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期待新长安引领产业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36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毕竟,这是一 家在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既有基础上,以全新法人形态组建、注册资本达200亿元、下辖117家分 (子)公司、拥有11万名员工的大型独立央企。如此体量庞大、历史复杂的企业,完成赛道切换、实现 转型升级的难度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大,挑战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科技创新突破。汽车是技术高强度驱动的产业。没有科技的创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很难推出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新长安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 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智能网 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以及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等前沿技术方向实现新突破,提升引领技术供给 能力,不断积累聚集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机制创新突破。一直以来,央企在汽车制造领域面临"三难":难以适应市场节奏、难以实现技术回报、 难以激发组织活力。究其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活。如果没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央企造车就谈不上竞争 力,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市场反应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担当和 ...
破“芯”局 筑“ESG”基 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产业加速跑 头部车企热议创新与出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聚焦汽车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3]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1280万辆,实现1000倍增长 [3] 行业发展现状 - 重庆正全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首家一级央企总部 [3] - 2024年MSCI评估的758家中国公司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评级领先且进步显著 [4][5] - A股23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已有18家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占比达78% [5] 技术创新路径 - 必须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突破车规级芯片、高安全固态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4] - 广汽集团完成全固态电池400Wh/kg化学体系开发,力争2026年实现整车搭载 [7] - 乘用车氨发动机实现90%以上氨燃料替代率,即将在全球头部车企车型上搭载 [7] 企业实践案例 - 长安汽车深蓝L06车型将搭载全球首款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并标配激光雷达 [7] - 江汽集团与华为共建"尊界超级工厂",AI视觉检测精度达0.2mm [7] - 赛力斯采用"厂中厂"集聚模式,核心供应链响应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 [7] 全球化战略布局 - 深蓝汽车已进入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月销目标直指万台 [8] - 建议制定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总体战略,通过技术、资本、供应链合作共建海外产业园 [8] - 呼吁强化属地运营,提升中国汽车国际形象 [8] 产业协同生态 - 共建汽车产业经济信息研究平台,提供市场研判、政策解读和趋势预测 [9] - 成立汽车行业舆情治理办公室,强化"中国智造"正面叙事 [9] - 评选25家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9] 竞争力评价 - 全球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欧盟、日本、美国、中国、韩国 [10] - 中国在发展环境维度位居全球首位,经济发展维度展现强劲实力 [10] - 建议强化技术创新供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出海服务支撑体系 [10]
2025款林肯冒险家SUV车型上市:可选2.0T燃油/1.5T混动;比亚迪公布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专利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8-01 18:20
1. 【比亚迪公布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专利】天眼查App显示,8月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 的"一种机器人"专利公布。该机器人无需车端改造,集成充电与充气功能,通过智能判断、精准对接 及闭环控制,实现自动充电、胎压监测与充气,提升智能化体验,确保安全,降低使用成本。(腾讯 网) 2. 【奇瑞汽车公布全固态电池专利】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全固态 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包和车辆"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公开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全固态电池包 括多个料区极组、多个第一集流体和多个第二集流体,料区极组包括依次压制在一起的正极料区、固 态电解质和负极料区,其中,第一集流体与料区极组的正极料区贴合,第二集流体与料区极组的负极 料区贴合。本公开的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包和车辆能够减小采用等静压技术压制全固态电 池时集流体受到的损伤。(网易) 车辆提供2.0T燃油和1.5T混动两种动力,其中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92千瓦,峰值扭矩395牛・米, 匹配8挡自动变速箱,并提供四驱系统。1.5T混动版发动机最大功率142千瓦,峰值扭矩226千瓦;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96千瓦,峰值扭矩235牛・米; ...
私募7月调研超1700次 计算机等领域受青睐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2:05
近期,A股市场震荡攀升,私募机构的调研热度不减。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7月 共有657家私募证券管理人参与到A股调研活动中,调研范围覆盖到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358只个股, 合计调研次数达1763次。 德福科技7月31日发布的机构调研纪要显示,收购卢森堡铜箔交易完成后,德福科技的电解铜箔总产能 由原有的17.5万吨/年跃升至19.1万吨/年,电解铜箔产能居世界第一。公司表示,德福科技作为国内电 解铜箔行业龙头,一直将发展HVLP、DTH等高端IT铜箔产品作为长期发展战略,投入大量的研发和市 场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购后,德福科技将跻身为全球高端IT铜箔头部企业,并充分发挥双方 的资源优势形成协同效应。一方面可以加快技术资源整合,并依托卢森堡铜箔的品牌效应和产品优势快 速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将依托上市公司的规模优势、供应链能力、成本控制技术,显著提升卢森堡 铜箔的盈利水平。收购交割后,德福科技将派团队前往卢森堡利用自身擅长的工程制造能力对欧洲工厂 进行全方位降本。 电力设备行业中的孚能科技获得永安国富、正圆投资在内的私募机构合计调研达42次。资料显示,孚能 科技是综合能源解决方 ...
