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容百科技一项固态电池专利获授权 攻克了全固态电池高温循环稳定性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0:05
公司动态 - 容百科技一项正极材料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专利号为ZL2024108434479 [1] - 该专利聚焦正极复合态包覆层技术 攻克了全固态电池高温循环稳定性难题 [1] - 此次专利授权标志着公司在材料创新领域取得最新突破 [1] 技术突破 - 专利技术针对正极复合态包覆层进行创新 解决了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瓶颈 [1] - 技术突破集中在高温循环稳定性这一行业痛点问题 [1]
创新制造技术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记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比能、高安全性锂二次电池材料开发与应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14:05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高比能、高安全性锂二次电池材料项目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1] - 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对锂二次电池的比能量要求提升至500瓦时/千克以上,但传统锂离子电池比能量接近350瓦时/千克的理论极限且存在安全隐患 [1] - 固态电池被视为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问题的关键方法,但面临内阻大和固/固界面不稳定等瓶颈 [1] 技术成果 - 团队发明局域亚稳态可控构筑技术,开发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3.6毫西门子/厘米,电化学窗口大于6.0伏 [2] - 团队开发共轭骨架电解质新体系,使固态电池锂离子转移数达0.839,对锂稳定性超10500小时 [2] - 采用聚合物辅助表面无定形化技术降低界面阻抗,复合材料离子输运性提升138% [2] - 团队发明电极片梯级界面逐层构筑技术,将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降低90% [3] - 开发的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1070瓦时/升,接近商业锂电池的2倍 [3] 项目成果 - 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SCI论文134篇 [3] - 项目组成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3]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会议报道
鑫椤锂电· 2025-07-10 17:29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固态/半固态电池产量达5.1GWh,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29.2GWh [1] - 固态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低温适应性及长循环寿命成为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焦点 [3] 技术进展 全固态电池工程技术 - 需解决固-固界面阻抗大、对空气敏感等难题,采用分级控制颗粒粒径、正极材料包覆及负极锂合金化策略提升性能 [5] - 软包结构适配叠片工艺,利用液压动态调整压应力以优化界面接触 [7] 材料技术突破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组分优化和结构创新(单晶/多晶/复合)实现吨级供货能力 [9] - 杉杉科技开发均相载硅技术,宁波硅基一体化基地推动CVD硅碳材料产业化 [11] - 新源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完成100+kg规模生产,计划2025年建成10t/a生产线 [13] - 恩捷新材料实现99.9%高纯度硫化锂批量制备,粒径控制1-5μm [15] - 天石科丰开发离子电导率22.7mS/cm的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达15mS/cm [19] 加工工艺创新 - 屹锂科技通过颗粒分级控制及表面包覆技术提升全固态电池性能,常州工厂建设30吨产能 [23] - 儒特智能优化湿法研磨工艺,解决堵料和溶剂处理难题 [25] - 匡德机械应用温等静压技术提升电解质膜致密化,改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 [27] 市场应用 - 动力与储能领域: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逐步量产,成为动力和低空领域主要增量市场 [29] - 消费电子与低空飞行器:适配无人机长续航需求,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eVTOL飞行器 [31] 产业链发展 - 关键材料国产化加速,诩辰科技通过金属热反应技术制备高纯度硫化锂纳米粉体 [33] - 产学研合作深化,盟固利与中南大学推进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发 [35] 未来展望 - 技术创新将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38] - 产业链需协同发展,覆盖原材料供应至回收利用环节 [39]
全固态电池进展加速!“低费率双杰”光伏龙头ETF(516290)涨1%、电池50ETF(159796)连续8日吸金!新能源困境反转,破局之道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38
