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

搜索文档
学历通胀的时代:大专开局,如何翻身
虎嗅· 2025-08-03 20:48
说来颇具讽刺,学历贬值这件事,几乎会"平等"地发生在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经济上行时,遍地是黄 金,纵然没有好的学历,也一样能够凭借机遇和胆识积累到财富;而当经济下行时,即便手握名校文 凭,也未必能够逃出就业寒冬的围困。 最近几年,"学历贬值"和"就业难"成了悬在无数年轻人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霾。据教育部统计,2025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222万的历史峰值,相比2016 年增长超过六成。而2024年同期,国家统计局公布 了16~24岁青年城镇调查的失业率一度超过21%。数字的背后,是就业竞争愈发残酷的现实。 于是我们看见,清北毕业生应聘街道办、硕士研究生竞争高校宿管、考公考编也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战 ——一考就是两三年。这些曾经被视为"大材小用"的选择,如今却成了多数人眼中"理想的归宿"。 当"读书改变命运"的叙事日益失灵,社会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在一个学历不再能自动兑换为出路的时 代,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出身普通、学历也不占优势的年轻人,又该如何在现实的夹缝中寻找到新的出 路。 日剧《半泽直树》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让人记忆犹新: 在银行,人事就是一切。 而在今天的现实职场里,去离"钱"最近的岗位,或许才是普通人为数 ...
新信号出现,大学学费“集体涨价”
36氪· 2025-07-28 08:14
高校学费上涨趋势 - 2025年超几十所大学学费上涨,涨幅在500-20000元/年不等 [1] - 民办院校涨幅较高,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50000元/年涨至68000元/年(+18000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从85000元/年涨至105000元/年(+20000元) [2] - 公办院校涨幅相对平缓,如云南师范大学部分专业年涨500-800元,太原理工大学从6000元/年涨至8970元/年(+2970元) [2][3] 学费上涨历史背景 - 2023年已有高校调价,如华东理工部分专业学费涨幅达54%,上海电力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上涨40% [5] - 吉林省规定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一流专业学费上浮不超过10% [5] - 2006年国家发布限涨令但效果有限,2014年起全国学费标准全面提高 [8][9][10] 高校经费结构 - 高校经费三大来源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公立高校超六成经费依赖政府拨款 [11] - 学费收入长期未调整,远低于实际培养成本,大学生数量增长加剧经费压力 [11] 学费上涨影响 - 学费每涨1000元,农村入学率下降1.2个百分点 [5]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49302元,乡镇居民为19605元,学费涨幅可能掏空普通家庭年收入 [5][8] 应对策略 -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2025年额度提升至1.6万元/年)及奖助学金(公办高校困难生覆盖率超20%) [13] - 优先选择公办高校及就业率高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类),规避民办艺术类及中外合办高学费专业 [13][14] 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变化 - 2020年18岁人群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9%,研究生比例达6.72%,学历溢价从1982年的150%降至2022年的30% [16][17][18] - 就业市场更看重实际技能(如媒体创作、营销销售、体制内协调能力),而非学历本身 [22]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
36氪· 2025-07-21 07:46
职业教育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的规模从2022年的30人增长至2025年的135人,增幅达350% [1][6] - 该校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明确标注"只招本科生",每个专业招收45人 [2][3]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累计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超150人,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已开办15届,生源包括985/211高校毕业生 [9] 市场需求变化 - 高职院校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14] - 技术岗位供需失衡,平均1.5个技术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复合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15][16] - 护理专业年学费5520元,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年学费4830元,显示市场对铁路、医疗等领域技术人才的定价标准 [3] 教育结构转型 - 传统"白领优于蓝领"观念被打破,职业教育成为部分本科生主动选择的第二学历路径 [5][14] - 学生选择动机包括兴趣觉醒(如转行烹饪/心理咨询)和行业趋势预判(如智慧健康养老专业) [12] - 教育体系正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强调培养"理论+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17][21] 学历价值重构 - 学历价值取决于社会稀缺性而非绝对数量,当前本科学历供给过剩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19] - 部分传统热门专业(如仅适合考公的专业)市场需求疲软,而职业技术类专业呈现刚性需求 [19] - 技能竞赛获奖案例显示,职业路径可实现与传统学历路径同等的价值回报 [21]
“万元”学费时代,要来了吗?
