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认同

搜索文档
联想:从“民族自豪”到“品牌焦虑”,它的营销逻辑到底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3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从"中关村电脑店"起步,通过收购IBM PC业务(17.5亿美元)实现全球化跃迁,成为早期中国企业出海代表[1][4] - 90年代以"中国人用中国电脑"口号抢占市场空白,成功建立民族品牌心智[3] - ThinkPad成为高端商务市场门面,海外市场以"高性价比+中国制造"策略快速扩张[5] 品牌营销策略 - 采用多品牌分层矩阵:ThinkPad针对高端用户、Legion瞄准年轻游戏群体、IdeaPad覆盖大众家庭场景[6][8] - 营销核心始终围绕"认同感"构建,早期民族情怀→中期国际融合→现阶段技术信任[7] - 2004年IBM PC收购不仅扩大业务规模,更获得政府/企业用户信任及政策渠道支持[4] 当前品牌挑战 - 面临品牌定位模糊问题,被质疑"技术含量不足"和"国产属性弱化"[1][6] - 社交平台时代公关反应滞后,需重建"技术力"与"本土化"形象[6] - 近年通过强调研发投入、国产供应链、自研芯片推动"中间商→技术派"转型[6] 行业启示 - 公司案例展现中国品牌出海典型路径:民族情绪起势→国际并购扩张→信任重塑转型[10] - 分层品牌策略使其成为中国电脑市场覆盖面最广的品牌之一[6] - 情绪资产(如民族自豪感)需通过行动力+内容力+产品力持续维护[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