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
搜索文档
 3年花费60万,大学生的第一个“奢侈品”竟然是它
 创业邦· 2025-11-04 11:28
以下文章来源于Vista看天下 ,作者石悦欣 Vista看天下 . 一个永远理解你的朋友 来源丨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作者丨 石悦欣 图源丨Midjourney 得知研究生学费将涨至8万元时,王子涵正在刷着社交媒体。 她立刻把这条消息转发给了同学们,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她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是8万元,我可能就不 会考虑这个学校了"。 每一个数字背后,每一个政策变动背后,都是同王子涵一样的具体的人。 当考研从"追求学历"变成"重大投资",每个考生都不得不更理性地权衡:在当下,读研还划算吗?它 的价值在哪里? 10月17日,某C9高校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费调整为每 名学生全程8万元,学制2.5年。对比前一年的4.8万元,涨幅近七成。 这意味着,两年半读下来,不算生活成本,仅学费支出就多出3.2万元,读研期间的总费用,将轻松 突 破10 万元。 这只是近几年研究生学费涨价潮的一个缩影。金融管理类、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费 更是动辄数十万余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2.8万元。 不断攀升的学费正成为一道越来越高的"劝退"门槛,"考研热"已经持续两年 ...
 3年花费60万,大学生的第一个「奢侈品」竟然是它
 36氪· 2025-11-04 08:47
以下文章来源于Vista看天下 ,作者石悦欣 Vista看天下 . 一个永远理解你的朋友 不断攀升的学费正成为一道越来越高的"劝退"门槛。 文 | 石悦欣 来源|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得知研究生学费将涨至8万元时,王子涵正在刷着社交媒体。 她立刻把这条消息转发给了同学们,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她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是8万元,我可能就不会考虑这个学校了"。 10月17日,某C9高校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费调整为每名学生全程8万元,学制2.5年。对比前一年的4.8万元, 涨幅近七成。 这意味着,两年半读下来,不算生活成本,仅学费支出就多出3.2万元, 读研期间的总费用,将轻松突破10万元。 这只是近几年研究生学费涨价潮的一个缩影。金融管理类、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费更是动辄数十万余元,最高的甚至达到82.8万元。 不断攀升的学费正成为一道越来越高的"劝退"门槛,"考研热"已经持续两年降温。 2026年考研报名于10月27日刚刚截止,多家考研机构预测,今年报名人 数或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而且专硕的学制也有延长的 ...
 拆解985高校招生:硕博大扩招,男女比例V型分布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7:50
 985高校招生规模结构性变化 - 绝大多数985高校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已超过本科招生规模,复旦大学2025年研究生招生1.2万余人,是本科招生4300余人的近3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是本科生的2.6倍[1][4] - 多所985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1万人,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2025年研究生招生9800余人也已逼近1万人[1][7] - 2019-2025年,985高校本科生招生增速多保持在1%-4%之间,研究生招生增速多保持在4%-7%之间,未来两者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6][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高校中的稀有群体,其2023年本科招生5729人仍高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5000人)[5]   全国高等教育扩招趋势 - 2018年至今,全国普通本科、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年增速分别在2%左右、5%左右、10%左右,教育层次越高扩招步伐越快[3] -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前一年的81.1万人骤增至99.1万人,同比增长22.1%,此后三年增速回落至扩招前水平[3] - 2023年全国本科招生478.2万人,研究生招生130.2万人[11] - 博士研究生持续高速扩招,2017-2023年招生规模从8.4万人增至15.3万人,涨幅大幅超过本科和硕士[8]   理工类高校博士扩招显著 - 在985高校中,理工类高校博士扩招速度最明显,2020-2025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招生从1017人增至2092人,增速超100%,大连理工大学同期增速为88.1%[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3年博士扩招增速均在8%以上,电子科技大学均在13%以上[9] -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规模4826人已逼近其本科招生规模4995人,近四年博士招生增速均在10%以上[9] - 