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

搜索文档
深圳高校投档线5年涨50分,20万在校生托起“创新中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9:14
"选大学,还是选城市?"这个问题遇上深圳,似乎没那么难回答。 当城市向上,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必然上行。从近日出炉的广东高考本科批次投档线看,深圳高校的表现 尤为令人瞩目。 南方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投档线超 600分,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今年投档线继续攀升,投档最高分超过600分。相比2020年, 这些深圳本土高校投档线普遍提升30—50分。 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始于1983年,深圳大学作为特区第一所大学开学,从决定筹办到开学只用了短短8 个月时间,首届仅有216名学生。如今,深圳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近20万,学校涵盖综合性大学、中外 合作大学、职业本科、应用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等各类高校。 这座年轻的城市,用"拓荒牛"精神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探索之路,逐渐摆脱了"教育洼地"的标签,与城市 产业发展深度耦合。 深圳高校投档线齐跃升 南科大、深理工等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人数少、分数高,一定程度上也分 流了以往流向传统强校的高分考生;职业本科闯进大众视野,成为高教版图中的"黑马";中山大学、华 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传统热门院校地位 ...
深圳,正在摆脱“大学洼地”标签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8:29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深圳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建设热潮:第一阶段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体现"深圳速度";第二阶段2000年前后合作办学与虚拟大学园模式;第三阶段2010年后南方科技大学引领的快速扩张期[3][4][6][7] - 高校数量从1983年1所增至2024年17所,2014-2024年新建8所,2025年计划再建8所[2][7][22] - 财政投入显著增长,高等教育支出从2012年11.4亿元增至2025年预计17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69%[10][13] 深圳高校特色模式 - 创新办学机制:南方科技大学采用"631"综合评价录取制度(高考60%+校测30%+高中成绩10%)[6] - 学科设置高度产业化,理工科占比超60%,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18][23] - 财政支持力度大,深圳大学2025年预算75.07亿元,10年增长366.85%,非"双一流"高校中预算第一[13] 城市与高校协同效应 - 2024年深圳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达73.2%,比亚迪、华为、腾讯为三大雇主[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超本部,体现"城市赋能高校"效应[21]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期间高校总数达30所,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22][24] 代表性高校发展 -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10年即入选"双一流",2025年泰晤士亚洲排名第35位(内地第15位)[7]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9年居广东省录取分数最高院校[7] - 深圳理工大学首年招生投档线即追平中山大学[1]
@所有人:北航“十五五”规划邀您建言!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五五"规划编制 核心观点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旨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 - 规划编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注重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凝聚师生员工、校友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2] - 规划目标包括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高质量绘制学校未来发展蓝图 [2] 规划主题与建议方向 -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研判学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阶段 [4] - 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思考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重大任务和重点举措 [5] - 战略部署与专项工作: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国际合作、资源保障、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建议 [5] - 办学环境优化: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措施 [5] - 二级单位规划编制:对学院或部门规划的建议 [5] 参与方式与时间 - 意见建议可通过OA系统链接或电子邮件(yanjiushi@buaa.edu.cn)提交 [7][9] - 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 [7] 意见采纳机制 - 学校将分类汇总建议,总体规划相关意见纳入编制过程,专项或二级单位规划意见反馈至对应部门研究采纳 [11] - 鼓励师生员工、校友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1]
