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资出资+市场化GP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地方国资进阶、市场化巨头退守 创投市场探路“效率与使命共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4:27
一级市场创投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融资交易达3743笔,同比增长16% [1] - 地方国资背景机构首次占据前二十名活跃机构名单的半壁江山,市场化巨头如高瓴创投、红杉中国退居二线 [1] - 地方国资创投呈现系统性突破特征,深圳、合肥、苏州、北京成为四大高地 [1] 地方国资创投的地域表现 - 合肥创新投资上半年投资量超去年全年 [1] - 深圳系的深创投、力合科创等活跃国资投资量同比增长约20% [1] - 苏州系的元禾控股投资量翻倍,北京系的亦庄国投投资量增长70% [1] - 湖南等地国资作为新势力涌现,显示地方国资创投从东部沿海向中部腹地扩散 [1] 地方国资的投资模式 - 地方政府深化"资本招商"逻辑,通过股权投资深度介入产业培育 [2] - 合肥创新投资在先进制造领域有43%的独投率,敢于承担早期项目风险 [2] - 紫金科创90%的投资投向南京创业项目,形成"资本+产业"集群效应 [2] 市场化机构的策略调整 - 市场化巨头活跃度显著下滑,但并非衰退而是策略迭代 [2] - "国资出资+市场化GP"的混合模式成为主流形态之一,兼具国资资源优势和市场化灵活性 [2] 一级市场评价标准变化 - 国资机构既追求财务回报又肩负产业培育使命,传统以IRR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被重塑 [2] 地方国资创投的潜在问题 - 部分地方国资机构可能因行政干预或政绩导向在热门赛道盲目跟风投资 [3] - 国资背景的决策机制与市场化效率之间的平衡待优化,区域壁垒可能加剧资源分配失衡 [3] 创投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地方国资崛起是国家战略引导下资本形态的丰富,市场化机构调整是新生态中的适应性进化 [3] - 中国创投市场或将走出"效率与使命共生"的新路径,服务于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