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欠危机

搜索文档
看不见的“两手”:行商体制的商欠危机
虎嗅· 2025-06-17 15:25
垄断的代价:倪宏文案 "史密斯"们绕开东印度公司,直奔广州而来。 以苏格兰的三位"史密斯"为例,其中,只有一位,通过关系,花了1000镑,获得了东印度公司正式许可 的经营权。 这位花钱买许可的"史密斯",便是马德拉斯的史密斯,他依托家族在印度的财源与人脉,来广州担任货 物经销商及代理人,通过投资印度洋至中国的贸易积累其财富,却因参与高利贷业务,引发中国行商破 产潮,不久,其返英时,也破产了。 而广州那位"史密斯",则以代理来自印度的客户资金为主业,通过汇票业务,将资金存入东印度公司银 库套利。 其套路,本来是将自己以及客户资金,存入东印度公司广州银库,换取汇票回伦敦东印度公司兑现,此 举,一来省了英国商人的麻烦和风险,二来也缓解了公司对华贸易的白银短缺。 从18世纪中叶开始,起初,顺风顺水,获利风生水起,至70年代,风头上,出了个"倪宏文案"。1776 年,行商倪宏文因经营不善,拖欠英国东印度公司货款11726两白银,其债务源于高利贷借款,年利率 约20%。 对此,乾隆帝谕令:将倪宏文抄家,发配伊犁"永远安插",开了商欠流放先例,广东巡抚李质颖也 因"袒护民人"被交部察议,刑部驳回其轻判提议,强调"内地奸民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