 45.39%。自2023年青海冷凉蔬菜首次直供中国香港以来,海东市不断加强种植基地建设,培育扶持重 点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积极拓展出口业务,助力青海冷凉蔬菜"朋友圈"拓展至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泰国、 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6个国家。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海东市冷凉蔬菜出口1905吨,同比增长1.4倍,占同期青海省冷凉蔬菜出口 的89.9%;马铃薯首次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等国家,今年前7个月已出口3944吨。 中新网西宁8月20日电(记者孙睿)8月19日,青海省首个针对特色产品建立的海关工作服务站——高原冷 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在海东市挂牌成 ...
马铃薯物种起源有新发现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马铃薯育种研究突破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人员揭示马铃薯物种起源、多样性形成和遗传机制 马铃薯组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和类马铃薯组的一次古杂交事件 杂交产生了新器官薯块 [1] - 该研究是"优薯计划"的又一突破 "优薯计划"旨在运用基因组设计育种手段 将马铃薯从传统的薯块无性繁殖方式转变为种子有性繁殖方式 [1] - "优薯计划"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马铃薯种植从原先每亩地需要200公斤种薯减至仅需2克种子 [1]
小土豆为乡村振兴增添新“薯”光
内蒙古日报· 2025-08-06 22:47
农业技术应用 - 新城子镇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采用无膜滴灌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 [3] - 基地应用机械化栽培和机械化收获等高效种植采收技术 [3] - 黑色滴灌系统实现水肥资源集约化利用 [1] 经济效益 - 村民李有才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并在基地务工日薪180元 [3] - 全村流转9000多亩土地种植马铃薯为2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5] - 土地流转模式实现"租金+薪金"双重收入 [5] 产业发展模式 - 林西县推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模式 [5] - 采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 [5] - 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机械化应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5] 产量与品质 - 科技应用使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双双跃升 [3] - 高效节水技术实现节水增产增收多重目标 [3]
马铃薯的“妈妈”竟然是番茄?
观察者网· 2025-08-03 15:16
马铃薯起源研究 - 马铃薯组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和类马铃薯组的一次古杂交事件,杂交产生了新器官薯块[1] - 分子进化学分析证明番茄和马铃薯的亲缘关系更近,马铃薯基因组中番茄与类马铃薯的遗传贡献比例约为4:6[5] - 类马铃薯和番茄约在1400万年前开始分化,分化约500万年后发生杂交形成最早带有薯块的马铃薯植株[5] 薯块形成机制 - 薯块形成是番茄组基因SP6A(主开关)与类马铃薯组基因IT1(调控地下茎生长)重新组合的结果[7] - 新发现两个薯块功能相关基因DRN(源自番茄)和CLF(源自类马铃薯),缺失任一基因会影响薯块发育[7] - 薯块赋予马铃薯储存水分淀粉、无性繁殖能力,帮助适应干旱寒冷环境[10] 物种演化特征 - 马铃薯组内物种24%的遗传组分呈现亲本镶嵌的"马赛克式"模式,导致表型不均一性[10] - 马赛克式遗传组合使马铃薯能筛选最佳基因适应温带草原到高寒草甸等多种环境[10] - 薯块形成加速了马铃薯在安第斯山脉快速隆升期的辐射分化,建立生殖隔离并表现出超强适应性[12] 研究团队与成果 - 研究由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机构完成,成果发表于《Cell》期刊[1] - 研究首次揭示马铃薯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机制,为遗传育种提供新理论视角[12] -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支持[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01 08:15
马铃薯的杂交起源 - 马铃薯是番茄和类马铃薯祖先在800-900万年前杂交的产物,这一发现揭示了其非纯种演化的背景[4][8] - 杂交事件与安第斯山脉剧烈抬升(600-1000万年前)同期,为后续生态适应奠定基础[8] - 研究通过分析128个基因组(含88个单倍型解析基因组)确认杂交起源[8] 块茎形成的遗传机制 - 块茎形成依赖双亲基因互补:番茄贡献光信号基因SP6A(触发匍匐茎膨大),类马铃薯提供调控基因IT1(定位块茎形成位置)[10] - CRISPR基因编辑验证显示,敲除SP6A基因导致块茎无法膨大,敲除IT1基因则抑制地下茎发育[11] - 杂交特有的基因兼容性使马铃薯获得定制化"生存工具包",其他近缘物种无法复制此组合[13] 杂交带来的进化优势 - 无性繁殖能力使马铃薯适应高寒环境,避免杂交后生育力下降[15] - 约40%基因在不同分支中呈现亲本特异性分化,推动107个野生马铃薯物种的多样性爆发[15] - 生态位扩张:耐寒基因接近类马铃薯,成功入侵干旱草原、高寒草甸等多样环境[15] 研究对行业的启示 - 杂交直接创造新性状(如块茎),颠覆了其作为物种形成"配角"的传统认知[16] - 解析块茎基因起源可为设计抗寒、高产马铃薯品种提供理论支持[17] - 地质剧变中杂交成为生命适应性进化的关键途径[18] 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院士领衔,发表于2025年7月31日《Cell》期刊[3][19] - 论文标题为《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3]
