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熊猫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马德里动物园为旅西大熊猫庆生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1 15:09
人民网马德里9月20日电 (记者许海林、颜欢)当地时间9月20日,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为去年4月抵达马德里的大熊猫"金喜"和"茱萸"举办生日 会,庆祝它们的5岁生日。 众多提前得到生日会消息的民众一早就在动物园门前排起了长队,只为了能够早点进园"抢占"参加"聚会"的最佳位置。"金喜"和"茱萸"的生日恰 逢中秋节,"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系列活动也走进马德里动物园,为游客带来了深圳艺术团献上的精彩杂技表演,与当地民众一道为大熊猫庆生。 1978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和索菲娅王后陛下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两国决定开展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至今已40余年。为推动中西 两国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007年,双方签署相关合作协议。2010年以来,两国共繁育成活6只大熊猫。 动物园园长恩里克·佩雷斯表示,"金喜"和"茱萸"代表着西班牙致力于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新阶段。"此次庆祝活动将为马德里民众提供一个机会, 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熊猫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图为饲养员为大熊猫准备特制的生日蛋糕。人民网记者 许海林摄 图为深圳艺术团为现场观众表演杂技。大卫·阿玛尔摄 图为大熊猫享用自己的"生日大餐"。人民网记者 许海林摄 ...
特写丨大熊猫“青宝”四岁 美国观众唱起生日歌
新华网· 2025-09-14 14:40
大熊猫文化交流活动 - 旅美大熊猫青宝4岁生日派对在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举行 吸引众多美国观众参与 [1] - 活动内容包括特制水果冰蛋糕 趣味盒子和新鲜竹子等 观众自发唱生日歌 [1] - 现场有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佩戴熊猫主题饰品 包括几岁小朋友和头发斑白的老奶奶 [1] 公众参与与情感反应 - 华盛顿居民赫苏斯·埃雷拉主动带头唱生日歌 认为虽然大熊猫可能听不懂 但希望心意能传达 [1] - 保拉·席尔瓦表示庆生活动非常有趣 特别喜欢青宝偷偷舔冰蛋糕的样子 [2] - 凯伦·威利作为熊猫铁粉自2005年起成为动物园常客 因喜爱大熊猫已8次前往中国并即将再次前往 [2] 动物饲养管理 - 大熊猫饮食中竹子占比超过90%且不可替代 [3] - 动物园自行种植竹子并从华盛顿特区及周边马里兰州 弗吉尼亚州数十个地点采集 [3] - 营养科学部主任迈克·马斯兰卡今年7月曾前往成都与中国100多名同行交流动物营养管理知识 [2] 文化外交价值 - 大熊猫被视作两国间的友好大使 让美国人更多了解中国 [2] - 动物保护志愿者因大熊猫开始投身保护事业并建立中美专业交流渠道 [2] - 庆生活动见证青宝给美国观众带来的欢乐以及美国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与深情 [3]
每日报道:特写丨大熊猫“青宝”四岁 美国观众唱起生日歌
新华网· 2025-09-14 12:35
大熊猫文化交流活动 - 旅美大熊猫"青宝"4岁生日派对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举行 现场布置特制水果冰蛋糕 趣味祝福盒及新鲜竹子 观众自发唱生日歌并围观互动 [2] - 生日派对特制冰蛋糕由甜菜汁 菠萝汁 苹果汁与水混合制成 装饰数字"4"及苹果 胡萝卜 红薯等食材 "青宝"绕开蛋糕先啃红薯 后转身享用冰蛋糕 [2] - 活动吸引大量美国民众参与 包括儿童和老年人 观众佩戴熊猫主题饰品 "青宝"的移动 撕纸盒 爬树等行为引发阵阵欢笑与惊叹 [2] 公众反响与文化交流 - 华盛顿居民赫苏斯·埃雷拉主动带头唱生日歌 认为此举能向大熊猫传递心意 并感动于陌生人自发齐聚的温暖氛围 [2] - 游客保拉·席尔瓦称赞庆生活动有趣 特别提及"青宝"偷舔冰蛋糕的隐私行为 认为其为华盛顿市带来诸多欢乐 [3] - 长期志愿者凯伦·威利自2005年起成为动物园常客 因大熊猫"泰山"开始投身保护事业 认为大熊猫是中美友好大使 促使其8次访问中国并即将再次前往 [3] 动物园管理与国际合作 - 国家动物园营养科学部主任迈克·马斯兰卡今年7月赴成都与中国100多名同行交流两周 分享大熊猫及其他动物营养管理知识 建立专业友谊 [3] - 大熊猫饮食中竹子占比超过90%且不可替代 动物园自种竹子并从华盛顿特区 马里兰州 弗吉尼亚州数十个地点采集 提供多样化口味选择 [4]
大熊猫保护求新可以打开更大空间
四川日报· 2025-08-23 13:44