近150万人!本专科在校生“第一城”是这个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3:48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 - 2024年27个万亿GDP城市中有25个公布高等教育数据,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5个城市的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突破110万人 [1] - 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从2023年的3775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3891.3万人,增幅3.08% [4] - 2024年全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 [4]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 广州以149.8万在校生稳居全国第一,郑州以143.22万人超越武汉成为第二城,过去10年郑州在校生增幅达82.87%,远超全国平均增幅52.74% [8] - 成都和重庆2024年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115.7万人和112.79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长58.7%和52.3% [9] - 武汉研究生教育突出,2024年在校研究生21.76万人,北京以47.5万研究生规模居全国首位 [8][13] 高等教育扩张趋势 - 全国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从2014年的184.8万人增至2024年的409.5万人,增速121.59% [13] - 教育部拟同意新设32所高校,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等职业院校 [4] - 山东高校近三年新增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为紧缺专业 [15] 未来招生规模预测 - 2025年高考生源对应2007年出生人口(出生率12.10‰),2035年前本专科招生规模将维持高位 [14] - 2018年后出生率跌破10.86‰,预计2036年起本专科招生将出现拐点 [15]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扩大职业本科和优质本科规模,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13][14]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 - 河南通过建设高教园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向郑州集中,计划"十四五"期间地方高校在校生突破45万人 [10] - 北京本专科在校生10年增幅仅6.63%,但研究生规模增长73.4% [12][13] - 烟台和济南2024年高校在校生增幅超8%,山东过去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增长57.34% [12]
「教」量|“高校大市”变迁史:广州稳坐“第一城”,总量拐点何时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17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 - 2024年全国本专科在校生3891.3万人,较2023年3775万人增长3.08% [1][3] - 广州以149.8万在校生位居第一,郑州143.22万、武汉、成都115.7万、重庆112.79万紧随其后 [1][4][7][8] - 郑州过去10年本专科在校生增幅82.87%,远超全国平均52.74%的增速 [7] 高等教育招生与毕业生 - 2024年全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 [1][3] - 研究生教育扩张显著,全国在校生从2014年184.8万增至2024年409.5万,增速121.59% [9][10] - 北京研究生在校生47.5万人居首,上海26.93万次之 [9]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 中西部省份如河南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向省会集中,郑州计划"十四五"地方高校增至35所,在校生突破45万 [8] - 山东高校近3年新增专业点1152个,80%为急需紧缺专业 [14] - 北京本专科在校生10年仅增6.63%,但研究生规模扩张明显 [9] 未来趋势与政策导向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扩大职业本科和优质本科招生,研究生培养规模将持续提升 [12] - 基于人口出生率推算,本专科招生拐点或出现在2036年,2018年后出生率下降将影响远期规模 [13] - 地方需调整高校发展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并提升职业本科教育质量 [14][15] 新增高校动态 -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新大学,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等 [1] - 福耀科技大学2025年启动招生,首批面向福建、河南等五省份 [1]
中国最缺大学的省,疯狂建大专
36氪· 2025-05-08 10:02
高等教育资源现状 - 河南高校总数达174所,超越江苏的172所成为全国第一,但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大专院校,本科高校仅60所 [2][7] - 河南本科高校资源严重不足,平均每千万人仅6.13所,全省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院校 [11][13]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目标为60%,但仍未达标 [19][22] 高校扩张策略与结构 - 2015-2024年河南年均新增5所高校,累计新建45所,其中80%以上为大专院校,本科仅8所 [7] - 2023年河南新批11所大专,占全国新设大专总数的五分之一,民办专科院校数量从20所增至36所 [4][5][6][7] - 60所本科高校中半数由专科升格而来,2000年后新设本科均为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无新建公办本科 [13][14] 产业发展与人才供需矛盾 - 2023年河南二三产总产值超5.3万亿元(全国第六),但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仅14%,远低于江苏、浙江超50%的水平 [25][28][29] - 2024年河南大专毕业生达49万(五年增长17万),本省去向落实率仅71.57%,显著低于广东、浙江的89% [22][26] - 大专生平均月薪约3900元,低于湖北、湖南、安徽的4200元,传统产业占比近50%制约薪资水平 [22][25] 历史与政策制约因素 - 建国初期河南优质高校资源被迁至武汉,河南大学被拆解导致高教基础薄弱 [8][9] - 90年代部属院校从11所缩减至1所,财政投入不足(2022年生均经费低于全国70%)限制发展 [10][14][15] - 2020年尝试引进部属高校分校被叫停,专科扩容成为提升毛入学率的唯一现实选择 [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