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学学费上涨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学费,涨了
虎嗅· 2025-09-18 07:23
高等教育投资回报观念转变 - 过去高等教育被视为获得稳定工作和更高收入的可靠人生投资 [1] - 当前本科学历不再稀缺,研究生规模扩张,招聘市场出现“学历倒挂”现象 [3] - 2025届本科毕业生超过1200万,是20年前的近20倍,本科已成为新的“起跑线” [29][39] 学费上涨趋势与具体案例 - 自2023年起全国高校迎来集中涨价潮,二十多个省份超百所高校学费上涨 [6][8] - 华东理工大学部分理工科专业学费提高至每年7700元,涨幅超过50% [7] - 四川大学工科专业学费从6600元/年调整至9960元/年,太原理工大学工科从6000元涨至8970元 [10] - 云南师范大学学费从7000元涨至10000元,涨幅超过43% [1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非全日制学费从1.4万元/年上调至2.8万元/年 [11] - 民办高校涨幅更大,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费提高1.8万元至每年6.8万元 [16] 学费上涨的驱动因素 - 高校成本上升主要由于教师薪资课酬和实验室设备采购等配套培养成本增加 [13] - 2024年高等教育科目财政拨款比上一年减少46亿元,2025年再次下调 [27] -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跃升至57.8% [29] - 高校获得更多定价权,如云南实行“基准价+浮动区间”,江西允许重点学科上浮最高10% [32] 民办高校面临的挑战 - 民办高校几乎完全依赖学费,但高收费成为招生拖累 [33][34] - 2021年全国有9所民办高校倒闭,为历史最多 [35] - 2024年许多民办大学在多轮降分补录后仍招不满学生,2025年广西、云南部分民办高校录取分数线比最初降低30-40分 [36] 教育成本与家庭负担 - 近六成2024届本科生起薪在6000元以内,“月入过万”的不足一成 [41] - 大学生月均生活费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0多元涨至接近2000元,翻了近十倍 [43] - 部分专硕学费涨幅显著,东华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从不足1万元飙升至10.9万元/年,复旦大学金融专硕收费25.8万元 [50] - 2024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55.18亿元,比上年增加255.49亿元,增长36.51% [53] 不同家庭承受能力差异 - 中产家庭尚能负担上涨学费,将教育视为长期投资 [5][46] - 对年收入三四万元的农民工家庭,一年上万元学费可能占收入三分之一 [53] - 部分家庭在学费涨至一定水平后会重新考虑教育投资,如武汉张同学表示学费再涨到七八万可能不会考虑 [45]
新信号出现,大学学费“集体涨价”
36氪· 2025-07-28 08:14
高校学费上涨趋势 - 2025年超几十所大学学费上涨,涨幅在500-20000元/年不等 [1] - 民办院校涨幅较高,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50000元/年涨至68000元/年(+18000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从85000元/年涨至105000元/年(+20000元) [2] - 公办院校涨幅相对平缓,如云南师范大学部分专业年涨500-800元,太原理工大学从6000元/年涨至8970元/年(+2970元) [2][3] 学费上涨历史背景 - 2023年已有高校调价,如华东理工部分专业学费涨幅达54%,上海电力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上涨40% [5] - 吉林省规定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一流专业学费上浮不超过10% [5] - 2006年国家发布限涨令但效果有限,2014年起全国学费标准全面提高 [8][9][10] 高校经费结构 - 高校经费三大来源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公立高校超六成经费依赖政府拨款 [11] - 学费收入长期未调整,远低于实际培养成本,大学生数量增长加剧经费压力 [11] 学费上涨影响 - 学费每涨1000元,农村入学率下降1.2个百分点 [5]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49302元,乡镇居民为19605元,学费涨幅可能掏空普通家庭年收入 [5][8] 应对策略 -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2025年额度提升至1.6万元/年)及奖助学金(公办高校困难生覆盖率超20%) [13] - 优先选择公办高校及就业率高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规避民办艺术类及中外合办高学费专业 [13][14] 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变化 - 2020年18岁人群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9%,研究生比例达6.72%,学历溢价从1982年的150%降至2022年的30% [16][17][18] - 就业市场更看重实际技能(如媒体创作、营销销售、体制内协调能力),而非学历本身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