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聚焦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板块更新及推荐
2025-05-13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厦钨、宁德时代、普里克、豪腾、关羽、冠盛、纳科诺尔、曼恩斯特、清陶能源、华为、Stellantis、丰田、特斯拉、宝马、大众、上汽、奇瑞、新元、贝特瑞、国轩、青能系、卫蓝系、太蓝系、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弗达莱、上邰、东和电子器材、新德新材、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汤森新能源、先导智能、银河电子、纳克洛尔曼斯特、一加、viv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行情**:固态电池板块行情易受产业催化、流动性溢价及机器人/无人机板块联动影响,每一轮行情均有新主题,如硫化物、氧化物等[1][2] -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日益聚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是终极方向,辅以卤化物掺杂;正极材料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远期展望富锂锰基;负极材料以硅基为主,展望锂金属,有助于加速降本迭代[1][3][4] - **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从车用动力电池扩展至储能、消费电子、电动工具、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端日益丰富,利于固态电池放量和成长曲线发展[1][5] - **投资方向**:投资应关注材料(聚焦硫化物体系)、电池(关注大厂及消费电子领域二线厂商)和设备(围绕干法路线)三个方向[1][6] - **负极材料技术发展**:从传统石墨迭代至硅碳,再到锂金属,宁德时代发布自生成负极的锂金属技术,硅碳已在消费电池领域推广,锂金属开始量产[1][8] -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作用**:通过表面包覆和掺杂工艺,可加速产业化进程,具备较高能量密度,是未来发展重要路径之一[7] -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不同类型固态电解质适用于不同场景,短期内难见单一类型全面统治市场;硫化物路线成本下降空间乐观,有望一两年内明确降本效果;隔膜公司推出超孔隙隔膜及功能涂层提升性能[9] - **海外车企进展**:Stellantis发布77安时固态电芯,计划2026年上路测试;丰田瞄准2025年生产下一代纯电子车型,2027年量产;特斯拉、宝马、大众等有明确研发规划[3][12] - **国内车企行动**:上汽智己L7/LS7将搭载半固态电池,标志规模化出货开始,利于降本和技术迭代;奇瑞、华为系等有相关产品、产能及合作进展[3][13] - **半固态与硅碳材料关系**:半固态产品大规模量产将带动硅碳材料出货量级,促进厂商规模化降本和技术迭代[14] - **中游制造进展**:已攻克许多量产难点,2025年开始开发出50安时以上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品,进入工程样件阶段,接近批量交付能力[15] - **锂金属电池**:优势是显著提升能量密度,除宁德时代外,其他厂商有相关样品并交付下游客户[16] - **消费电子领域应用**:2024年底开始,一加和vivo等品牌搭载银态聚合物或半固态电池产品进行性能评估,电子厂商规划实验线甚至吉瓦时级量产线[17] - **产能规划和投资**:产能规划接近100G瓦时,1G瓦时固态电池投资额是液态电池两到三倍,2025年预计增长,设备降本趋势需一到两年[18][19] - **上市公司新产品及共识**:新元、贝特瑞、国轩等发布新产品,认为硫化物是终极形态,短中期有过渡路线,适配当前锂离子体系,2025年5月起扩展计划逐步展开[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相关材料和设备进展**:材料方面,铜箔和铝箔厚度及重量降低提升能量密度,轻质、高强度金属箔成替代方向;设备方面,近期干法设备产品发布增多,对氧化物制造及极片压制产生研发需求,需应对高温高压环境和惰性气体[10][11] - **值得关注企业**:推荐关注青能系、卫蓝系、太蓝系等迎接半固态及全固态技术出货预期;关注硫化物路线及上游材料公司业绩弹性,如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弗达莱等;高镍三元材料公司如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汤森新能源;锂离子设备环节关注先导智能、银河电子、纳克洛尔曼斯特等,中小型企业布局细分应用领域的也值得关注[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