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宗商品历史底部
icon
搜索文档
“反内卷”的关键之战 & 商品多头的“狂欢”
对冲研投· 2025-07-19 11:23
贵金属市场表现差异 - 白银价格大幅上涨而黄金横盘整理,铂金自4月以来涨幅超50%,钯金涨幅超30% [2] - 白银和铂族金属具有工业属性,与纯投资属性的黄金存在阶段性表现差异 [2] - 美元指数年初以来跌幅超10%,贵金属走强反映对美元信用走弱的交易逻辑 [3] - 经济弱周期黄金强于白银(金银比上升),经济强周期白银强于黄金(金银比下降) [3] - 全球制造业PMI上行期金银比下降,下行期金银比上升 [4] 黑色产业链动态 - 煤焦触底反弹叠加供给侧改革传闻推动盘面涨势,但现货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传导不畅 [5] - 华北地区累库明显,货品集中在仓库、国企和期现公司 [7] - 镀锌和制管等下游行业出现加工环节倒挂,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 [5] - 期现公司通过正套盘对冲前期空单,形成错配的正套盘面 [6] 期货市场品种表现 - 国债期货受避险情绪驱动呈现平稳多头趋势 [9] - 农产品受天气和政策支撑,豆粕玉米多头增仓明显 [9] - 工业品螺纹钢玻璃因需求疲软和库存压力呈现空头趋势 [9] - 能源化工原油PTA受供应过剩预期强化空头趋势 [9] - 基础金属铜受宏观压力主导呈现下行反转 [9] 多晶硅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多晶硅产量195.7万吨,中国占比超75% [15] - 全球前五企业产量137.58万吨占70.3%,国内市场前五份额近70% [15] - 通威股份产能占比25%,协鑫15%,大全11%,新特10%,合盛6% [15] - 行业寡头垄断结构赋予头部企业强大定价权 [15] 上证指数行情分析 - 上证指数从2749点涨至3510点,涨幅28%进入技术性牛市 [32][33] - 银行板块贡献24%涨幅,电子13%,非银9%,医药7%,计算机5% [37] - 前五大板块合计贡献58%的指数涨幅 [38] - 银行板块占指数18%权重但贡献24%涨幅,表现偏强但未超预期 [39] 大宗商品周期特征 - 历史底部特征:房地产+出口拉动需求,有色等前端商品先涨 [16] - 需求拉动进入补库存周期,开工率与利润同步上行 [16] - 2024年期货市场成交量619万亿,估算手续费800亿 [18] - 期货市场年消失账户约14万(按50万中型账户估算) [18] 欧线集运市场 - EC2510合约深度贴水现货指数,开启基差修复 [27] - SCFIS欧线结算运价指数报2421.94点,环比涨7.26% [27] - 核心矛盾在于欧洲港口拥堵而非运力问题 [28] - 上半年苏伊士运河集装箱船舶月均通行量稳定在150艘 [28]
抄底时刻?大宗商品三次历史大底模型5000字深度解析!
对冲研投· 2025-07-18 20:02
系统性思维与目标思维 - 系统性思维需具备广度、逻辑完整性和闭环性,强调全盘考虑问题[3][8] - 目标思维聚焦深度,以单一目标为导向但易导致短期效果和反复[4][6] - 商品分析需结合系统性思维,兼顾宏观估值与产业驱动逻辑[9][10][11] 商品价格分析框架 - 商品价格由估值(利润表达)和驱动(供需分析)两部分组成[13] - 宏观预期通常影响远月估值,导致基差走弱与价格上涨并存的现象[14][15] - 近期甲醇、PP、PE等品种出现产业看空但期货走强的矛盾[20] 宏观与产业矛盾解决工具 - 库存周期用于解决宏观矛盾,2025年3月数据显示美国库存问题严重[22][27][29] - 基差率用于解决产业矛盾,2024年开发宏观商品基差率模型[24][26] - 2024年上半年预期宏观逻辑主导基差走弱,下半年预期基差走强[27][28] 行业基差数据动态 - 2025年3月化学制品基差率达87.1%,建筑材料68.9%,汽车零部件55.1%[32] - 石油天然气基差率从2024年6月的42%降至2025年3月的27.1%[32] - 机械制造基差率从2024年4月的61.1%降至2025年3月的30.1%[32] 产业研究深度案例 - 甲醇研究需跟踪伊朗港口装货船只、到港情况及下游MTO企业动态[34][35] - 每日监测甲醇纸货基差,7月下对09基差为35元,较前日下跌20元[39] - 研究需覆盖装置启停、内地竞拍成交等实时数据,建立完整产业链数据库[39] 大宗商品历史底部规律 - 三次历史底部(2008/2015/2020)均伴随工业利润率先上升和补库存启动[46][50][51][52] - 需求拉动是可持续上涨核心,如2023年新能源汽车带动橡胶牛市[55] - 储存性好的商品(有色、煤炭)通常率先见底,2015年有色板块领先2个月[68][77] 当前商品周期判断 - 2025年美国进入去库存周期,中国同步去库存,外需下降影响显著[57] - 尚未观测到类似历史底部的大规模需求拉动信号(房地产/出口)[79][85] - 成本推动型行情(如2021年煤炭暴涨)易形成V形顶部,缺乏持续性[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