全球首款全固态电池电摩预售,42999元!
鑫椤锂电· 2025-08-01 10:21
产品技术亮点 - 虔途01 GT搭载11kWh全固态电池 成为全球首款量产实装全固态电池的高速电摩 [1] - 电池在WMTC工况下续航不低于240公里 GB工况续航达300公里 [1] - 采用无易燃液体电解质设计 热稳定性显著提升 工作温度范围-10℃至60℃ [1] - 支持交流桩快充 20%-80%电量仅需40分钟 电池寿命较常规锂电池提升180% [1] 动力性能 - 配备峰值功率17kW高性能凸极电机 最高时速120km/h [2] - BOOST模式下0-50km/h加速3.5秒 性能接近450cc燃油踏板车 [2] - 中高速段动力输出稳定 操控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 [2] 车辆设计与安全 - 采用中型ADV级电动踏板车定位 延续战甲式外观设计 [1] - 接近50:50重量分配 提升骑行稳定性与操控体验 [1] - 配备汽车级笼式双层钢管车架 大直径刹车盘及全铝合金单摇臂后悬架 [2] 市场定位与定价 - 目标用户为大排量燃油车主 系列车型以骑行质感著称 [2] - 官方定价42999元 前100台预售价39999元 [2]
宁德时代(300750):H1净利同比增超三成,Q2净利同环比双增
东莞证券· 2025-07-31 17: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及新型数据中心配储需求驱动储能市场快速增长,锂电池需求增长确定性高。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锂电龙头,凭借技术优势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H1实现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扣非后净利润271.97亿元,同比增长35.62% [6] - Q2实现营收941.82亿元,同比增长8.26%,环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165.23亿元,同比增长33.73%,环比增长18.33%;扣非后净利润153.68亿元,同比增长42.21%,环比增长29.92% [6] - Q2锂电池出货量近150GWh,环比增长约25%,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约80%,电池单GWh盈利环比保持相对稳定 [6] - 2025H1经营现金流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截至2025Q2末货币资金达3505.78亿元,同比增长37.48%,现金储备充裕 [6]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7元(含税) [6] 公司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25.02%,同比下降1.51pct;净利率18.09%,同比上升3.17pct;ROE10.34%,同比下降1.31pct [6] - Q2毛利率25.58%,同比下降1.06pct,环比上升1.17pct;净利率18.59%,同比上升2.86pct,环比上升1.04pct;ROE5.94%,同比下降0.18pct,环比上升0.45pct [6] - 2025H1财务费用同比减少46.39亿元,财务费用率 -3.25%,同比下降 -2.54pct,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 [6] - 研发费用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研发费用率5.64%,同比上升0.49pct,保持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投入 [6]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上半年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储能领域均有成果,2025年以来加快构建换电生态,预计2027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6] - 2025年1 - 5月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市占率达38.1%,同比提升0.6pct [6] - 2025年1 - 6月公司储能电池产量保持全球第一 [6] 公司产能与资本开支 - 2025H1产能345GWh,产能利用率89.86%。存货周转天数89天,Q2环比保持稳定 [6] - 2025H1资本开支202.13亿元,同比增长46.15% [6] - 在建产能235GWh,国内多基地建设推进,海外德国工厂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预计年底投产,西班牙工厂及印尼项目稳步推进 [6] 公司上市情况 - 2025年5月公司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搭建了海外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7] 公司盈利预测 | 科目(百万元)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 | 362012.55 | 434958.89 | 507191.85 | 586840.77 | | 营业总成本 | 303303.90 | 358969.20 | 415793.24 | 477232.68 | | 营业成本 | 273518.96 | 324973.67 | 376287.20 | 432300.09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2057.47 | 2522.76 | 2941.71 | 3403.68 | | 销售费用 | 3562.80 | 3914.63 | 4564.73 | 5281.57 | | 管理费用 | 9689.84 | 10873.97 | 12679.80 | 14671.02 | | 研发费用 | 18607 | 21748 | 24345 | 26408 | | 财务费用 | -4131.92 | -5063.77 | -5025.41 | -4831.51 | | 其他经营收益 | 6215.67 | 6651.82 | 7756.64 | 