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
搜索文档
晶澳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论,相关内容系网络谣传
新浪财经· 2025-11-12 22:08
晶澳科技11月12日晚间公告,近日,网络上流传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实言论,引发部 分关注。对此,公司澄清并郑重声明如下:公司董事会秘书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 论。相关内容系网络谣传,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公司及行业声誉。针对不实言论的传播行为,公司 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合作伙伴及社会公众,应通过证监会指 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司官方渠道了解真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与舆论环 境。 ...
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抖音再度回应
财联社· 2025-11-11 20:31
抖音辟谣与市场治理行动 - 抖音官方于11月10日发布正式声明,辟谣关于“抖音新规: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达人自己补贴也不行”的相关传闻 [1] - 平台发起专项治理行动,旨在打击个别商家和达人利用“虚假低价茅台”进行虚假宣传以及存在“高风险假货”嫌疑的异常低价行为 [1] - 尽管官方已辟谣,但在11月11日仍有媒体继续传播不实信息,将平台治理行动歪曲为价格管控和“干预商家定价权” [1] 行业竞争与舆论环境 - 平台指出,在同一时间段内,雷同的谣言内容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其背后疑似有某电商平台在操控舆论 [1] - 谣言的传播被认为不仅误导消费者选择,也损害平台合法权益与行业生态 [1]
北京警方:已抓获陈某
中国能源报· 2025-11-07 09:35
北京警方提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理性上网,注意 甄别网传信息,不造谣、不传谣。对于在网络上蓄意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 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查处。 来源:新京报 End 11月6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获悉,近日,顺义警方接到报警,称有人在网 上编造谣言称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充"劣质电",引发一起车辆自燃事故。警方迅速展开调 查,将编造谣言的陈某抓获。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 e n e rg y) 据陈某交代,其为了恶搞,利用网传某品牌汽车自燃图片,杜撰车辆充"劣质电"导致自 燃,编排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讨论。 记者注意到,目前涉及该谣言的视频已下架。有网友猜测,相关谣言指向的是理想汽车。 11月6日晚间记者从理想汽车独家获悉,案件中提到的正是理想汽车。"劣质电"谣言对公 司及品牌形象、用户权益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理想汽车感谢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净化网 络环境。 目前,陈某被顺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记者从北京警方 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公安部"净网-2025"专项工作部署,北京警方深入推 ...
百万网红博主户晨风账号被封,详情披露!
新华网财经· 2025-11-06 10:36
通过网络自媒体账号,"恶意挑动群体极端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些网红博眼球涨粉的伎俩,这种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甚 至涉嫌违法犯罪的营销操弄,早已饱受诟病。 百万网红博主户晨风的标签言论是,你是"苹果人"还是"安卓人",以此恶意制造社会对立, 收割流量牟利。近日,其在多个平台的账号被封禁。 "苹果人还是安卓人" 网红恶意制造对立 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户晨风,从展示跨国消费差异到制造阶层对立,户晨风以"苹果、安卓论"收割流量,终因突破监管红线, 9月20 日,他在多个平台的账号被封禁,内容被清空,随后账号被彻底注销。 一个人使用什么品牌的手机,或者习惯哪种手机操作系统, 本身只是消费习惯问题,但是在 户 晨风的精心设计下,却变成了区别身份档 次的标识。 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户晨风在他的视频和直播中构建了一套以"苹果/安卓"为核心的极端话语体系。比如,"苹果人"就是"精英阶 层",特征包括使用iPhone手机、驾驶特斯拉汽车、在山姆会员店消费。"安卓人"则被贬为"底层群体",特征包括使用安卓手机、购买国 产商品、逛菜市场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 户晨风多次在网络空间公然发布对立性 ...
