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融合

搜索文档
“十五冬”冰雪运动全民健身中心在大连开工
辽宁日报· 2025-08-02 08:12
此次开工建设的冰上运动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制冰工艺和生态保护技术,遵循"与山海共生"建设理 念,满足冰壶、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一冰四用",兼顾专业赛事、全民健身、教育研学、冰上演 绎等功能,是辽南地区首个高标准冰上运动场馆。 金普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场一馆建设填补金普新区文体旅融合发展一项空白,也是普湾经济区 滨海旅游带建设的起步。在保障项目高标准建设的同时,金普新区及普湾经济区将进一步完善赛事服务 配套体系,加快推进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体系,保障"十五冬"赛事顺利举办,同 时充分发挥赛事品牌效应,聚焦"冰雪+"特色产业链,打造东北地区冬季旅游新引擎。 7月30日,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大连赛区场馆——金普新区冰雪运动全民健身中心(冰上运动 中心)开工建设。 金普新区冰雪运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炮台街道鲍鱼岛村及袁屯村,地处高速公 路、城市快速路、高铁、轻轨线路交会处,可以为赛时观赛、赛后运营提供便利交通条件,周边市政路 网、基础设施齐全。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冰上运动中心、越野滑雪场、大众滑雪场 等综合性冰雪场馆集群,作为2028年"十五冬"重点工程,建成 ...
“苏超”效应持续显现 文体旅融合模式激活地方文旅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8-01 23:43
2025年以来,火爆出圈的"苏超"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动效应持续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受"苏超"成功举办的启发,其他地区也开始探索类似的文体旅融合模式,"湘超""川 超""粤超"已纷至沓来。 "文体旅融合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多维度协同。在产品形态上,无论是体育项目本身还是其他呈现形 式,都会在技术和创新上持续深耕,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产业生态和运营服务上,会更注重综合运 营策划,同时大力吸引资深人才,通过人才赋能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水平。"张毅表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体育与旅游能形成相互拉动的关系,核心在于体育赛事能形成 品牌效应,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体旅融合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23年5月份,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 联赛(以下简称"村超")就曾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村超"和"苏超"的出现,文体旅融合迸发出强劲活力, 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贵州'村超'虽缺乏优质体育场地和完善基础设施,但凭借村民自发的赛 事活力成为热点。'苏超'也凭借'散装江苏'的地域话题性吸引关注。文体旅要实现良好融合,既需要赛 事具备话题性和吸引力,能引 ...
太燃了!"佛山西甲-郁南之夜"文体旅融合活动点亮夏日夜空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22:36
太燃了!"佛山 西甲-郁南之 夜"文体旅融合 活动点亮夏日夜 空_南方+_南方 plus 2025年7月26日 晚,佛山市云秀 山体育场灯火璀 璨、人潮涌 动,"佛山西甲- 郁南之夜"文体 旅融合主题活动 在此盛大启幕。 这场以足球为纽 带、文化为桥梁 的盛会,通过文 艺展演、非遗互 动、特色展销与 赛事融合的多元 形式,全面展现 郁南县南江文 化、民俗风情与 文旅资源,为粤 港澳大湾区献上 一场文化体育交 融的夏日盛宴。 草龙腾跃间尽显 天地气魄;铜鼓 舞厚重深沉,鼓 点直击人心;连 滩飘色如流动画 卷,人物栩栩如 生,引得观众纷 文化盛宴:传统 非遗碰撞潮流, 演绎郁南千年韵 味 活动以"烟火人 间""一方水 土""乡土密 码"三大篇章串 联文艺表演,传 统与现代交织, 点燃全场热情。 驻郁南帮扶队员 苏建宏一曲《西 关甜乡》率先唱 响,深情诉说对 郁南的眷恋;粤 桂金曲榜冠军周 伟烜以《进场》 点燃观众激情; 热乐团原创歌曲 《山》则用温暖 旋律引发共鸣。 非遗展演环节堪 称视觉盛宴:茅 龙舞刚劲有力, 纷记录精彩瞬 间。压轴登场的 禾楼舞与禾楼街 舞少年说更将气 氛推向高潮—— 舞者身着古朴服 饰,手 ...