36氪· 2025-07-16 21:11
全国高校学费上涨趋势 - 全国高校学费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公办院校涨幅多在500-2000元,民办高校部分专业单次上调万元[1][2] - 云南师范大学文科类专业今年普涨800元,新疆大学设计学专业涨幅达30%至7800元/生·学年[1]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类本科年学费突破4.3万元,较去年上涨23%;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涨价1万元[1] 公办高校学费调整详情 - 云南省启动"基准学费+浮动机制"新政,平均学费标准提高500元,平均调整幅度约10.5%[4][6] -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基准学费由3400元涨至4200元,涨幅23.5%;体育学涨幅达32.4%[5][6] - 新疆大学设计学类专业从6000元涨至7800元;石河子大学艺术类专业从6000元涨至7800元[8][9] 民办高校及中外合办学费 - 华东理工大学中外合办专业学费拟从21000元/学年调整至40000元/学年,涨幅接近50%[10]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外合办专业学费从8万元、8.5万元飙升至10万元、10.5万元[10] - 昆山杜克大学学费涨至19万/年,四年总花费超百万元[11][12] 研究生学费上涨情况 - 东华大学金融专硕学费从8.4万元/年涨至10.9万元/年,2年学费高达21.8万元[14]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学费从21.80万元/全部涨至25.80万元/全部[15] - 多数名校专硕不提供校内住宿,北京租房2年花费约7.2万元[16] 学费上涨背景及影响 - 各地调整主因是办学成本提高,上海10所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年均约6.4万元[21] - 教育部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逐年递减,2025年比2024年减少56538.73万元[28] - 高校面临生源减少压力,2023年撤销本科专业布点1670个,2024年撤销1428个[28] 学历价值与就业市场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历史峰值,预计2038年将达1445万人[33] - 大专应届生offer获取率56.6%,高于本科生的45.4%和硕博生的44.4%[33] - 上海铁路局校招专科生录取人数约3300人,是本科生(约1200人)的近三倍[34]
看到那个跑外卖的北师大硕士,我终于知道考研人数为什么又降了
洞见· 2025-07-14 18:55
教育观念转变 - 高学历不再等同于高收入,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2025年总报名人数仅388万人,创近十年新低[11] - 传统教育路径"读书好→上名校→拿铁饭碗"已不再适用,需转向培养综合能力和一技之长[76][77] - 学历是敲门砖但非发展保障,职场更看重学历外的实际能力如项目策划、沟通与自我推销[21][22][31] 职场能力需求 - 企业更关注将所学转化为实际产出能力,而非单纯学历背景[43][44] - 案例显示985硕士因仅专注考试而就业困难,缺乏项目策划、自媒体运营等实操技能[15][19][20] - 低学历者通过持续学习(如专业阅读、跨领域知识拓展)可实现职业晋升,反超名校背景同事[58][59][60][61] 成功案例对比 - "天才AI少女"罗福莉因实战能力突出(发表8篇ACL论文、参与阿里达摩院核心项目)获千万年薪offer,学历反成次要因素[35][36][37][38]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通过创业实践(自主设计、运营、抗风险能力)突破学历限制,打造商业成功案例[45][46][47][48][49] - 自媒体博主通过持续学习转型,从业余时间学习到拥有30万粉丝并拓展副业收入[66][67][68][69] 终身学习趋势 - 职业发展需每3-5年系统学习新领域以应对行业变化,停滞者易被淘汰[63][64] - 持续迭代能力比学历证书更能决定职业道路长度与广度[71][72] - 学习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包括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及适应变化的综合能力[53][73]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三)
