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体系

搜索文档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9 08:56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实践的重大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话语与叙事素材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将中国实践转化为中国主张和智慧的传播力 [1] - 需从中国特色、文明底蕴和世界意义三个维度阐释,帮助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1] 历史发展脉络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现代化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积累经验与物质基础 [2] - 改革开放时期通过经济中心转移和开放政策,为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 [2] - 十八大以来通过理论创新和战略布局完善,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强化制度/物质/精神基础 [2] 全球现代化路径探索 - 全球约11亿人处于极端贫困,发展中国家对适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需求迫切 [3] - 中国用数十年完成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奇迹 [3] -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实践路径选择,打破西方模式单一性认知 [3][4] 对西方话语霸权的突破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展现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可能性 [4] - 西方现代化导致贫富分化、社会撕裂,近年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暴露制度缺陷 [5] - 中国通过和平发展宪法化、多边倡议等实践,构建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叙事框架 [7] 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 - 1979-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9%,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24.8% [6] -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7.8万亿美元占全球16.9%,稳居世界第二 [6] - 改革开放后累计帮助近8亿人口脱贫,14亿人现代化进程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6] 国际传播实施路径 - 需构建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格局,依托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等框架开展活动 [8][9] - 通过人文交流和政策便利化,以亲身体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9] - 采用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方式,将宏观进程转化为微观个体故事引发共鸣 [9]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30
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战略意义 -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应对世界变局、服务战略全局具有关键作用[2] - 当前国际传播格局呈现"中心—外围"结构,西方国家占据话语霸权,非西方国家面临"失语"困境,需通过体系构建争夺话语权[3]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以国际传播体系为支撑,解决"逆差""反差""落差"问题,实现国家形象从"他塑"到"自塑"的转变[4] 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 - 坚持党性原则是根本,需确保党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5]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核心,需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以文化载体传播中国特色、中国精神[5] - 注重系统集成和世界眼光,统筹传播子系统协同发展,同时融入国际传播格局并回应全球议题[6] 国际传播实践的关键路径 - 构建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格局,整合图书、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的传播生态[7]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避免西方理论裁剪中国现实[8] - 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基础设施和合作机制完善,塑造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8] - 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搭建多层次平台并运用AR/VR技术,促进民心相通和"朋友圈"巩固[9]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 2025-05-30 21:19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研讨会 -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1] - 来自政府、高校、媒体等领域的中外嘉宾参与研讨 [1] 埃德加·斯诺的历史贡献 - 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1] - 斯诺长期致力于宣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增进西方各国对中国的了解 [1] 与会嘉宾发言要点 - 新华社社长傅华表示将深入挖掘斯诺的历史贡献和当代影响,讲好"新时代的斯诺故事" [1]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强调将继续弘扬斯诺精神,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传播人才 [1] 研讨会专题论坛 - 研讨会设有"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人才培养与斯诺精神传承"、"国际友人研究"等6场专题论坛 [1] 活动主办与承办单位 - 活动由北京大学主办 [2] - 联合承办单位包括新华社研究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