瞧,咱村的赛事也精彩(关注群众体育)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8
海南文昌市"村排"比赛现场。 李 昊摄 甘肃肃北县雪域"村BA"比赛现场。 陈天良摄 在椰林树影间打排球,在雪域高原上打篮球……多地全民健身热情高涨,"村字头"品牌赛事如火如荼。 处处跃动的身影,汇成生机勃勃的全民健身图景。 ——编 者 海南文昌市"村排"观众—— "有人看得入迷,头盔都忘了摘" 本报记者 董泽扬 夜晚,热浪渐退。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中心小学排球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首次参赛,开局很顺利,加上我们平时在村里练时,就很注重节奏和配合,才能打出这样的成绩。"董 骏认真复盘。 从百余年前的南洋华侨被聘为排球教员,到上世纪50年代文昌中学排球队在全国赛事中夺冠,文昌与排 球的渊源由来已久。如今,6000多个排球场分布在文昌市的大小村庄内,几乎"村村有球场,人人会打 球"。 体育沃土滋养出"村字头"的品牌赛事。在文昌,"村排"已是第三年举办。从最初4个市县的20支队伍参 与,到如今11个市县的32支队伍,这项排球联赛越来越有看头。 本届"村排"于今年6月开幕,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赛事先后在龙楼镇、重兴镇、铺前镇等乡镇举行, 并将在文城玉阳公园决出冠军。每到一处,赛场常被围得水泄不通,邻近市集更是热闹。 ...
“苏超”第七轮南通居积分榜TOP1,周末抖音酒旅订单环比涨160%
江南时报· 2025-07-24 12:38
赛事对酒旅消费的拉动 - 第七轮"苏超"比赛在泰州、南通、常州、苏州、扬州、无锡六大城市举办 周末两日江苏酒旅订单消费环比增长149% 环比上个周末增长103% [1] - 南通酒旅订单消费环比增长160% 对比没有比赛的上个周末增长188%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抖音团购订单量消费环比增长306% [3] - 苏州、扬州、无锡、泰州酒旅订单消费分别环比增长133%、142%、281%、116% 酒店住宿消费额分别环比增长56%、131%、124%、126% [4] - 常州酒店住宿订单消费对比上个周末增长120% 中华恐龙园抖音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117% [6] 景区免票及营销活动 - 南通狼山、军山、剑山、啬园等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 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南通濠河时光码头对盐城市民免票 [3] - 苏州、扬州、无锡、泰州多个景区推出周末免票活动 泰州球迷戴"凤冠"推广戏曲文化 扬州瘦西湖举办音乐喷泉灯光秀和非遗打铁花表演 [4] - 常州文旅大使高叶为球队加油视频获20万抖音点赞 前国足教练米卢点赞"萝卜干炒饭"带动话题热度 [6] 商圈及餐饮经济带动 - 江苏大量城市商圈通过大屏幕直播比赛吸引观众到店消费 南京六大商圈/场所落地"第二现场"活动 [8] - 抖音生活服务在徐州发起伏羊节为徐州苏超打call话题登上同城TOP1 邀请头部达人空降打卡宝藏店铺 [8] - 抖音生活服务发起"跟着苏超逛吃江苏"活动 联合商家打造多城看球打卡吃喝玩乐体验 活动持续至9月27日 [8]
江苏千万奖补“撬动”文体旅消费
新华日报· 2025-07-18 04:44
江苏省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奖补项目 - 省财政下达1176万元奖补25个项目经营主体,涵盖演唱会、文艺演出、体育运动、文旅新业态等领域 [1] - 政策旨在培育壮大文体旅经营主体,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增长点 [1] - 首批资金通过"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方式精准投放,推动市场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 [1] 项目案例与成效 - 常州迪诺水镇举办灯会吸引客流141.3万人次,实现销售额超3000万元,获财政奖励50万元 [2] - 南通广场舞协会举办活动吸引6万人次消费者,当日销售额近400万元,获财政奖励20万元 [2] - 无锡马拉松吸引42.9万名选手报名,产生赛事经济效益超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获财政奖励96万元 [4] - 扬州枣林湾音乐节吸引超6万名乐迷,直接营收突破20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超1亿元,获财政奖励66万元 [5] - 