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外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户外服饰市场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06 18:54
市场总览与规模 - 中国户外服饰市场正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30亿元,较2020年的58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1] - 行业已成为服装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细分赛道之一,其发展与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紧密相连 [1][2] - 行业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90s-2000s)、快速发展期(2008-2018)以及2019年至今的“日常化、时尚化”破圈阶段 [2][23][24]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哑铃型”特征,顶端是国际高端品牌,中间层是国际大众品牌,本土品牌正加速突围 [3][4] - 国际高端品牌如始祖鸟凭借顶级技术和品牌文化筑起壁垒,单品价格可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3] - 国际大众品牌如北面、哥伦比亚通过“专业+潮流”双路线抢占市场,北面通过联名推出潮流单品,哥伦比亚以高性价比科技系列站稳下沉市场 [3] - 本土品牌如凯乐石聚焦硬核领域积累专业口碑,探路者回归核心科技优化渠道,安踏集团通过收购亚玛芬体育掌握高端资源 [4] 消费者行为与趋势 - 核心消费人群已从传统硬核户外爱好者扩展至年轻人、女性与家庭用户,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女性消费者占比已接近40% [4][16] - 消费者需求差异明显,入门级用户看重“颜值”与性价比,泛户外爱好者看重综合性能,专业玩家则对科技含量要求极高 [5] - “城市户外”融合是最显著趋势,“山系穿搭”使户外服饰从低频专业消费变为高频日常消费 [5][16] - 可持续理念逐渐深入,环保产品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正被更多品牌借鉴 [5] 产业链与核心技术 - 上游功能性面料技术仍由Gore-Tex等国际巨头主导,但国产替代进程已开启,登天、远纺等企业的防水透气面料在中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4][14] - 户外服饰的核心特征在于“功能性”,旨在提供保护、舒适和便利,并按专业等级划分为大众休闲、专业户外和极限探险 [17][18] - 专业的户外着装遵循“三层穿衣法”,即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和外层(防护) [21][24]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四大核心方向:科技化(智能面料、穿戴设备集成)、时尚化(跨界联名常态化)、可持续化(全生命周期环保)和全渠道化(线上线下无缝体验) [6][16] - 中国户外运动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国家50%以上的水平,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户外文化普及,市场增长空间依然广阔 [6] - 数字化渠道重要性持续提升,品牌自建的DTC官网、小程序成为沉淀用户的关键,线下门店转型为“体验中心” [5]
伯希和递表、三巨头争霸:2700亿户外市场谁主沉浮?
36氪· 2025-05-02 10:10
中国户外用品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150亿元 预计2026年增长至2700亿元 [8] - 行业呈现分层竞争格局 功能性专业场景与泛生活化场景被不同品牌切割 尚未出现全渠道全人群整合的龙头品牌 [10] - 传统运动品牌加速布局户外赛道 耐克 阿迪达斯等推出专业系列 lululemon 优衣库切入轻户外领域 [8] 上市户外企业2024年财报表现 探路者 - 2024年营收15.92亿元 核心户外业务营收13.69亿元(同比+8.91%) 归母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50%) [2] - 产品策略聚焦中高端 推出HIMEX POLAREX系列 研发费用8100万元(占营收5.13%) 赞助17场专业赛事 [2] - 营销采用双代言人策略 社交平台投放提升年轻用户影响力 [2] 三夫户外 - 2024年营收8亿元(同比-5.5%) 2025Q1营收1.9亿元(同比+14.5%) 净利润1267万元(同比扭亏) [2][3] - 收入下降主因代理品牌调整及1.6亿元资产减值计提 扣除后主业运营效率与毛利率提升 [3] - 加速向品牌商转型 X-BIONIC品牌营收2.9亿元(同比+34.91%) 2025Q1贡献7600万元收入 [3] 牧高笛 - 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10.42%) 净利润8376万元(同比-21.57%) [4]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7.74亿元(占比59.4%) 持续投入服装产品线布局高毛利市场 [4] 新兴竞争者伯希和 - 2023年营收17.33亿元(较2021年4.62亿元增长3倍) 规模超越上市三强 [5] - 定位户外生活方式大众市场 线上收入占比超70% 擅长IP联名与新兴平台运营 [6] - 按零售额计算市占率1.7% 但2022-2024年CAGR达127.4% 增速领先行业 [7]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份额前十品牌包括骆驼户外 北面 始祖鸟等 国际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8] - 伯希和当前营收规模最大但市占率偏低 探路者位列第十 [7][8] - 行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未来竞争核心将围绕科技研发与品牌资产构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