9772.10 | | 其他收益 | 9967.63 | 10964.39 | 12060.83 | 13266.92 | |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 664.22 | 0.00 | 0.00 | 0.00 | | 投资净收益 | 3987.82 | 4386.61 | 4825.27 | 5307.79 | | 营业利润 | 64924.33 | 82641.51 | 99155.26 | 119380.18 | | 利润总额 | 64054.57 | 82641.51 | 99155.26 | 119380.18 | | 净利润 | 54879.32 | 70245.29 | 84281.97 | 101473.16 | |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50744.68 | 65512.88 | 79095.34 | 95086.34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11.13 | 14.37 | 17.35 | 20.86 | | PE(倍) | 24.90 | 19.28 | 15.97 | 13.29 | [8] 投资建议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14.37元、17.35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6倍 [9]
B轮知名固态电池项目,实质性破产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31 12:00
公司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相继宣布终止与高能时代的合作 [1] - 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遭冻结 公司2024年营收仅1 95万元 亏损1789万元 已实质性破产 [1] - 据知情人士消息 高能时代团队已经解散 [2] 技术背景 - 公司专注于全固态电池及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 拥有从材料端到电芯设计开发的全流程生产制造能力 [3] - 创始人罗明深耕固态电池领域15年 曾担任丰田汽车动力技术研发负责人 参与丰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 [5] - 公司成立当年设立日本先进电池研发中心 与东京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成为国内首家完成1Ah-20Ah硫化物全固态原型电芯研发的企业 [6] 法律风险 - 创始人罗明对公司的所有股权 公司对两家子公司的所有股权全都被冻结 [7] - 司法案件显示公司涉及执行案件 财产保全执行 被申请人身份 [8] - 股权冻结信息显示三笔股权被冻结 金额分别为1266 5854万元 1300万元和300万元 [8] 融资历史 - 公司累计获得4轮融资 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2024年12月 金额未披露 [8][11] - 2022年3月A轮融资获得5000万元 由同创伟业领投 中金资本 欣旺达跟投 [11] - 珠海当地机构珠海高新投和横琴深合分别在公司首轮和B+轮进行投资 [15][16] 注册地变更 - 公司2021年成立于深圳市宝安区 2022年将注册地变更至珠海 并更名 [17][26] - 2023年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注册全资子公司 [27] - 首轮融资时珠海两个主体合计持股仅4% 但公司仍搬迁至珠海 [20][21] 投资机构 - 深圳投资机构同创天使二期私募基金在公司首轮融资时两个主体合计持股14% [29][30] - 该深圳机构出资人包含深圳市龙华区 [29] - 公司离开深圳8个月后又返回深圳注册子公司 [33] 管理团队 - CTO轩敏杰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成立深圳研发中心是重大决策失误 [24] - 公司注册地频繁变更可能反映战略决策问题 [35][36]
加拿大反华省长: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现在美国是敌人,中国是朋友
搜狐财经· 2025-07-27 19:40
«——【·前言·】——» 观察者网7月24日消息,加拿大全国省长会议在安大略省落下帷幕,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和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联 手发声,罕见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合作期待。 莫伊表示,加拿大应以国家对国家的方式与中国展开对话,恢复彼此的信任。 «——【·贸易战倒逼下的生存本能·】——» 自2025年3月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以来,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级。7月10日特朗普政府更是宣布,将从8月1日起 对所有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全面关税,其中钢铁关税叠加后高达50%。这对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经济来说,无异于一 场"经济地震"。 首当其冲的是萨斯喀彻温省的农业。作为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产区,该省64%的菜籽油依赖中国市场。 但去年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后,中国迅速反制,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关税。这 直接导致该省农场主被迫销毁滞销作物,2025年上半年中加贸易额同比暴跌31%。 安大略省的处境同样艰难。这个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每年从中国进口约400亿加元商品,出口却仅30亿加元,贸易逆差 悬殊。 更尴尬的是,该省汽车产业严重依赖美国供应链,而特朗普 ...
