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材料体系演变
搜索文档
圆桌对话: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如何演变?
起点锂电· 2025-11-08 20:40
行业会议概况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金鼎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南沙举办,汇聚500多家产业链企业和1000多位高层代表,共同探讨行业新趋势与机遇 [2] - 会议设有“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专场”,举办圆桌对话讨论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演变,由巴斯夫杉杉首席技术官夏昕博士主持,多位行业专家参与 [2] 固液混合电池市场定位 - 固液混合电池不被视为过渡技术,而是有望替代液态电池成为独立产品路线,因其安全性更好且能量密度更高 [4] -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预计从2026年起迅速下降,从十几二十万元降至几万元,推动半固态电池整体成本可能低于液态电池 [4] - 半固态电池因解决安全性问题和极端环境性能表现,在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前将长期存在,并找到特定市场定位 [5][6] - 固液电池体系将与液态、全固态路线共存,在不同应用场景(如动力电池、消费电子)中发挥主力作用 [7]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四大固态电解质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均存在长板与短板,尚未发现完美材料体系 [7][9] - 通过掺杂改性提升性能:聚合物可掺杂提高离子电导率,氧化物掺杂后离子电导率提升至3(单位未明确),硫化物掺杂改善空气稳定性 [7][8] - 复合材料体系(如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是普遍探索方向,但需避免“创可贴”式堆叠,期待学术界实现材料重大创新 [9] - 硫化锂作为电解质前驱体,工艺从追求高纯度向纳米级颗粒处理发展,以满足客户需求 [10] 负极材料发展趋势 - 硅碳负极被认定为固态电池负极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若成本下降将更合理 [10] - 锂金属负极虽能实现高能量密度,但产业应用难度高,存在循环后粉化等安全性风险,需载体承担风险 [11] - 锂金属负极已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产业化,通过摸清安全边界积累数据经验,未来可控性将增强 [12] 全固态电池挑战与展望 - 全固态电池核心挑战包括固态电解质本身性能、界面问题及制造工艺,但行业对通过材料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持乐观态度 [6][12] - 负极材料中硅基是提升能量密度的必要选择,锂金属路线需突破安全性障碍方可推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