市场表现 - 6月27日大盘调整但个股行情活跃,近3400只个股上涨,光伏龙头ETF(516290)收涨0.99%,电池50ETF(159796)连续8日累计吸金超4500万元 [1] - 电池50ETF成分股多数回调,星源材质涨超5%,阳光电源、骆驼股份涨超2%,五矿新能、天华新能等涨超1%,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回调 [3] - 光伏龙头ETF成分股多数冲高,爱旭股份涨超4%,罗波特科涨超3%,晶澳科技、阳光电源涨超2%,聚和材料、博威合金等涨超1% [5]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亿纬锂能宣布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全固态电池2.0 [8] - 孚能科技研发能量密度400-500Wh/kg的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2025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 [8] - 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 [8] - 国轩高科第二代金石全固态电池已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9] 光伏技术进展 - 爱旭股份N型ABC组件双面率提升至80%±5%,在集中式等双面发电场景具备更强竞争力 [7] - SNEC光伏展BC组件厂商增加,龙头效率达25%以上,其他厂商普遍24.8%左右,0BB技术使双面率提升至75%-85% [12] - 欧洲182*182-210mm户用/工商业BC组件均价分别为0.128美元/W、0.185美元/W,较TOPCon组件存在明显溢价 [12]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阶段:2025-2027年突破固态电解质,2027-2030年突破负极材料,2030-2035年优化体系材料 [10] - 2024年固态电池加速产业化,消费电子、车端、低空领域均有应用,2025年多家车企计划推出半固态/全固态电池车型 [11] - 光伏行业BC产品凭借效率优势有望提升企业竞争力,关注BC产业链成本降低、效率优化、设备需求三条主线 [12] - 光伏龙头ETF(516290)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市场主流费率的三分之一 [12]
固态电池板块更新及推荐
2025-05-13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厦钨、宁德时代、普里克、豪腾、关羽、冠盛、纳科诺尔、曼恩斯特、清陶能源、华为、Stellantis、丰田、特斯拉、宝马、大众、上汽、奇瑞、新元、贝特瑞、国轩、青能系、卫蓝系、太蓝系、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弗达莱、上邰、东和电子器材、新德新材、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汤森新能源、先导智能、银河电子、纳克洛尔曼斯特、一加、viv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行情**:固态电池板块行情易受产业催化、流动性溢价及机器人/无人机板块联动影响,每一轮行情均有新主题,如硫化物、氧化物等[1][2] -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日益聚焦,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是终极方向,辅以卤化物掺杂;正极材料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远期展望富锂锰基;负极材料以硅基为主,展望锂金属,有助于加速降本迭代[1][3][4] - **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从车用动力电池扩展至储能、消费电子、电动工具、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端日益丰富,利于固态电池放量和成长曲线发展[1][5] - **投资方向**:投资应关注材料(聚焦硫化物体系)、电池(关注大厂及消费电子领域二线厂商)和设备(围绕干法路线)三个方向[1][6] - **负极材料技术发展**:从传统石墨迭代至硅碳,再到锂金属,宁德时代发布自生成负极的锂金属技术,硅碳已在消费电池领域推广,锂金属开始量产[1][8] -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作用**:通过表面包覆和掺杂工艺,可加速产业化进程,具备较高能量密度,是未来发展重要路径之一[7] -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不同类型固态电解质适用于不同场景,短期内难见单一类型全面统治市场;硫化物路线成本下降空间乐观,有望一两年内明确降本效果;隔膜公司推出超孔隙隔膜及功能涂层提升性能[9] - **海外车企进展**:Stellantis发布77安时固态电芯,计划2026年上路测试;丰田瞄准2025年生产下一代纯电子车型,2027年量产;特斯拉、宝马、大众等有明确研发规划[3][12] - **国内车企行动**:上汽智己L7/LS7将搭载半固态电池,标志规模化出货开始,利于降本和技术迭代;奇瑞、华为系等有相关产品、产能及合作进展[3][13] - **半固态与硅碳材料关系**:半固态产品大规模量产将带动硅碳材料出货量级,促进厂商规模化降本和技术迭代[14] - **中游制造进展**:已攻克许多量产难点,2025年开始开发出50安时以上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品,进入工程样件阶段,接近批量交付能力[15] - **锂金属电池**:优势是显著提升能量密度,除宁德时代外,其他厂商有相关样品并交付下游客户[16] - **消费电子领域应用**:2024年底开始,一加和vivo等品牌搭载银态聚合物或半固态电池产品进行性能评估,电子厂商规划实验线甚至吉瓦时级量产线[17] - **产能规划和投资**:产能规划接近100G瓦时,1G瓦时固态电池投资额是液态电池两到三倍,2025年预计增长,设备降本趋势需一到两年[18][19] - **上市公司新产品及共识**:新元、贝特瑞、国轩等发布新产品,认为硫化物是终极形态,短中期有过渡路线,适配当前锂离子体系,2025年5月起扩展计划逐步展开[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相关材料和设备进展**:材料方面,铜箔和铝箔厚度及重量降低提升能量密度,轻质、高强度金属箔成替代方向;设备方面,近期干法设备产品发布增多,对氧化物制造及极片压制产生研发需求,需应对高温高压环境和惰性气体[10][11] - **值得关注企业**:推荐关注青能系、卫蓝系、太蓝系等迎接半固态及全固态技术出货预期;关注硫化物路线及上游材料公司业绩弹性,如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弗达莱等;高镍三元材料公司如厦钨新能、容百科技、汤森新能源;锂离子设备环节关注先导智能、银河电子、纳克洛尔曼斯特等,中小型企业布局细分应用领域的也值得关注[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