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2025第二届中国国际锂业大会举行 储能市场增长超预期 锂产业供需有望向好
证券日报· 2025-11-27 00:2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会长张江峰认为,当前库存触底、需求高增与成本支撑形成三重利好,随着库销比持续 下滑,锂价触底反弹的动力不断增强,长期来看,供需紧平衡格局将推动锂价中枢逐步上移,行业有望进入新的上行周期。同 时,价格波动幅度可能加剧,短期或将受多重因素扰动。 "通过政策有效引导和技术创新升级,锂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安琪表示,储能领域和动力电池对基础 锂材料的需求持续上涨,2026年全球锂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00万吨碳酸锂当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同时,重点减碳领域和新型应用领域的电动化技术不断提升,以固态电池为引领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重要环节研究取得突 破,行业上下游技术创新成果迸发,这些都为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本报记者 舒娅疆 11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齐锂业")特邀协办的2025第二届 中国国际锂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此次大会围绕"稳供给、强链条、促创新、谋共赢"四大核心,探讨新形势下的技术创新与 全球协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等内容。其中,新型储能市场实现的超预期增长、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等成 ...
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论坛共探产业未来
新华社· 2025-11-20 17:17
论坛概况与行业意义 - 论坛是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唯一技术专题会议,被誉为全球动力电池发展的“前沿技术风向标”[1] - 论坛汇聚全球顶尖行业资源,聚焦动力电池领域前沿技术突破与关键挑战,吸引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科研机构逾600位代表参与[1]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路线图 - 中国在全固态电池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速度大大超出预期[3] - 在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调下,已初步达成全固态电池路线图共识,争取2030年实现规模产业化[4] - 今后两三年是机遇期也是艰难期,依靠数百万电池研发工程师,中国全固态电池有望超出预期地与消费者见面[5]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与核心课题 - 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多型号电池适配多元场景的发展特征,全产业链协同推动工业升级与性能突破趋势明显[5]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渗透率已近50%,电芯热安全与极端工况防护成为核心发展课题[5] - 预计到2030年、2035年电池产业需求将分别增长4倍、12倍,增长空间广阔[5] 下一代电池材料与界面技术创新 - 高电压高镍三元改性与卤化物电解质适配是提升正极侧稳定性的关键路径,oCVD/iCVD技术可显著提升电池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6] - 卤化物电解质与正极兼容性更好,但面临离子电导率提升、成本控制及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挑战[6] - “双离子导体动态界面修复”思路成功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负极之间的界面接触难题,实现电池在低压力运行下循环寿命提升[7] 工程化挑战与标准化建设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工程化面临材料、工艺及装备三大核心挑战,需通过材料-工艺-装备深度融合系统解决工程化瓶颈[8] - 电池规格过多导致成本高、效率低,统一标准可降本20%-30%,制造合格率需从92%-95%提高至PTM级,安全标准需达PPT级[5] - 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是加速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可规范技术定义和产品研发,加速研发进程[7] 行业协作与知识产权 - 论坛发布智库报告《全固态电池全球专利分析与战略》,聚焦新一代电池发展与知识产权驱动作用,为行业创新提供核心参考[9]
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固态电池攻坚持续深入
上海证券报· 2025-11-14 01:52
论坛核心观点 - 第12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在苏州举办,聚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展 [1] - 固态电池被视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关键方向,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面临成本、工艺、设备等多重考验 [1] - 行业进入关键攻坚阶段,技术创新是穿越产业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2] 产业化进程 - 钠电池已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半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研发迈入关键阶段 [2] - 2025年被预测为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元年,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仍需时间沉淀 [2] - 