生态保护成效 -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四川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上升至185只 [1] - 通过功能型廊道重构栖息地网络 如泥巴山廊道打破公路阻隔并连续7年拍摄到大熊猫幼崽 [1] - 建立"天地空"科技监测体系 使用4600余台红外相机配合巡护队与卫星遥感形成智能安保系统 [1] 区域协同机制 - 川陕甘三省通过解争议统标准联合制定协作机制 实现巡护联动和保护跟着大熊猫走 [1] - 平武县发展养蜂产业 指导村民在大熊猫栖息地外围培育有机蜂群促进增产增收 [2] - 推广国家公园特色产品认证体系 为合规蜂蜜菌类贴生态标签提升附加值 [2] 技术创新应用 - 部分保护区仍使用存储有限传输低效的红外相机 需加快构建智慧保护区体系 [2] - 引入5G技术为关键场景开辟专用信道 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实时传输 [2] - 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设备进行大范围种群调查 借大数据预测迁徙与食源分布 [2] 可持续发展 - 建立生态分红机制让村民获得长期收益 从旁观者转型为参与者与守护者 [2] - 探索区块链存证生态数据 为科研交流提供可信技术支撑 [2] - 通过生态认证农产品和生态科普活动 实现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可持续路径 [2]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移交属地管理 改革“大熊猫王国”破解“特区不特”难题
四川日报· 2025-08-11 08:41
卧龙特区管理体制改革 -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管理职责正式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深化 [1][5] - 改革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等事权划归汶川县 普通公路事权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1][5] - 核心生态区栖息地保护职能由新组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分局统筹 [1][5] 特区历史与现状 - 1983年成立我国首个自然保护区特区 面积2000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5000余人 [2][3] -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1983年约75只增至2024年149只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 为1983年的172倍 [3] - 开创全球首例人工繁育大熊猫成功案例 并实现全球首次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 [2] 改革背景与挑战 - 原有管理体制需经省林草局协调后由省 州 县三级审批 存在"特区不特"的权责困境 [1][4] - 2021年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后 原有行政区划管理模式与国家公园跨区域保护要求产生冲突 [4] 产业发展与规划 - "大熊猫效应"带动生态旅游 民宿经营者年收入超20万元 [3] - 未来将建设山地轨道交旅融合示范区 发展森林康养 生态旅游 熊猫文化产业 [5] - 推进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 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5]
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 在行走中领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魅力
四川日报· 2025-06-29 09:23
文化传播与翻译 - 埃及汉学家叶海亚·穆赫塔尔计划将《尘埃落定》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阿拉伯读者了解四川文化 [1] -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多次到访四川,对马尔康的文化景观和阿来作品陈列表示高度认可 [2] - 突尼斯汉学家芙蓉计划将四川作家作品译成阿拉伯文,推动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2] 文学与地域特色 - 阿来作品如《蘑菇圈》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汉学家了解四川历史与风土的重要窗口 [2] - 四川作家作品在蜀地文学精品展上受到汉学家关注,被视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2] 非遗与民族文化体验 - 美国作家聂子瑞深度体验四川非遗技艺,称赞其复杂性与趣味性,呼吁更多游客参与 [2] - 