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体系要注重“人民视角”
广州日报· 2025-07-12 07:14
城市更新理念转型 - 城市更新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质,成为涉及空间重构、社会治理革新、经济动能转换的系统性变革 [1]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导向,强调服务人民需求 [1][2] - 城市更新需兼顾空间优化、社会公平与经济活力,推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2] 群体需求差异化策略 - 青年群体:需完善集体租赁住房配置,打造居住-就业-社交复合空间以降低生活成本并吸引人才 [2] - 老年群体:需加强养老设施、无障碍环境等老年友好型建设以提升生活品质 [3] - 低收入群体:需预留保障性住房指标并完善基础配套,避免社会排斥效应 [3] 片区统筹更新路径 - 通过"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平衡历史保护与功能提升,解决碎片化问题 [3] - 片区更新作为中观尺度桥梁,协调微观建筑改造与宏观城市规划 [3] 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 评价体系遵循全面性、可度量性、可比性、动态性四大原则 [4] - 空间维度关注土地利用效率、公共空间占比、绿地率等指标 [5] - 经济维度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岗位、新兴产业占比及税收增长 [6] - 社会维度涵盖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可达性、社区参与度等软性指标 [6] 技术赋能与多元参与 - 运用GIS、卫星遥感等技术量化空间优化效果,AI模型预测经济效益与舆情风险 [7] - 企业提供运营数据,社会组织协助满意度调查,居民直接参与评价反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