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14.79万亿粤港澳大湾区,冲刺世界最大经济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4:40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和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 [1][9] - 2024年大湾区人均GDP估算约17.02万元 [1][9] - 内地九市2024年GDP为115365.14亿元,同比增长3.7%,香港为31769.93亿港元,增长2.5%,澳门为4033.14亿澳门元,增长8.8% [9] 城市群协同发展模式转变 - 大湾区发展引擎从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门户城市,转向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城市 [4][12] - 城市间合作模式从围绕港口、贸易的联动,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协同 [12] - 城市群正从“地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通过交通基建和跨境机制建设支持要素流动 [5][7] 要素流动与产业协同 - 近三年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率提升25%,与外部交流频率增长30% [7] - 截至2024年5月末,“跨境理财通”参与个人投资者11.57万人,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7] - 纳思达公司供应链70%以上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解决,打印机产业在区域内已自成系统 [1][8]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累计吸引项目金额超3亿元,与20余家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 [8] 创新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重塑 - 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14] - 深圳持续强化创新优势,并通过构建都市圈将生产功能疏解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周边地区 [13] - 香港在保持金融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澳门推动“1+4”产业多元化战略,广州加强科技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13] 全球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链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在区域供应链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 [4][16] - 专家建议构建“产业+金融+创新”三轮驱动,对外强化与东南亚市场链接,提升在双循环中的枢纽地位 [17][18] - 有观点认为,结合产业、金融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有机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复合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8]
倒计时39天!用运动的方式解锁全运会里的大湾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1 13:46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国庆佳节,喜迎盛事。距离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不足40天,粤港澳三地正带着饱满热情、做好精心筹备,迎接这场体育与文化交融的盛会。下面咱们就跟着 总台记者的脚步,用运动的方式,解锁全运会倒计时里的大湾区。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盛大启幕!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为这场盛会做最后冲刺。 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有着著名的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大湾区融合的象征,全运会期间,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也将横跨这 里,穿越粤港澳三地完成比赛,运动员将体验"无感通关"的便捷,感受三地互联互通的高效与温暖。 沿着情侣路一路向前。手边是绵延的海岸线,远处的珠海大剧院仿佛一轮明月绣在天际。 走下港珠澳大桥,十几分钟便可抵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本届全运会网球项目的核心承办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已完成全面升级。新增的空调系统、 电动顶棚和无障碍设施,将为运动员提供更优质的竞赛环境。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将于今年11月9日—20日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举行。首次承办全运会的横琴,已全面做好准备,城市环境焕然一新,这里将以 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能力,静待八方来客。 全民参与是本届全运会最动人的风景,珠 ...
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超2287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2:31
深圳市口岸办陆路口岸处四级调研员陈艳向中新社记者透露,西九龙站已联通内地共96个高铁站点,便 利内地和香港旅客往来。国庆期间,预计西九龙站口岸将迎客流高峰,届时将增开13对列车,满足跨境 旅客出行需求。(完)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广深港高铁彻底重塑了粤港澳三地的时空格局,香港 西九龙站至深圳北站最快仅需18分钟。得益于西九龙站口岸"一地两检"通关模式、高铁一站直达的便利 优势,高铁成为广大外籍旅客进入中国内地的热门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 客单日客流超10万人次的高峰日达66天。 目前,西九龙站口岸入出境外籍旅客总量位居全国陆路口岸第一。今年以来,深圳边检总站西九龙边检 站累计查验入出境外国旅客超90万人次,同比增长32.8%,其中享受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超19万人 次,较去年增长102.7%。 中新社深圳9月25日电(记者刘文文)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5日,广深港高铁 今年累计运送跨境旅客已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双向高频的人员流动态势,展现了大湾区 融合发展的强劲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今年来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往来近2300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9:38
今年来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往来近2300万人次 中新网深圳9月25日电 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9月25日,广深港高铁今 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已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双向高频的要素流动态势,生动诠释着大湾 区融合发展的强劲活力。 在候车体验优化上,细节之处尽显温情。深圳北站、福田站设置免费充电设施,解决旅客电子设备续航 难题;配备先进的空气净化与新风系统,为旅客营造清新舒适的候车环境;专门设置母婴室、儿童活动 区,为携带婴幼儿的家庭提供便利;针对老年旅客、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并安 排专人全程帮扶。此外,深圳北站东广场设立货币兑换窗口,破解跨境旅客"最后一站"的兑换难题; 12306APP支持跨境列车实时信息查询、在线改签等功能,让出行规划更灵活。 随着广深港高铁服务的持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旅客的出行体验将进一步提升,持续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广深港高铁彻底重塑了粤港澳三地的时 ...
更具韧性的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如何打造?这场大会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3:12
继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后,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以下简称"工商大会")在 广州开幕。这是工商大会创立以来首次在广东召开,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 余人出席,参会规模为历届最大。 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 "韧性湾区" 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美元,以全国不到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 全国1/9的经济总量,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构 筑"韧性湾区"成为了粤港澳三地需要携手应对的重要议题。今年,工商大会以"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 遇"为主题,正是契合当下大湾区发展的时代需求。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今年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和专用设备等领域,广东依然是外资眼中的"安全港"和首选地。广东持续深化全球 贸易往来,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中国首位,始终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扮演重 要角色。 他表示,广东将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着力营造自由开放 ...