四川浓郁的民族文化通过歌舞、非遗技艺展示吸引汉学家,成为文化传播的亮点 [2] 自然景观与人文融合 - 四姑娘山景区以其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吸引波兰汉学家傿静安,被誉为学习与欣赏的绝佳地点 [4]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在四姑娘山即兴演奏钢琴,称赞其自然美景超越阿尔卑斯山 [4] - 四姑娘山的阿来书屋成为汉学家与四川作家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4] 大熊猫保护与国际合作 - 南非汉学家谭哲理赞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国际合作模式,认为其可推广至其他珍稀动物保护 [5]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肯定四川在大熊猫保护上的智慧与担当,称其为自然保护的典范 [5] -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受到汉学家高度评价 [5]
含“萌”量很高!大熊猫妈妈野外带娃“绝技”曝光
央视网· 2025-06-22 02:10
大熊猫繁殖与成长 - 野生大熊猫幼崽出生时体重仅100克左右,完全依赖母亲提供保暖和哺乳 [2] - 母熊猫会24小时保护幼崽免受金钱豹、黄喉貂等天敌威胁,并逐步教授爬树、觅食等生存技能 [2] - 幼崽通常在1岁半至2岁进入亚成年阶段,开始独立生活,期间会跟随母亲学习野外生存技巧 [4] 大熊猫遗传特征 - 新生幼崽早期外观相似(红皮肤无毛),后期毛色和面部特征(如黑眼圈大小)由父母基因随机组合决定 [6] - 棕色大熊猫"七仔"的罕见毛色由Bace2基因缺失导致,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父母双方均携带该基因才可能产生棕色后代 [8] - 若仅单亲携带棕色基因,后代仍表现为经典黑白毛色,目前"七仔"与黑白大熊猫的后代均为黑白配色 [8]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 - 秦岭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显示,母熊猫带幼崽活动的频率增加,反映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4] - 野生大熊猫种群延续800万年的核心因素包括物种自身适应力与人类保护措施的共同作用 [8]
总台记者化身“大熊猫奶爸” 独家揭秘国宝可爱日常
央视网· 2025-06-21 02:45
大熊猫饲养工作内容 - 大熊猫饲养员需要制作特制窝窝头,主要成分包括玉米粉、黄豆粉、面粉、麸皮、食用油和食用盐,其中食用盐比例严格控制以避免大熊猫掉毛 [1] - 窝窝头制作流程分为揉面、塑形、蒸熟和冷却储存四个步骤,塑形时需确保表面湿润无裂缝并在底部按小孔防止蒸散 [1][3] - 大熊猫日常食物包括竹笋、胡萝卜、苹果和盆盆奶,竹笋需清洗表皮但内部通常干净 [5][6][8] 大熊猫日常管理 - 饲养员每天进行4次定时投喂,时间分别为早晨8时、中午11时、下午5时和晚上10时半,并根据大熊猫情况补喂 [10] - 天气炎热时饲养员在中午11时和下午5时闭园后进行全面清扫以保障环境卫生 [10] - 通过观察粪便形态和颜色判断大熊猫健康状况和消化情况,例如红色粪便与胡萝卜摄入有关 [12] 饲养工作意义 - 大熊猫饲养工作看似琐碎但需要高度责任心和细致入微的用心,保障大熊猫健康茁壮成长 [14]
大熊猫“香香”生日会在日本东京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8:47
中日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和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活动,近200名大熊猫爱好者出席[1] - 活动旨在庆祝大熊猫"香香"8岁生日,并回顾其家族成员"仙女"、"比力"、"晓晓"、"蕾蕾"的成长历程[2] - 主办方介绍了中国入境旅游最新资讯,包括30天免签政策、出入境流程优化、支付便利化等[2] 大熊猫外交意义 - 大熊猫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一直作为两国友好使者,在人文交流与科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 - 活动希望通过大熊猫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民心相通,推动日本民众前往中国交流访问和旅游[2] 大熊猫保护研究 - 上野动物园副园长介绍该园在大熊猫保护研究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强调科学饲养管理和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2] - 活动旨在激发日本民众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 旅游交通推广 - 四川航空介绍最新中日航线动态,邀请日本游客前往中国四川体验大熊猫研究保护成果[2] - 活动推广中国文旅资源和四川独特魅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