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赋能高校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正在摆脱“大学洼地”标签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8:29
又到一年放榜季。当"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渐成共识时,曾被戏称"大学洼地"的深圳,正悄悄挤进考生志愿表的首栏。 三次热潮 辜晓进把深圳建大学的热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早在特区成立之初就已启动。 20世纪80年代,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百业待兴,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为满足需求,深大于1983年开始筹办。当时, 深圳市财政收入每年仅为1亿多元,但深圳市政府仍计划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深大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经典案例:从提议创办到 正式开课,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 深大带来的惊喜不仅是速度。建校伊始,它就采用了与内地高校不同的理念,几项开创性做法至今仍被称道。比如,借鉴了一些国外名校的做法,校园最初 不设围墙,让高校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这一做法持续了十多年。后来,由于深大周边出现了不少城中村,为保护校园教学环境才筑起围墙。 此外,深大还开创了"学生自治"的模式:金融专业的学生自建学生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和金融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学生银行,在校园内的各个饭堂、商店进 行资金周转,形成校内小循环金融系统。 "毕业生满足基本条件,可由学校联系孵化企业或合作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