每日速递 | 国轩高科启动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设计
高工锂电· 2025-07-25 18:22
电池 - 蜂巢能源龙鳞甲二代电池正式下线,是全球已量产最大电量的800V三元增混电池,电量达65KWh,兼具5C超充 [2][3] -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16% [4][5] - 瑞浦兰钧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电池市占率达7.5%,换电重卡电池市占率18%同比增长809%,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国第二 [6][7] - 特斯拉计划2026年在美国休斯顿附近启动建设第三座储能超级工厂,美国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预计年底前上线 [8][9] - 国轩高科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设计工作 [12][13] 材料 - 浙江友山新材料将在贵州投建年产6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水处理装置项目 [14][15] 海外 - 德国Vulcan获政府1.04亿欧元资助建设零碳锂项目,总投资6.9亿欧元计划2026年底投产,年产量2.4万吨可满足50万辆电动车需求 [16][17] - 阿根廷批准澳企Galan Lithium的2.17亿美元锂矿项目加入"大型投资激励计划",中国赣锋锂业的Mariana项目因不符合条件被拒 [19][20]
豪鹏科技20250724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公司 豪鹏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战略转型与落地路径** - 从传统电池制造商向 AI 加固态核心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转型,通过固态电池技术解决 AI 硬件安全、性能和体积的矛盾,重新定义能源供给方式,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商用,全固态预计 2026 年推向市场[2][4] - 与头部客户深度共生,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如与大疆合作规模今年预计翻倍增长,带动高端业务发展[2][4] - 在 AI 眼镜、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多领域突破,AI 眼镜电池三季度起向海内外头部客户量产出货,机器人电源模组已量产出货,低空经济高能量密度电池组方案获认可并锁定意向订单[2][4][6] - 全球化产能协同,同福工业园完成产能整合升级,越南基地投产,承接关税敏感型订单,提高供应链韧性,推进智能制造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至 25 - 26%,净利率至 7 - 9%[2][5][7] 2. **AI 加端侧业务进展** - 量产进度提速,AI 眼镜电池、机器人电源模组出货,低空经济方案获认可[6] - 技术壁垒夯实,半固态电池量产商用领先,全固态预计 2026 年推向市场,高硅负极及干可叠片产品优化增长[6] - 全球化产能协同发力,同福工业园整合升级,越南基地投产[6][7] 3. **技术和产能规划** - 构建液态高硅、半固态到全固态研发矩阵,覆盖三大主流技术路线[8] - 同湖工业园完成局域整合,投放干可碟片专用产线,升级固态电池产线[8] - 与全球头部客户深度绑定,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8] - 未来 2 - 3 年,AI 产品占公司业务比例预计提升至 30%[2][8] 4. **无人机及低空经济业务** - 与大疆合作十年,今年对大疆供给翻倍增长,关注载物无人机市场,为 150 - 200 公斤载物无人机提供解决方案[9] - 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行业发展[10] 5. **全固态电池发展** - 半固态电池已出货,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面临挑战,正在规划中试量产线,预计 2026 年市场应用[12] - 解决循环性能问题,通过生产线和产品结构设计优化提高能量密度,预计 2026 年中期推出中试样品,规模化生产取决于客户需求和认证进度[15] - 中试产品能量密度目标 1,000 - 1,100 瓦时每升,尝试新材料体系提升能量密度[16] 6. **不同应用场景固态电池情况** - 动力领域主要用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用于信息和 AI 领域,国内外大品牌客户讨论应用但未商品化[17][18] - AI 眼镜最可能优先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放量[19] 7. **研发与管理措施** - 2025 年聚焦投入和精细化管理,利用先进工具和 AI 技术提升研发效能[13][14] - 2026 年增加人才投入,加强与外部合作[14] 8. **客户策略与市场定位** - 聚焦世界 500 强细分行业头部品牌商,特别是海外市场,下半年陆续进入量产阶段[3][26] - 在穿戴设备领域取得局部突破,与头部企业在应用领域存在差异[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AI 眼镜业务**:与客户签订长期行动协议,进行研发及产线建设,计划今年三季度出货,未来按客户计划推进[20] 2. **钢壳叠片技术**:能提升能量密度,适用于 AI 端侧产品,附加值高于传统软包电池,有助于营收和利润增长[27][28] 3. **硅碳负极技术**:硅含量 10% - 15%进入实验与量产阶段,通过粘结剂、电解液改进和引入半固态技术解决膨胀问题,开发新产品硅含量可达 20%以上,全硅负极及 50%含硅材料处于研发阶段[29] 4. **二季度盈利提升原因**:得益于精密制造和高端制造的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成本结构[30] 5. **固态电池数字化制造能力**:半固态电池数字化制造能力已体现,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线搭建阶段,未考虑后续数字化和精细化[31] 6. **固态电池研发合作策略**:采用投资、外购和并购等外延手段,与客户、高校及内部团队联合开发,保持开放态度探索合作机会[32] 7. **固态电池路线侧重点**:内部侧重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路线,与高校合作探索降低硫化物路线堆积压力的方法[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