李荣浩南京演唱会吸引3.4万名观众,省外观众占比58%,拉动周边消费约1500万元,获财政奖励33万元 [6] - 苏州湾大剧院4场演出售票4891人次,省外观众占比57.62%,获财政奖励12万元 [7] 政策导向与实施机制 - 政策鼓励运营方提升活动规模与品质,打造城市专属IP,形成"政策激励—项目提质—市场活跃"良性循环 [3] - 设置省外观众占比、消费拉动效应等绩效指标,对省外观众比例超过55%的奖励金额上浮10% [6] - 通过资金杠杆撬动市场"造血"机能,引导经营主体优化服务供给、创新商业模式 [8] - 建立"引流—消费—再引流"的良性循环,以消费数据、人流热度等为核心指标完善动态评估机制 [8] 创新举措与跨界融合 - 常州灯会融入中俄马戏魔幻大秀、文化美食节等活动,创新引入20多个品牌"跨界共创" [2] - 苏州湾大剧院为上海观众定制观剧接驳车服务,开通"湾宝专机"缩短沪苏两地观演距离 [7] - 无锡马拉松建立政企多部门联动应急响应机制,配备4600多名安保人员和1200名医疗保障人员 [4] - 扬州音乐节组建专项工作指挥部,对安保、交通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统筹与精细化管理 [5]
“超”又来了!
IPO日报· 2025-07-14 14:29
中国草根足球联赛的兴起与影响 - 国内草根足球呈现燎原之势,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赣超)揭幕战吸引14521名球迷现场观战,创江西业余足球赛事纪录[3] - 草根足球赛事采用创新赛制,如赣超的"分区对抗+交叉对决"分阶段复合赛制,类似NBA和美职联赛制[3] - 草根足球联赛浪潮从西南边陲的贵州榕江县村超扩展到全国,成为地方政府布局的经济文化战略[3] 文体旅融合的经济效应 - 地方政府将足球联赛作为新经济引擎,通过"文体旅"融合激活消费,如苏超将江苏各地特色产品与赛事捆绑[4] - 赛事作为"流量入口"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将90分钟比赛发酵成持续数日的消费盛宴[4] - 赛事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消费升级在精神维度的体现,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4]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 在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出口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业活力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将足球联赛打造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载体[5][6] - 赛事发展面临特色化生存、产业化造血和全民化参与三大挑战,需要深挖地域文化基因、探索多元营收渠道和走向全民共享[6] - 城市足球联赛反映了中国经济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效益、从满足物质需求到充盈精神世界的转型升级轨迹[7]
跟着世运会去旅行 赛事流量如何变经济“增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6:22
赛事与文旅融合 - 成都世运会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举行,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 [2] - "世运主题大篷车队"作为流动载体,将世运会项目推广体验与四川21个市(州)深度串联,吸引上百万人次的市民、游客参与 [2] - 活动巧妙融入当地文化,如在乐山大佛文化广场展演传统武术,在眉山三苏祠复刻宋代文人雅集,通过人机互动体验、项目试玩等形式点燃全年龄段人群的参与热情 [5] 政策与消费刺激 - 四川围绕文体旅融合出台多项政策,如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上线,消费者凭赛事、演出等门票可在多家知名餐厅、博物馆、酒店享受折扣优惠 [7] - "票根经济"以高性价比方式串联跨场景消费,刺激消费动力并释放市场活力,实现赛事、文创、旅游、美食等领域的有机联动 [7] - 成都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辐射全川,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支撑,同时为四川文旅发展注入动能 [7] 赛事经济与未来发展 - 四川今年还将通过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成都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深化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并激发新活力 [7] - 大赛时间与传统节假日错开,形成错峰旅游人群,为旅游淡季带来客流,但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以真正聚人气、促消费 [8]