多家公司取得产业化进展:中科固能建成全球第一条百吨级硫系全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容百科技全固态电池8系三元材料2025年出货量突破10吨,9系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突破;太蓝新能源产品矩阵覆盖无人机、机器人、储能等场景 [2] - 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渗透率预计将加快,因其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提升,对价格敏感性较低 [3] 技术路线分析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百花齐放”的格局 [3] - 硫化物电解质因室温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机械加工性能优异,成为行业关注度最高的技术路线之一,亚洲在该路径上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一半 [3]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产业化前景最好的路线,但面临界面、成本、制造工艺与设备三大核心挑战 [3] - 聚合物技术路线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拥有柔韧性好、成本低、易加工等优势,被视为短期内最具产业化潜力的方向之一 [4] 核心挑战与成本展望 - 全固态电池原材料大规模合成成本高昂,如硫化锂价格一度高达500万元/吨,未来须通过工艺简化与设备革新降本 [5] - 电芯前段和中段工序挑战最大,如电极制造、极片/电解质膜的致密化成型 [5] - 全固态电池面临界面问题、成本控制、制造工艺与设备适配三大核心挑战 [5] - 业内预测,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与制造工艺迭代,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有望在2035年降至每瓦时0.4元以下 [5]
电池新能源产业步入深度调整期:技术破局、安全重构与生态博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12 12:30
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于11月11日-13日在苏州相城举行 [1] - 论坛汇聚500余位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各界精英代表,旨在探索新发展路径并推动资源对接 [1] - 中国凭借全链条领先优势已稳固“世界电池工厂”地位,产业在领跑全球的同时面临短期挑战加剧与长期格局重塑的现实 [1] 技术路线竞速 - 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格局清晰,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成为两大并行发展主线,前者瞄准高端动力与新兴场景,后者聚焦性价比市场与供应链安全 [3] - 固态电池技术路径呈现多元竞争态势,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与卤化物四大路线各具优劣,短期内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3]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在-70℃极端低温环境下实现稳定运行,展现出在军工、航天等特殊场景的应用潜力 [3] - 蜂巢能源提出“三步走”策略,其热复合转印技术已实现270Wh/kg方形半固态电芯量产并搭载欧洲豪华品牌车型 [3] - 半固态电池凭借与现有产线的高兼容性与较低成本成为产业化先锋,比克动力的聚合物+氧化物复合半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350Wh/kg,并获低空飞行器企业订单,预计2026年批量交付 [4] - 全固态电池仍面临界面阻抗、成本高昂与制造工艺三大瓶颈,规模化量产需待2027年后,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需求量达到156GWh [4] - 钠离子电池在细分市场快速起量,盘古新能源的20Ah软包钠电已在低速车、备用电源领域实现规模化出货,其-40℃低温容量保持率超85%及“零膨胀”特性成为铅酸替代的有力竞争者 [5] - 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技术瓶颈突破,例如诺德股份推出镀镍合金箔解决硫化物固态电池中铜箔腐蚀与硅碳负极膨胀问题,蓝科途开发出4微米超高强度隔膜兼顾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 [6] 安全范式重构 -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突破50%与储能装机规模激增,安全成为产业生命线,行业理念从“事后防护”向“事前预警”的系统性转变 [7] - 德赛电池提出“AI电芯+7重防护”体系,通过内置温压传感器实时监测电芯内部产气速率,可在热失控发生前30天实现精准预警 [7] - 系统层级安防创新活跃,中车株洲所的高压级联储能系统通过拓扑结构优化实现“黑启动”与惯量支撑,在山西调频电站中实现5毫秒级响应 [7] - 云山动力展示大圆柱全极耳电池的“零热蔓延”设计,通过定向防爆与热电分离在模组层级阻断热失控传播 [7] - 材料本征安全攻关加速,雄韬电源在固态电池关键电化学性能上取得突破,多氟多以大圆柱电池“永不燃烧、永不爆炸”为目标进行材料创新 [8] - 安全标准提升倒逼产业规范化发展,行业需守住底线杜绝不良品流通与无序梯次利用,缺乏安全核心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 [8] 产业生态博弈 - 动力与储能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动力领域磷酸铁锂占比攀升至八成,但三元电池在高端增程与性能车型中仍不可替代 [10] - 快充技术成为竞争焦点,4C以上充电方案预计2026年渗透率超20%,推动超薄集流体、低阻抗电解液等材料创新 [10] - 储能市场从“强制配储”走向“市场化运作”,工商业储能与户用储能成为新增长点,对寿命、效率与全周期成本要求愈发严苛 [10] - 中车高压级联储能系统通过“一簇一管理”提升电池利用率4%,循环效率达92%,在调频市场实现收益翻倍 [10] - 德赛电池的主动安全方案直击储能电站运维痛点,通过精准预警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 [10] - 全球化布局成为头部企业必然选择,多氟多规划南宁100GWh基地面向东盟市场,诺德股份布局海外3万吨铜箔产能响应欧盟供应链本土化需求 [11] - 产业价值锚点正从规模转向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电池护照等数字化工具将成为应对欧盟新规的核心竞争力 [11]
重磅!“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获奖企业揭晓!