夏繁科技联盟在川成立
四川日报· 2025-07-27 08:58
国家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 将构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驱动高原特色种业高质量发展 [1]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87家成员单位成立夏繁科技联盟,解决种业创新体系中的夏繁短板、优质种质资源分散等问题 [1] - 联盟将立足马尔康市的高原气候优势,打造集中化、标准化夏繁育种高地,打破夏粮油、豆饲菜作物育种资源分散、周期长等瓶颈 [1] 科研团队与品种培育 - 联盟将聚集40个以上科研团队,培育5至10个突破性品种 [1] - 建设全国领先的小麦、油菜、马铃薯、冷季豆、蔬菜、饲草等夏粮油、豆饲菜作物繁育高地 [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联盟将建设高原作物、饲用作物种质资源库,重点挖掘高原极端环境下的抗逆、优质、特用基因资源 [2] - 收集保存特色种质资源200个以上,完成核心种质精准鉴定与基因型分析 [2] - 年均为全国鉴定和筛选500份以上育种材料 [1][2] 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 - 联盟将开展分子育种、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高原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智能农业、种业经济等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 - 年均组织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实用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 [2] 核心智库平台 - 组建由两院院士及农业领域知名专家构成的核心智库平台 [1][2]
马尔康:打造夏繁基地 为粮食安全贡献“高原力量”
四川日报· 2025-07-25 08:12
夏繁基地建设与运营 - 马尔康市凭借独特地理和气候优势打造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川种振兴的重要拼图[8] - 基地核心区达700余亩,6000亩推广基地已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完成土地整理和"夏繁之家"建设[14] - 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超2亿元,将建设夏繁论坛永久会址、专家大楼、科研大楼及5000亩育种制种储备土地[14] 科研进展与成果 - 基地已吸引20余个专家团队入驻,开展多抗性、耐逆性研究,促进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融合[11] - 油菜育种团队观察近万份材料,完成6000个袋子套袋、20余份重要材料杂交、4000余份育性鉴定[11] - 小麦团队种植40亩选种材料,重点开展多抗、耐逆、高产、优质研究[12] - 马铃薯团队培育近千种材料,川芋21亩产达5000-6000斤,比当地传统种植增产50%以上[13] 育种效率提升 - 夏繁可使小麦、油菜等作物实现一年两季生长,育种周期从6-8年缩短至3-4年[9][13] - 已育成川麦42、川油36等品种累计推广超5000万亩[13] - 通过稳定育种基地,结束了夏季作物"游击式"育种历史[10] 产业规划与发展 - 编制《马尔康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园三区"布局[14] - 引进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等国企提升农业运营水平[15] - 打造"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品牌,推进十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15][16] - 通过"园区、镇区、景区"融合模式发展种业贸易、农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16]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签署贸易协定 互降农产品关税
快讯· 2025-07-24 15:43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签署"早期收获计划" -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签署为期一年的"早期收获计划"(EHP),降低八种农产品关税 [1] - 该计划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有效期一年,可续签,并允许今后纳入更多商品 [1] 关税调整细节 - 巴基斯坦将对阿富汗出口的四种农产品(葡萄、石榴、苹果、番茄)关税从超过60%降至27% [1] - 阿富汗将对巴基斯坦出口的四种农产品(芒果、柑橘、香蕉、马铃薯)关税从超过60%降至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