虎嗅· 2025-07-12 22:00
美国中产家庭经济困境分析 双收入家庭的失业风险 - 双收入中产家庭比单收入家庭更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因双方均暴露于失业风险下 1970年代单收入家庭年失业概率2.5% 而双收入家庭至少一人失业概率达4.9% [1][2] - 2000年代双收入家庭年失业概率升至6.3% 较1970年代单收入家庭高2.5倍 职场母亲增加导致家庭安全网消失 [3][6][7] - 2000年代美国劳动者非自愿失业概率增加28% 年轻父母因经验不足更易失业 [4] 家庭照护负担加重 - 85岁以上老人数量增速是65岁以下人口的6倍 出生率下降使年轻人平均赡养责任加重 [9][10] - 离婚率增长导致独居老人依赖子女 医院"早出院"政策使33%出院患者需家庭照护 约1200万家庭需承担此责任 [11][12][14] - 双收入家庭因照护家人失业后 破产概率是单收入家庭的2倍 [15] 中产女性经济地位变化 - 1970-2018年美国大学女性占比从41%升至57% 女性在律师、教授等传统男性主导行业取得突破 [16][17] - 1960年以来女性工资增速为男性10倍 但1990年代职场女性离婚率比全职母亲高40% [17][18] - 1981-2003年单亲母亲破产人数从3.1万增至20万 中产单亲母亲破产概率比低收入女性高60% [19][21] 多重风险叠加效应 - 失业、重大疾病和离婚三事件中 近50%破产家庭经历至少两种 风险事件可能同时发生 [22][23] - 信用卡债务从1968年不足10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暴增至2000年超6000亿美元 增长60倍 [28] - 银行更倾向向财务困境家庭放贷 逾期还款者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滞纳金等隐性收费加剧债务负担 [31][33][36] 未来趋势挑战 - AI崛起加剧职业不稳定性 终身学习需求导致教育成本上升 学历贬值压力显现 [38][39] - 老龄化推高医疗成本 慢性病管理支出持续增长 离婚对财务冲击超出预期 [40][41] - 低利率环境下债务增加带来负向现金流 高息负债风险需警惕 [42]
当海外名校硕士成为“新本科”:你还需要这张文凭吗?
虎嗅APP· 2025-07-10 18:32
学历贬值现象分析 - 海外名校硕士文凭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正在下降,尤其是"水硕"项目[1][2] - 硕士教育经历商品化与通货膨胀,部分海外高校扩招并降低录取门槛[5] - 用人单位反馈显示硕士学历不再是亮点而是标配,甚至出现本科生更受青睐现象[6] 就业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的1222万人[6] - 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比本科生高出15个百分点,专科/本科/硕士签约率分别为87%/72%/68%[6] - 研究生毕业5~10年后收入溢价从2010年的4倍降至2025年的2.58倍[6] 用人单位态度变化 - 企业HR在简历筛选中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初评分数比国内三年制硕士低10%~15%[9] - 头部金融机构隐性偏好985院校硕士或两年制海外硕士[9] - 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减少MBA毕业生招聘,更青睐技术背景候选人[10] 行业技能需求变化 - 商科硕士课程缺乏A/B测试、用户增长、数据建模等实操技能训练[10] - 53%雇主将"技能缺乏"列为MBA毕业生就业主要障碍[9] -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注明不招收"一年制海外硕士"[10] 不同行业用人标准差异 - 新兴互联网科技、跨境电商企业更关注项目经验和实际能力[11] - 字节跳动2024年校招数据显示英国一年制硕士录用率反超部分国内高校[11] - 传统金融、法律等领域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存在明显偏见[10] 教育成本与回报分析 - 英美澳加等国1~2年硕士项目总成本达70万~150万元人民币[14] - 学生推迟进入职场错过经验积累,可能面临与本科同学职业发展差距[14] - 部分学生因沉没成本心理继续坚持低质量项目,导致更高代价[15]
服务员要本科?学历大贬值,上学还真的有用吗?