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9]   本硕博阶段男女比例V形分布 - 985高校本科新生中绝大多数稳定为男多女少,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男女比3.53,西北工业大学3.24,理工类高校男生占比多在2/3以上[1][13] - 硕士新生中女性占比显著提升,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出现硕士新生男少女多现象[1][16] - 博士新生中男生数量再次大幅反超女性,呈现V形走势,例如2025年东南大学本硕博男女比分别为2.3、1.77、2.45,华南理工大学为2.32、1.3、2.58[1][17] - 在公布数据的24所985高校中,部分理工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男女比自2019年以来呈逐渐降低趋势[14]   扩招背后的质量与就业考量 - 研究生扩招可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今年8月、9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18.9%、17.7%[10] - 根据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推算,2040年左右中国所有考生或可上本科,30%适龄学生可读研究生,可能导致学历贬值和人才错配[11] - 高校为成为研究型大学有动力推动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教育经费更多投向研究生,可能导致高校虚胖而非真正提升研究水平[9] - 社会正逐渐转向技能型社会,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更好就业,已出现本科毕业生再次接受职业教育的现象[10]
 南昌大学无需为“低俗招聘”道歉,一窝蜂考编不比主播高贵
 虎嗅· 2025-10-23 16:1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认为南昌大学允许主播行业企业进入校园招聘会是务实之举,反映了就业市场多元化的现实需求 [1][6] - 文章批评社会对职业存在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鄙视链,认为主播等新兴行业相比体制内工作并非低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专业性和干净度 [4][7][8] - 文章指出在学历贬值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教育应更注重能力导向而非等级导向,新兴行业为个人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3][6]   学历与就业市场变化 - 学历极度贬值,顶级高校的博士硕士人数超过本科,存在本科生热衷“本升专”的现象 [2] - 经过二十多年扩招,学历水分巨大,985、211高校毕业生已呈批量化趋势 [3] - 在新兴领域如内容创业、电竞、短视频和直播行业,学历不再是硬性门槛,个人学习能力和技能变得更为重要 [3]   社会职业观念与鄙视链 - 社会普遍存在职业鄙视链:公务员看不起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看不起企业,企业看不起灵活就业 [4] - 传统观念以“吃公家饭”为高端职业,认为有编制即使月薪三千也是正经工作,而企业年薪百万则被视为不务正业 [4] - 教育体系受社会权力观念影响,呈现“等级导向”而非“能力导向”,校庆时最推崇的校友是官员,行政级别即校友等级 [5][6]   主播行业的职业分析 - 主播行业是合法职业,需要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内容策划、创意、传播手段、表演能力、互动技巧和市场分析等 [7] - 相比体制内工作,主播行业更依赖个体努力,虽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和“体面”,但被认为比许多行当都干净 [8] - 外表是主播行业的个体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要求,其能力要求比体制内大多数岗位更为多元 [7]   对体制内工作的反思 - 一窝蜂考公考编所呈现的功利心态,以及工作后无法避免的形式主义、说假话和对权力的服从,被认为比主播行业低贱且对社会危害更大 [8] - 基层公务员工作中存在的唯唯诺诺、无意义工作和形式主义,其尊严感未必高于主播 [9]
 美国拟减40%国际生,留学风向要变?Nature曝全球高校大洗牌
 36氪· 2025-10-21 09:34
 全球高等教育规模与增长趋势 - 全球大学生总数已达2.64亿,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 [1] - 自2000年以来,全球大学生人数翻了一倍多,跨国留学人数暴增近3倍,接近700万 [2] - 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ER)从2000年的19%提升至2024年的44% [14]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 - 西欧和北美地区GER从2000年的61%增长至2024年的80% [10] - 中欧国家GER从42%跃升至87%,东亚与东南亚GER由15%升至62%,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由23%升至58% [13][14] - 印度在2021-2022学年的GER为28%,目标在2035年达到50% [14]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GER到2021年仅为9%,高于2000年的4%,是全球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入学率仍低于男性的地区 [15]   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 - 跨国留学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210万增至当前的690万,约占全球学生总数的2.6% [18] - 欧盟约9%的学生赴境外学习,美国约有110万国际学生,而印度4300万在校大学生中仅4.6万为国际学生 [18][19] - 传统留学目的地(如美、英、加、澳)的国际学生增长趋缓,荷兰、韩国等国日益受欢迎 [20] - 海外分校模式兴起,2023-2024学年英国海外分校为约62.1万学生提供服务 [21]   科研格局与学科发展 - 中国STEM博士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并已超过美国 [29] - 中美曾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合著论文组合,但近年增长放缓 [29] - 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推动学位框架与质量保障体系的互认,增强了国际合作 [24][25][26]   公立与私立教育的角色演变 - 私立高校数量快速增长,尤其在东南亚、拉美、非洲地区,非洲约一半高等教育机构为私立 [32] - 私立教育通常选择公立教育未覆盖的领域(如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但难以涉足博士研究或医学教育等资源密集型领域 [34] - 印度通过《国家教育政策》推动公立与私立高校合作 [34]
 不出3年,国内贬值最快的不是现金,而是这3样东西
 搜狐财经· 2025-08-30 22:03
 宏观经济与货币环境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1] - M2规模为GDP的2倍 但7月CPI指数环比上涨0.4% 同比持平 显示物价走势平稳 [1] - 大量超发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 未大规模流向商品市场 市场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 [3]   房地产行业趋势 - 全国平均房价较2022年下跌超过30% 环京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跌幅超50% [5] - 国内房屋存量达6亿栋 足够容纳30亿人口 每年还有上千万套新建商品房入市 [5] - 老龄化加剧导致刚需购房减少 叠加居民收入下降 购房行为趋于理性 [5][6]   就业与教育行业 - 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人数达1222万 70%以上年轻人可进入高校导致学历快速贬值 [8] - 大学教学与实际专业脱节 用人单位更倾向有经验者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持续 [8]   汽车行业动态 - 2025年数十家汽车品牌发起价格战 中档国产品牌降价2-3万元 进口品牌降价近10万元 [10] - 二手车贬值加速 某国产轿车一年内从24万跌至16-18万 [10] - 新能源汽车涌入导致市场过剩 科技企业跨界加剧价格竞争 中产购车需求萎缩 [10]
 学历贬值又如何,民办大学赚疯了
 36氪· 2025-08-20 21:51
 学费通胀与民办大学盈利模式   - 国内大学学费普涨,民办大学部分专业年学费突破4万元,进入"万元时代"[5][6]   - 民办大学净利率高达30%-32%,盈利能力堪比奢侈品爱马仕[8][21][22]   - 学费涨幅分化明显:公办大学年涨500-2000元,民办大学涨幅常以万元为单位[24]     民办大学商业模式分析   - 商业模式本质为"扩招+高价+低成本"的升级版连锁零售,毛利率普遍超40%[9][38][41]   - 通过并购加速扩张:中教控股2016-2024年持有高校从3家增至10家,融资成本从1500万飙至4.7亿[39]   - 成本控制手段包括降低教师工资和设备投入,教育投入与毛利率呈反比[10][44]     行业历史与政策背景   - 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催生民办高教集团,22家港股上市集团覆盖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17][19]   - 公立大学财政压力加剧:2025年教育部高教拨款1143亿元,同比降4.7%[26]   - 公立大学学费20年未涨导致实际培养成本缺口,倒逼学费调整[25]     市场现状与挑战   - 招生困境显现:20余所民办高校出现超100人缺额,部分学校缺额达数千人[48]   - 学历贬值加剧:2022-2025年高校毕业生从1076万增至1222万,14%增幅导致就业竞争恶化[51]   - 教育性价比下降:本科毕业生月薪6050元,57.8%低于6000元,而四年教育支出超10万元[52][53]     行业发展趋势   - 民办大学与职校生源分流:高教学历溢价消失推动学生转向就业导向的职校[54]   - 资本市场看衰:中教控股近一年股价跌30%,新高教集团跌超25%[47]   - 低质高价模式不可持续,多所民办大学已面临停办危机[49][54]
 学历贬值又如何,民办大学赚疯了
 36氪· 2025-08-14 10:44