上半年我省文旅继续呈火热态势
辽宁日报· 2025-07-11 09:07
文旅行业表现 - 1月至6月辽宁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7.8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48% [1] - 暑期辽宁景区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832.68% [3] - 冰雪季通过差异化优势提升冬季旅游市场热度,打造"嬉冰雪、泡温泉、来辽宁、过大年"文旅IP [1] 文体旅融合发展 - 召开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集展示、合作、招商于一体 [1] - 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和《老酒馆》等沉浸式演艺产品 [2] - 试点"空中瞰长城"和"东港—海洋岛"航线,创新"空中旅游+地面消费"模式 [2] - 通过演艺、赛事、展览、影视实现文化艺术与城市旅游的"双向奔赴" [2] 招商引资成果 - 长三角招商推介会重点推介110个项目,现场签约10个,意向签约额78.6亿元 [2] - 专题招商活动签约15个项目,意向签约金额73.18亿元,聚焦温泉、酒店、冰雪产业 [2] 消费促进措施 - 制定《辽宁省2025年春节期间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3] - 举办各类文体旅消费活动千余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 [3] - 《哪吒2》在辽宁省科技馆IMAX银幕上映,上座率居全国第一 [3] - 丹东市安东老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3] 基础设施升级 - 联合同程、携程集团提质升级酒店,建设高等级民宿 [3] - 辽宁凭借避暑优势成为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 [3]
魏江雷:体育IP的价值取决于“注意力经济”丨十五运大家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1:18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 - 十五运会将推动大湾区体育产业变革,探索文体旅融合与全民运动协同发展模式 [1] - 大湾区体育设施已较完善,办赛核心应聚焦提升居民参与感与幸福感,借鉴"苏超"模式带动8700万民众参与 [2] - 赛事将衍生旅游、住宿、消费等行为,开发吉祥物及多元产品,提振区域经济 [2] 群众赛事与竞技体育联动 - 设计轻量化群众项目如3人篮球、5人足球降低参与门槛,推动乒乓球、羽毛球等低场地需求项目 [3] - 新兴运动如轮滑、滑板、攀岩等需重点推广,通过媒体曝光吸引大众参与 [3] - 竞技体育成绩取决于群众赛事参与度,广泛基础是选拔优秀运动员的关键 [4] 赛后场馆可持续运营 - 足球、篮球等"三大球"及冲浪、攀岩等特色项目蕴含长期发展机遇 [5] - 赛后场馆可转为培训场地,降低机构运营成本(仅需支付水电维护费),服务青少年体育教育 [5] - 大型场馆交通便利性提升,结合政府补贴优化商业可行性 [5] 体育IP商业化路径 - 商超场景赛事(如3×3篮球)可拉动客流并吸引赞助,形成"赛事引流+商业反哺"模式 [6] - 青少年赛事(如U6篮球)具备观赏性与家庭消费带动效应("一带五"观赛场景) [6] - 大湾区经济优势可赋能体育IP,推动运动装备、鞋服等衍生品销售 [7] 多城市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 - 18城联合承办优化资源配置,高铁网络(半小时至1小时通勤)支撑赛事分散布局 [8] - AI技术(赛事报道、机器人服务)将提升观赛体验,展示大湾区科技实力 [10] - 赛事积累大型活动运营经验,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8] 城市形象与文化联结 - 赛事促进跨地域文化交流,强化大湾区整体品牌(历史人文、美食等特色) [8] - 观赛人流提升城市认知度,带动后续旅游探索意愿 [9] - 体育记忆(如"粤超"联赛)形成城市文化印记,增强区域认同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