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
央视网· 2025-09-15 11:09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牢记总书记嘱托,粤港澳大湾 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规则机制、产业协作等多领域融合发展水 平,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脚步一刻不停。 看新业态。广州、珠海两地无人机物流航线近日开通,这是大湾区首条长距离无人机物流航线,广 东与港澳间的跨境无人机物流航线也在加快探索。 看新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正式揭牌,聚焦"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 广"模式,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 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超过了8600万。今年以来,基础设施的联通建设正 让人员往来变得越发便捷。 作为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眼下,狮子洋通道正在抓紧建设。该项目连接广州南沙区和东莞沙田、 虎门两镇,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快构建。而随着深圳机场三跑道工程收尾、 白云机场三期工程加快推进,拥有7座运输机场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预计到2035年, ...
盐田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3亿元,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3:1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9亿元 归母净利润6.53亿元 同比增长4.07% [1] - 参股企业盐田国际(一、二期)实现净利润5.25亿元 同比增长7.64% [2] - 参股企业西港码头实现净利润3.29亿元 同比增长17.95% [2] - 控股经营的惠盐高速深圳段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 同比增长21.81% [2] 业务网络 - 已开通20个内陆港 15个组合港 17条驳船支线 33条海铁联运线路 覆盖大湾区 西南及中部地区 [1] - 盐田港是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 全球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之一 [1] - 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 [1]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89.03亿吨 同比增长4.0% [1] -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亿标准箱 同比增长6.9% [1] - 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 [1] 战略举措 - 2023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 2024年完成配套募资 [2] - 黄石新港推动铁矿石"公转铁"业务模式 深化"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业务 [2] - 惠州荃湾煤炭港夯实存量客户基本盘 小漠港开拓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航线 [2] - 持续跟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动态 调整经营策略 提升港口运营能力 [3] - 扩展腹地范围 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挖掘投资机会 开拓新业态 [3]
广东将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 首次推出全运会专项债及蓝色债券
搜狐财经· 2025-08-22 16:00
发行概况 - 广东省将于8月下旬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2] - 这是广东省连续第五年在澳门发债 首次推出全运会专项债券及蓝色债券 [2] 品种创新 - 全运会专项债券专项支持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运动盛事 [2] - 蓝色债券聚焦海洋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与绿色债券形成互补 [2] - 共同构建"绿色+蓝色"可持续金融产品体系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 市场影响 - 进一步丰富澳门债券市场品种结构 提升市场活力 [3] - 为澳门债券市场建设提供稳定项目来源 促进本地金融人才培养和市场机制完善 [2] - 有助于吸引更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债券 [3] 战略意义 - 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 助力澳门债券市场发展 [2] - 推动澳门打造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中心和中葡金融合作服务平台 [3] - 落实大湾区融合发展战略 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
还能这样玩?大湾区顶流老街强强联手
搜狐财经· 2025-08-11 16:04
大湾区商业合作新模式 - 深圳东门商会与澳门离岛工商业联合会结为友好商会并签署合作框架 标志着深圳东门老街与澳门官也街建立全新合作关系[4] - 深圳东门老街与香港庙街于2023年签约结对共建 开创全国首个内地与香港步行街结对先例[6] - 三街计划于2024年9月联动举办中秋美食文化嘉年华 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湾区中秋美食嘉年华"品牌[7] 跨境消费服务升级 - 罗湖口岸离境退税服务点投入运营 设18个服务窗口 旅客办理全部手续仅需约3分钟[12] - 面向境外人士首发10000张"通信+支付"超级SIM卡 整合数币硬钱包与通信服务[11] - 开通多条专线巴士接驳口岸与商圈 无人驾驶小巴项目正在测试 计划覆盖万象食家 国贸 大剧院等核心站点[14] 特色消费场景发展 - 罗湖口岸周边形成"口腔医疗街区" 聚集10余家口腔医疗机构 成为港人牙科诊疗首选地[15] - 2025年上半年罗湖医院集团港人就诊达5万人次 同比增长80%[17] - 香港旅行社组织跨境医美口腔体验游 医疗机构提供全程跨境对接 形成"就诊-游玩-口碑"闭环[17] 商圈业态创新与客流提升 - 东门步行街设立首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服点 引进潮锐品牌总店 旗舰店及区域首店[6] - 通过文商旅活动带动消费客流回暖 具体增幅数据未披露[6] - 消费优惠活动持续至2025年底 覆盖AlipayHK MPay等6个地区电子钱包用户[10][11] 区域协同与品牌建设 - 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 深化旅游推广 文化创意 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协作[10] - 推动"中国宝都·深圳水贝"名片建设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形成[5] - 通过深港乡亲花市打卡 足球友谊赛等活动促进文商旅体双向联动[7]
共襄盛举办好全运会
经济日报· 2025-08-03 13:29
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1] - 香港回归后参加7届全运会,澳门自2001年起累计参加6届,此次以东道主身份承办将激发爱国热情并促进大湾区体育融合 [1] - 赛事布局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香港承办击剑、场地自行车,澳门承办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 [1] - 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公路自行车赛,深圳/香港共同承办马拉松赛,开创全运会首次跨境赛事先例 [1] 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体育产业协同 - 联合办赛需协调跨境通关、物资调配等,三地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无感通关"等创新模式 [2] - 广东体育产业实力突出,146家国家级体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占30家,覆盖气膜场馆、VR竞技、运动康复等领域 [2] - 香港2024-2025年度体育预算达79亿港元,澳门拥有格兰披治大赛车等国际赛事经验 [2] - 赛事将推动三地体育科技、人才培养和产业优势互补 [2] 文化符号与青少年影响 - 会徽融合广东木棉、香港紫荆、澳门莲花,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象征三地同心 [3] - 开闭幕式将同步举行三地升旗仪式,展示粤语、粤剧等特色文化元素 [3] - 赛事活动为港澳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景,强化国家认同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