起点锂电· 2025-11-08 20:40
行业盛会概况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于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 [2] - 会议汇聚超过500家固态电池产业链重量级企业及1000多名高层代表 [2] 获奖企业名单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先锋奖获奖企业包括宁德时代、赣锋锂业、鹏辉能源、国联研究院、兆钠新能源 [3] - 全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包括巴斯夫杉杉、融捷能源、有研广东院、天石科丰、博粤新材、瑞森新材料、赣锋锂业、诩辰科技、华盛锂电 [5] - 固态电池年度黑马奖获奖企业包括融捷能源、清研电子、凯德利、钹鑫科技 [7]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包括中科固能、合肥因势新材料、天石科丰、博粤新材 [9] - 卤化物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为有研广东院 [12] - 聚合物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为离子能源 [15] - 全固态电池电解质设备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包括茹天科技、科达新能源、伊特克斯、清研电子、叁星飞荣 [17] - 全固态电池电芯设备技术创新奖获奖企业包括先导智能、鑫晟达、海裕百特、锐捷智能 [19]
宁德时代/赣锋/鹏辉/巴斯夫杉杉/先导/清研/融捷/瑞固/国联动力/离子能源/海裕百特/合肥因势等角逐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
起点锂电· 2025-10-25 14:08
固态电池行业活动概览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规模超过1000人,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2] - 同期将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以及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显示行业对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同步关注[2] - 金鼎奖评选旨在表彰行业创新,由超过100位专家参与评审,已有近100家产业链企业报名参选,反映了行业活跃度与竞争态势[2][3] 领先企业技术布局与产业化进展 - 赣锋锂业构建了从锂矿资源到电芯制造的全产业链闭环,其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突破410Wh/kg并通过针刺、枪击等极端安全测试,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4][5][6] - 鹏辉能源第一代固态电池采用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创新,解决了氧化物电解质制备难题,使固态电池成本仅比常规锂电高出约15%,并可通过最严苛的针刺试验[12] - 巴斯夫杉杉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开发出超高镍产品并已量产交付,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开发了多款高镍正极材料并实现吨级出货[16][17][18] - 固态离子能源开发的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450Wh/kg,为市场锂电池的2倍,其车规级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20Wh/kg,可使电动车续航达1000公里[20] - 中科固能作为中科院物理所产业化平台,建成全球首条年产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已进入多家头部电芯厂商与车企[22] 核心材料与关键组件创新 - 天石科丰专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与产业化,其产品粉体冷压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3 mS/cm,热压后达25 mS/cm,已建成年产数十吨级产线[45] - 博粤新材产品覆盖正极补锂剂原材料氧化锂、氧化物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规划有氧化锂千吨级生产线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万吨级生产线[54][55][56] - 瑞固新材在浙江衢州建成国内首家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量产线,并计划于2027年建成2000吨产能,2028年实现年产能6000吨[80][82] - 有研广东院正筹建百吨级低成本高离子导卤化物电解质产线,其20Ah卤化物全固态电池可通过针刺热箱等安全验证[85][87] - 瑞富特科技年产能人造石墨10万吨、硅碳10000吨,其硅碳负极材料容量达1800,1.5V首效达到93%[89][90][93] 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突破 - 清研电子以粉体成膜技术为核心,建成国内首条0.1GWh干法电极全自动产线,其干法双面复合成膜速度达50m/min,双面复合工艺辊缝在线调节精度达±1μm[27][28][30][35] - 茹天科技实现公斤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六大工段连续化生产,其成套设备可实现纳米级精细研磨、烧结温控精度±1度、干燥后溶剂残留≤300ppm[46][48][49] - 先导智能作为新能源装备龙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保持在10%以上,拥有授权专利超3200项,在新能源装备市场保持市占率第一[36] - 海裕百特提供高精度辊压机、分切机等锂电智能装备,产品覆盖国内300多家用户及4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主流客户[38] - 叁星飞荣提供粉体制备智能解决方案,其立式无机封无筛网砂磨机年出货量超300台,服务客户超过10000家,完成EPC总承包项目600多项[74][76][77]
诩辰科技参选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
起点锂电· 2025-10-16 18:12