 学费通胀现状 - 大学学费普遍上涨 民办大学部分专业年学费突破4万元 足以掏空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全年工资[1][2] - 民办大学学费涨幅以万元为单位 上海中侨艺术类本科学费达4.3万元/年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总费用逼近5万元[10] - 公立大学涨幅相对温和 基本在500-2000元范围 但2025年教育部高教拨款1143亿元 较2024年预算执行额下降4.7%[10][11]   民办教育盈利能力 - 中教控股2025年上半年财年净利率达30% 宇华教育2024年净利率达32% 盈利能力堪比全球顶奢品牌爱马仕[3][8][9] - 民办大学毛利率普遍维持在40%以上 部分高校一度达到70%[3][20] - 行业采用"扩招+高价+低成本"商业模式 中教控股2016-2024年融资成本从1500万增至4.7亿元 旗下高校从3家扩张至10家[18][19]   商业模式本质 - 民办大学通过规模效应获利 与打造品牌效应的私立中学形成鲜明对比[14][16] - 教育产品相比标准化实物商品能获得更高溢价 成本控制主要通过降低教师工资和压缩设备支出实现[19][21][22] - 2018年高校并购政策放开后 行业通过收购实现扩张 但教育质量与毛利率呈反比关系[18][21]   行业发展困境 - 民办高校出现显著招生缺口 至少20所院校缺额超100人 部分学校缺额达数千人 覆盖广东/山东/湖南等多个省份[24] - 多所民办大学面临停办困境 包括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疑似被强制停办[24] - 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 从2022年1076万人增至2025年1222万人 增幅超14%[25]   就业市场冲击 - 应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为6050元 其中57.8%月收入低于6000元[26] - 大学四年直接支出突破10万元 天价学费结合学历贬值使民办大学教育成为"亏本买卖"[5][25][26] - 资本市场表现低迷 近一年中教控股股价下跌30% 新高教集团跌超25%[23]
 学历通胀的时代:大专开局,如何翻身
 虎嗅· 2025-08-03 20:48
 学历贬值与就业现状   -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222万历史峰值,较2016年增长超60% [1]   - 2024年16~24岁青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超过21% [1]   - 清北毕业生应聘街道办、硕士竞争高校宿管等"大材小用"现象普遍化 [2]     销售岗位价值重估   - 销售岗CIER指数长期低于1.5,远低于互联网/金融行业(5-10)的竞争烈度 [8]   - 贝壳平台顶尖10%房产经纪人年收入超30万,显著高于普通白领 [8]   - Netflix纪录片显示多数白手起家企业家早期从事过销售工作 [10]     销售行业转型趋势   - 2015-2023年销售岗位要求"行业专业知识"的比例从32%升至67% [14]   - 特斯拉销售需掌握新能源政策、充电网络等专业领域知识 [14]   - 装修行业案例显示客户决策关键从"热情度"转向"专业增量"提供能力 [15]     销售职业核心能力   - 专业型销售需具备产品/行业/客户需求三重洞察力 [9]   - 布尔迪厄理论指出"文化资本"形成的专业溢价是成交关键 [16][17]   - 沟通力、判断力、抗压能力等软技能难以被AI替代 [18]     销售职业发展优势   - 销售行业遵循"一万小时定律",能力具备跨行业迁移价值 [21]   - 一线销售出身的创业者更易精准捕捉市场需求 [22]   - 直接交易属性使收入与个人努力呈明确正相关 [8][20]     行业选择策略   - toC销售领域存在低门槛翻身机会,toB销售需依赖资源壁垒 [32]   - 信息平权时代传统"忽悠式"销售模式已失效 [12]   - 汽车/医疗/教育/家装等高决策成本领域更需专业型销售 [14]
 新信号出现,大学学费“集体涨价”
 36氪· 2025-07-28 08:14
 高校学费上涨趋势   - 2025年超几十所大学学费上涨,涨幅在500-20000元/年不等 [1]   - 民办院校涨幅较高,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50000元/年涨至68000元/年(+18000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从85000元/年涨至105000元/年(+20000元) [2]   - 公办院校涨幅相对平缓,如云南师范大学部分专业年涨500-800元,太原理工大学从6000元/年涨至8970元/年(+2970元) [2][3]     学费上涨历史背景   - 2023年已有高校调价,如华东理工部分专业学费涨幅达54%,上海电力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上涨40% [5]   - 吉林省规定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一流专业学费上浮不超过10% [5]   - 2006年国家发布限涨令但效果有限,2014年起全国学费标准全面提高 [8][9][10]     高校经费结构   - 高校经费三大来源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公立高校超六成经费依赖政府拨款 [11]   - 学费收入长期未调整,远低于实际培养成本,大学生数量增长加剧经费压力 [11]     学费上涨影响   - 学费每涨1000元,农村入学率下降1.2个百分点 [5]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49302元,乡镇居民为19605元,学费涨幅可能掏空普通家庭年收入 [5][8]     应对策略   -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2025年额度提升至1.6万元/年)及奖助学金(公办高校困难生覆盖率超20%) [13]   - 优先选择公办高校及就业率高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规避民办艺术类及中外合办高学费专业 [13][14]     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变化   - 2020年18岁人群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9%,研究生比例达6.72%,学历溢价从1982年的150%降至2022年的30% [16][17][18]   - 就业市场更看重实际技能(如媒体创作、营销销售、体制内协调能力),而非学历本身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