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IPO一线】好达电子再启IPO征程 更换辅导机构冲刺资本市场
巨潮资讯· 2025-07-04 09:17
好达电子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布局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厂商之一。2001年,公司成功研 发用于对讲机、遥控器等领域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及谐振器,奠定了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基础。 经过20余年发展,好达电子已成为国内SAW滤波器产量领先的企业,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主要客 户包括小米、中兴、三星、联想、富士康等知名厂商。随着5G通信、物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 射频芯片替代需求旺盛,好达电子若能成功上市,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下,射频前端芯片作为关键元器件,市场空间广阔。然而,好达电子此前 IPO的终止,也反映出监管对技术竞争力、客户依赖度及业绩可持续性的关注。此次更换辅导机构再战 资本市场,其上市进程及估值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值得提及的是,这并不是好达电子首次冲击IPO。该公司曾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送《无锡市好达电子股 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并于2021年6月30日 收到《受理通知书》, 于2021年11月26日经科创板上市委员会2021年第89次审议会议审核通过。公司 于2022年12月26日提交了《无锡市好达电子股份 ...
4连涨!半导体ETF(159813)全天买盘活跃,全天净申购2.68亿份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30
半导体芯片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上涨0.08%,成分股兆易创新上涨4.70%,景嘉微上涨4.50%,格科微上涨1.78%,北京君正上涨1.62%,华海清科上涨1.50% [1] - 半导体ETF(159813)实现4连涨,全天净申购2.68亿份 [1][2]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战略重组 - 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复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合并后市值将超过4000亿元,形成芯片设计→服务器制造→算力服务的垂直整合模式,成为A股稀缺企业 [1] 半导体ETF交易数据 - 半导体ETF(159813)申购笔数198笔,赎回13笔,申购份额2.81亿份,赎回1300万份 [3] - 截至2025年5月30日,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85%,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等 [5] 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 - 美国政府切断部分EDA软件对华供应,涉及Synopsys、Cadence和西门子EDA等企业 [3]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EDA市场规模达184.9亿元,占全球18.1%,2021-2025年CAGR为15.64% [4] - 国产EDA板块表现强劲,行业加速自主创新以应对需求 [4] 半导体行业长期发展 - 3nm等先进制程加速渗透,AI驱动算力芯片需求爆发,国产化替代趋势下IP授权、先进封装等环节受益 [4] - 头部厂商通过战略投入强化技术壁垒,供应链安全诉求提升推动国产设备及材料国产化进程 [4]
6000亿芯片龙头,突然跳水大跌,发生了什么?多只高位股跳水,有公司公告:股价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
雪球· 2025-05-09 12:26
市场早盘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26%,深成指 跌0.84% , 创业板指跌0.99%。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7880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6亿。从板块来看,银行股逆势走强,建设银行、江苏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纺织概念股集体大 涨,万事利等涨停;电力股再度走高,淮河能源涨停。 下跌方面,芯片股展开调整,华虹公司 跌超10%,中芯国际跌超4%。此外,中毅达、红宝丽等多只高位股跳水大跌。 01 6000亿中芯国际跳水 半导体大跌 半导体板块集体下跌,其中,华虹公司大跌超10%,中芯国际跌超4%,港股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分别大跌12%、6%。此外,乐鑫科技、灿芯 股份跌超6%,芯原股份、复旦微电、必易微等跌超5%。 77.80 · 75.33 成交额 35.67亿 MA5:23.95亿 10:20.23亿 盘后 :- 127.15亿 MACD [12.26.9] DIF .- 0.89 DEA .- 0.88 MAC 2.79 " " -3.02 2025-04 2025-03 2025-05 夜可公里 688347 休盘中05-09 11:29:58 北京 2.02万人加自选 inte 46. ...
中芯国际:指引大“翻车”,“国产芯”何时突围?
海豚投研· 2025-05-08 23:28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低于指引区间(6-8%)和市场预期(23.6亿美元)[1] - 毛利率22.5%,超出指引上限(19-21%)和市场预期(19.1%)[1]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消费电子、汽车及工业客户对8寸晶圆的提前备货[1] 核心指标分析 收入端 - 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15.1%(等效8寸2292千片),但产品均价环比下滑11.5%(单晶圆收入980美元)[10] - 8寸晶圆收入占比提升导致结构性降价,12寸晶圆收入环比下滑1.3%[22] 毛利率 - 单片晶圆收入环比下降128美元,但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单片固定成本349美元,环比降47美元)和可变成本(411美元,环比降51美元)[13][14] - 单片毛利221美元,环比降30美元,毛利率环比持平[15] 产能利用率 - 本季度89.6%,环比回升,总产能2558千片(环比+9.8%)[18] - 资本开支14.16亿美元,同比环比均回落,全年目标维持73.3亿美元[18] 业务结构 下游市场 - 消费电子收入占比40.6%(超8亿美元),工业与汽车占比提升至9.6%[20] - 智能手机收入占比24.2%(5.18亿美元),电脑及平板占比17.3%[20] 区域分布 - 中国区收入占比84.3%,美国区和欧亚区收入环比分别增长44%和58%[24] - 8寸晶圆增长主要来自海外客户应对关税的提前备货[24] 下季度指引 - 2025Q2收入指引21.1-21.6亿美元(环比-4至-6%),远低于市场预期(24.3亿美元)[5] - 毛利率指引18-20%,低于市场预期(21.3%)[17] 经营数据 - 存货30.48亿美元(环比+3%),存货/收入比135.6%;应收账款11.5亿美元(环比+36.6%)[28][29] - EBITDA利润率57.5%,经营开支占比8.7%(研发费用减少至1.49亿美元)[26][31] 行业定位与估值 - 全球代工市场份额第三,毛利率20%显著低于台积电(58.8%)[3] - 当前市值465亿美元,对应2025年PE约40倍(假设全年收入增长10%,毛利率提升2.9pct)[3] - 战略意义大于短期盈利,自由现金流常为负,估值需结合行业周期和贸易摩擦因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