文章核心观点 - 诩辰科技参与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评选,竞逐“全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创新奖”,凸显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市场参与度 [1] - 公司专注于高纯硫化锂粉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其创新工艺在纯度、粒径控制和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固态电池产业链提供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3][5] - 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由权威机构联合超过100位行业专家举办,旨在表彰行业领先和创新企业,反映固态电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阶段 [7][8] 参选企业介绍 - 诩辰科技成立于2023年3月8日,是一家专注于锂、钠、钾离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 [2] - 公司拥有10余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23年被珠海市香洲区作为重点项目引进并评为香山创业英才团队项目,2024年荣获电池行业金冠奖 [2] - 主营产品为硫化锂粉体材料,采用独家金属热反应一步法合成技术,产品纯度达99.9%以上,原料利用率99%以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3][5] - 公司生产线为自研设备,单条年产能1吨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2024年末开始公斤级供货,目前市场占有率较小但正通过送样测试扩大合作 [5][6] - 已与天赐材料、贝特瑞、清陶能源、研一等企业建立商业合作,并与屹锂科技、天石科丰、赛科动力、容百科技等多家企业进行送样测试 [5][6] 金鼎奖介绍 - 奖项由起点固态电池、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国内外超过100位行业技术专家、企业家、研究机构和财经媒体推出,旨在鼓励固态电池行业创新发展 [7] - 参选企业需为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上下游的领先和创新企业,评选流程包括候选人推荐、资料审核、评审委员会投票、结果公示和现场颁奖 [7] - 评选报名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9月20日,资料审核为9月21日至30日,专家评审为10月11日至20日,颁奖典礼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举行 [8] - 同期举办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预计邀请超过1000家产业链企业高层、技术专家和媒体人员参与 [8]
合肥因势参选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
起点锂电· 2025-10-15 18:13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中科院团队、原燕山大学教授团队及产业化高管团队共同孵化设立 [3] - 公司是一家聚焦于高性能高安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为客户提供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3] - 核心产品为硫化物电解质和电解质膜,产品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 [3] - 公司于2024年12月注册于合肥,并获得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小米战投、华颖资本、强邦新材等多家机构的种子轮注资 [4] - 公司设有固态电解质研发中心、电解质应用工程中心、固态电池系统测试平台和固态电解质中试平台,拥有从材料到电芯的全流程研发试验装置 [4] - 公司目标在5年内发展成为全球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绝对龙头企业 [4] 行业活动与奖项 - 合肥因势已报名参选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参选项目为“2025中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创新奖” [2] - 该奖项由起点固态电池、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推出,旨在鼓励行业创新发展,表彰为固态电池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先和创新企业 [5] - 评选流程包括企业自荐/推荐、资料审核、评审委员会投票、结果公示和现场颁奖等环节 [5] - 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举行,同期将举办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 [6] - 同期活动预计将邀请超过1000+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高层、技术专家和媒体人员参与 [6]
融捷能源参选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
起点锂电· 2025-10-14 18:24
文章核心观点 - 融捷能源参与2025中国固态电池行业金鼎奖评选,参选项目包括技术创新奖、年度黑马奖和最具投资价值奖 [2] - 公司展示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产品规划及客户合作,凸显其行业竞争力和成长潜力 [2][7] 参选企业介绍 - 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融捷集团的旗舰新能源产业主体,属于国家新型战略产业 [4] - 公司专注于电芯、模组、Pack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通讯基站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 [4] - 公司研发团队超过300人,硕博人才占比超50%,累计申请专利308项,其中发明专利147项,并投入超亿元建成5000㎡的锂电池实验室 [4] - 公司具备成熟的大规模智能制造能力,建有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工厂 [4]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为基于磷酸铁锂方形铝壳及下一代硫化物电解质体系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 [6] - 产品目标市场包括高端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领域 [6] - 在电极、界面、电解质等核心环节实现突破,正极活性物质占比提升至90%以上,新型包覆层可抑制80%以上界面副反应 [7] - 成功研制能量密度高达450 Wh/kg的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并推出行业首款10C放电容量>130m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其5C容量达152.3mAh,约3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87% [7] - 产品通过200℃热箱30分钟无鼓胀、针刺不起火等极端安全测试 [7] - 已与海内外头部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为下一代AR/VR设备、超薄笔记本电脑、人形机器人、工业级长航时无人机提供电池解决方案 [7] - 产业化路径清晰,规划于2025年Q4启动客户送样,2026年Q1量产 [7] 金鼎奖介绍 - 评选活动由起点固态电池、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推出,旨在鼓励行业创新发展,表彰领先和创新企业 [9] - 评选流程包括企业自荐/推荐、资料审核、评审委员会投票、结果公示及现场颁奖等环节 [9] - 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举行,同期举办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预计邀请超过1000名产业链企业高层、技术专家和媒体人员 [10]
共探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17:10
行业整体表现与战略地位 - 2025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创历史新高,达到55.3% [1] -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623.1GWh,同比增长36.3% [3] - 锂电产业已从产业优势迈向战略优势,建成全球最完整、最具活力的产业链体系,成为引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3] - 锂电池产业正向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低成本等方向加速演进,进入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先、效率优先变革的重要时期 [3] 上游资源保障与挑战 - 2024年国内锂电资源开发量达30万吨(LCE),同比增长28%,国内自主供给保障率提升至40% [5] - 国内锂资源开发量仅满足产量需求的33%,供应保障存在硬缺口 [6] - 海外资源开发形势复杂风险加剧,资源民族主义与逆全球化思维回潮带来挑战 [6] - 产业价格链仍存在较大波动,正处于修复期 [6] - 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5] 技术创新焦点:固态电池 - 半固态电池已步入量产阶段,2024年出货量迈入GWh量级 [7] - 全固态电池面临172个技术挑战,核心问题包括固-固界面接触、材料稳定性、致密化、制成安全、成本及PACK集成 [9] - 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近94%来自电解质成本,当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售价高达约1000万元/吨 [9] - 预计2027年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可下降至200万-400万元/吨,全固态电池BOM成本约为3-5元/Wh,是液态三元电池成本的约10倍 [9] - 液态锂电池在5-10年内仍会主导市场,并向高镍化、硅碳负极、半固态等方向升级 [10] - 2025~2030年期间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量产装车,2030年后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10][11] - 350-500Wh/kg的固态锂电池正加紧研发,短期内将进入批量试产阶段 [10] - 乐观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实现稳定生产、装车验证,2030年后规模化量产 [11] 市场拓展与出海战略 - 2025年1-8月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06.0GWh,同比增长23.0%,出口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 [11] - 企业通过出口、跨界等方式寻求新增量,例如瑞浦兰钧在美国、德国、东南亚设立子公司,其动力电池直接与间接出口量约占公司海外出货总量的三分之一 [13] - 出海战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出海、产业链出海演变,目标实现"在当地,为当地" [13] - 企业出海需谨慎规划,考虑风险与成本可控,例如瑞浦兰钧选择率先在印尼建厂,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 [13] 新兴应用领域与产品布局 - 锂电企业奔赴低空飞行器(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型赛道,例如瑞浦兰钧与御风未来合作,蜂巢能源获央企eVTOL项目定点 [14] - 其他潜在应用场景包括两轮或三轮电动车、电动小船、农用机械电动化、无人机物流、数据中心等 [14] - 面对插混汽车需求增长,企业推出专用电池包,短期内看好插混及增程市场发展 [14] - 企业积极布局中高端车型,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14]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加强产业统筹布局,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各地区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布局 [15] - 筑牢安全底线,强化标准实施,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安全分级评价技术体系 [15] - 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瞻技术布局 [15] - 支持扩大国际合作,加强资源战略与政策标准对接,指导锂电企业高质量出海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