36氪· 2025-07-07 20:16
学历通胀现象分析 - 费大厨某门店招聘服务员要求本科学历,月薪5000-6000元,引发网友热议[1] - 海底捞此前招聘外卖员要求985/211毕业生,高学历员工每月多补贴2000元[2] - 中国博士生数量10年内从30万增至60万,但高校教职岗位仅增长17%[2] 学历通胀历史演变 - 198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45万,本科生可进入机关当干部[4] -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是1982年的27倍[4] - 深圳某街道办2022年招聘48个岗位,47个为硕士,1个为博士[4] - 某互联网大厂运营岗要求从2015年本科提升至2023年985/211本科+硕士优先,简历通过率从30%降至8%[5] - 上海某超市招聘理货员要求本科学历,杭州某家政公司本科月嫂月薪2万,高中以下8000元[6] 学历通胀原因分析 - 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激增:2000年107万,2010年631万,2023年1222万[10] - 2000-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仅增长3.6%,每年新增岗位约1100万[10] -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岗位需求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12] - 企业采用学历作为简历筛选工具,加剧学历要求水涨船高[13] 学历通胀影响 - 985高校2022届毕业生28%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15%被迫转行[16] - 2023年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5990元,仅比大专生高26%[16] - 43%博士生毕业后失业或从事非学术工作[17] 应对策略 - 选择紧缺专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人工智能工程师岗位缺口达500万[20] - 将学历优势转化为技能优势,如考取专业认证、积累项目经验[21] - 发展灵活就业,2023年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24] - 关注地方紧缺人才目录,如深圳需要集成电路工程师、生物医药研究员等[20]
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现金,而是这4样东西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06
货币与通胀 - 国内货币超发严重 M2超过300万亿 是GDP的2倍 [1] - 5月CPI环比下降0.2% 同比下降0.1% 显示通缩趋势 [1] 房地产行业 - 全国平均房价从最高位跌幅超过30% 天津郑州石家庄等二三线城市先跌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后续跟进 [4] - 未来房价继续下跌 二三线城市跌幅放缓 上海深圳等房价收入比达40的城市可能出现补跌 [4] 汽车行业 - 燃油车市场受新能源汽车冲击出现产能过剩 中产收入增长放缓导致购车需求下降 [6] - 燃油车贬值加速 案例显示某车型购买价25万 一年内二手市场回收价仅16万 贬值近10万 [6] 教育行业 - 学历贬值加速 高校扩招导致应届毕业生超千万 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 [8] - 企业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 大学生就业困难 部分转向快递外卖等职业 [8] 电子产品行业 - 手机电脑电视等产品因迭代快导致旧款快速降价 市场需求萎缩加速价格下跌 [10] - 消费者收入减少 延长电子产品使用周期 进一步抑制换新需求 [10]
时代变了,鸡娃即将崩溃?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36氪· 2025-06-26 11:27
教育行业趋势变化 -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 比去年下降7万 为八年来首次下降 尽管三年前高中生入学数量同比上升42.59万 估算提前放弃高考的孩子增加50万[1] - 2025年考研人数暴跌50万 降幅达11.4% 可能首次被国考报名人数超过[1] - 202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6199元 与专业较好的高职生收入水平相当[6] - 培养本科生需15万-20万 但存款超过20万的家庭占比仅20%[9] - 2005年全国本科招生数230万 现已上升至450万[17] - 2024年新生儿954万 未来高考录取新生超1000万 意味着人人都能读大学[16] 海归就业市场变化 - 2024年多省市公务员选调取消海外高校名单 包括哈佛剑桥等60所全球名校[11] - 2020年海归平均年薪26.82万 2022年降至24.41万 2023上半年为20.45万[13] - 美国公立大学每年总费用超14万人民币 留学成本持续上升[12] - 某汽车大厂对港硕毕业生"泡池子"现象 收简历但不给offer[10] 行业就业现状 - 金融业降薪 互联网大厂红利消退 风投趋于谨慎[6] - 大专就业率56.6% 比硕博高12.2个百分点 普本院校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33.2%[6] - 演员行业两极分化严重 普通演员拍戏4个月仅几千元收入 全年可能仅此收入[15] 教育资源供给变化 - 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17] - 建议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化解教育内卷[17] - 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从1995年80%降至2000年55% 后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最新毕业生就业率9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