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买卖重启

搜索文档
债市往后怎么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9:47
财政政策展望 - 判断明年将再次增发政府债券 以应对经济压力并支持稳增长 [1] - 增发政府债券是过去三年下半年均发生的举措 今年可能提前发行明年的特殊再融资债或增加赤字 [1] - 政策落地时点预计在10月附近 以提振年内及明年年初的经济 [4] 货币政策展望 - 预测货币政策将进行总量宽松 但面临金融稳定的掣肘 [2] - 商业银行加权净息差是关键制约因素 二季度末已降至1.42% 持续低于1.8%的合意水平 [2] - 若净息差进一步下行至1.2%-1.3% 银行利润将主要用于补充资本 导致金融稳定面临挑战 [2] - 预计下半年除传统降息外 央行将重启购债以提供长期流动性 [3] - 买卖国债是能与降准匹配的宽松工具 旨在配合政府债券增发 [3] 债券市场展望 - 当前收益率处于中性偏低位置 下行空间受央行态度限制 [3] - 市场核心关注基本面下行与风险偏好上行 10-1期限利差为40BP 未包含强降息预期 [3] - 证监会新规增加公募基金赎回费 对主动管理公募债基影响较大 [4] - 新规可能导致中长期信用债面临结构性压力 缺乏买盘承接 [4] - 十年国债ETF(511260)配置价值突出 不受新规影响且具备费率低、持仓透明等优势 [5] - 该ETF在2018-2024年间每年均实现正收益 作为债市基准跟踪工具是底仓配置优选 [5]
国债买卖,何时重启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有科技、消费、金融、新消费、医药、军工、机械、TMT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美贸易关系**: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关税政策频繁变动,长期脱钩趋势未变,美国核心问题是解决高债务率、高赤字率和高通胀之间的平衡,对外征收对等关税成重要前提,中国希望稳定走低的美债利率水平 [1][2] - **国内经济政策**:中国坚持制造业立国,增量政策围绕此展开,一季度经济回升但内部稳定性不足,有效需求疲软,财政政策需持续支持并可能配合货币政策,如重启国债买卖 [1][4]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呈现财政化趋势,适时偏紧,结构性货币政策具财政特点,财政政策更具逆周期性,今年或有财政资金加码窗口 [1][7] -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调整幅度超过政策利率,存在偏上行风险,6 月债市因中美贸易谈判快速达成关税下调引发阴跌,核心是对货币政策态度的担忧 [1][8][11] - **股市机会**:财政投向转变带来股市机会,科技领域呈现股权替代债权趋势,科技龙头企业及普惠性消费领域值得关注,新消费及医药板块、以红利应对不确定性的大型企业、中字头央企并购重组是重点 [1][9][10] - **债市走势**:若 6 月资金面维持当前状态,债市有望反弹,驱动力包括基本面数据回落、资金转松和大行负债端压力消退,历史经验显示 6 月利率总体呈下行趋势 [14][16] - **行业关注方向**:新消费及医药板块、以红利应对不确定性的大型企业、中字头央企并购重组值得重点关注,上证 50 代表传统核心资产仍是投资主线 [29] -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长期战略,今年预计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31][32][3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政策工具**:特朗普可运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1974 年贸易法》第 232 条款、《301 条款》《201 条款》等政策工具针对中国,还有《1974 年贸易法》第 122 条和《1930 年关税法》第 338 条未使用过 [17][18][19] - **5 月国内经济基本面**:5 月 PMI 超季节性上行,但物价指数同比回落,内需弱势,企业预期弱,生产端分化明显,新房销售走弱,出口高频数据变化不明显,预计 6 月宏观数据达二三季度高点后回落 [21][22] - **央行货币政策与资金面**:央行通过数量型工具呵护市场流动性,对 MLF 定位更清晰,5 月流动性投放更积极,但银行因 CD 到期量大和跨界负债端压力存在担忧 [23] - **银行资金与负债端**:今年银行资金融出稳定,大行资金融出回升,目前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国有银行持续净买入一年以上利率债 [24] - **政府债务对利率影响**:6 月政府债务达高峰,但央行配合呵护使总体影响有限,银行和理财产品增持利率债和信用债推动利率下行 [25] - **短期市场表现**:短期市场继续看好,交易活跃,沪深 300 等主要指数调整,5 月以来传统核心资产及消费、医药等方向未改变,6 月底或 7 月关注二季报、中报窗口期 [27][28] - **陆家嘴金融论坛**:6 月 18 - 19 日举行,规格高,预计出台围绕市场化改革的重磅金融政策,重点是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