B站否认拉黑用户可屏蔽广告,称系预加载机制导致
新浪科技· 2025-11-04 21:37
事件背景 - 有用户分享通过拉黑指定用户可屏蔽B站开屏广告的方法 此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1] 公司回应 - 公司客服否认该说法 称其为不实信息 [1] - 技术排查显示部分用户拉黑后未看到闪屏广告的现象与APP闪屏预加载机制有关 与拉黑用户无直接关联 [1] - 公司呼吁用户理性看待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 并表示将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1]
云南盐津一男子为博流量编造“有人跳桥” 被行拘3日
央视网· 2025-10-30 12:10
事件概述 - 一名男子为博取关注和吸粉引流,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关于“有人跳桥”的虚假视频 [1][5] - 该视频内容声称昭通市盐津县某电站吊桥“前几天有人跳下去到现在都没找到” [3] - 经公安机关核查确认,近期该区域未发生人员跳桥失踪事件,视频信息纯属虚构 [5] 处理过程 - 属地公安机关发现网络谣言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开展实地走访调查 [3] - 警方向周边群众、电站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干部核实相关情况 [3] - 视频发布者晋某某被依法传唤,并承认其故意编造不实信息的行为 [5] 处理结果 - 盐津县警方对视频发布者晋某某给予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 [5]
为博流量利用AI造谣“在监狱直播带货” 一网民被行政处罚
新京报· 2025-10-29 08:53
AI技术滥用与网络谣言治理 - AI生成技术普及导致虚假图像和视频的生成门槛大幅降低,部分人员在猎奇和博取流量的驱使下编造传播网络谣言[1] - 山东威海网安部门查获两起通过AI工具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案例一为编造“在监狱直播带货”图片谣言,案例二为在广东台风期间编造“教学楼受损”虚假灾情视频[1] - 公安机关依法对两名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2] AI谣言产业链与风险特性 - AI谣言背后已形成分工明确的灰色产业链,具备低成本量产特性,单日最高可生成4000至7000篇虚假文章,成本仅为传统造谣的1%[4] - 与传统谣言相比,AI谣言危害性呈指数级放大,具有高仿真与强迷惑性,普通网民难以分辨[4] - AI谣言进化迭代能力强,能针对辟谣信息快速生成新版本进行反驳,形成动态对抗,增加治理难度[4] 识别与防范AI谣言的措施 - 信息接收者可通过查源头方式识别AI谣言,警惕来源模糊或伪装成网友投稿及内部消息的内容,可靠信息通常有正规新闻机构或官方信源背书[5] - 观察图片和视频细节,注意是否存在AI生成的典型痕迹,如人物手指数量异常、光影效果不自然或口型与声音不同步[5] - 通过验逻辑判断内容是否存在明显事实错误或逻辑矛盾,例如时间线错乱或地理信息错误,并善用权威辟谣平台进行查证[5][6]
国宝之“伤”:“大熊猫被虐待”网络谣言案调查
新华社· 2025-10-27 16:28
行业现象与问题 - 少数极端“猫粉”通过发布短视频和线上直播等方式,大量炮制网络谣言,煽动线下聚集滋扰和线上“人肉”工作人员等行为,并利用大熊猫炒作话题借机敛财,行为触犯法律甚至涉嫌犯罪 [1] - 部分极端“猫粉”和自媒体博主以掌握内幕或有黑料为噱头传播编造谣言,干扰相关机构的正常工作 [3] - 在谣言挑唆下,部分“猫粉”对多位专家进行电话骚扰、短信谩骂、线下滋扰,并有不间断拨打报警电话、向政务邮箱发送海量邮件的行为 [8] 典型个案分析 - 自媒体博主白某某(网名“大辽皇后”)在积累知名度后,在直播间谎称丈夫徐某是公安民警,通过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发布大量涉及大熊猫的谣言视频,将自己包装成保护大熊猫的“发声者” [5] - 白某某、徐某二人的主要获利方式为线上接受直播打赏和线下组织应援募捐 [6] - 两人炮制的谣言内容包括“电击取精、抽骨髓、打血洞”及“出卖熊猫获利,熊猫专家在海外有豪宅”等,话术包括抹黑有关部门、诋毁诽谤专家、煽动网民抵制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 [8] 法律处理与结果 - 2024年3月案件立案侦查后,检察机关介入引导侦查机关研判270余个网络视频,调取数十份官方辟谣公告,证实不存在所谓虐待 [10] - 2025年6月26日,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白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10] 行业影响与呼吁 - 检察官呼吁爱“猫”人士和“猫粉”群体应在科学、理性、平和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发展良好环境,避免非理性的爱对大熊猫保护事业造成伤害 [12]
美团辟谣骑手集体关机配送费上涨传闻
财经网· 2025-10-24 17:06
事件定性 - 美团官方声明称,关于“骑手集体关机,系统把配送费涨到6块钱”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的内容纯属谣言 [1][3] - 公司指出重庆、广州、杭州均未发生骑手集体关机或罢工事件 [1][4] 谣言传播路径 - 相关谣言最早于10月3日开始在网络上出现,最初说法为“重庆长沙兄弟憋不住,集体下线” [1][3] - 谣言后续演变为包含“广州骑手集体关机那天,系统把3块5的送餐费涨到6块,只用了半小时”及“2024年杭州兄弟拒接5元单,平台高峰涨两块”等更具细节的版本 [1][3] 公司应对措施 - 美团注意到多个发布信息的账号关联MCN机构,且内容存在明显的AI批量生成和传播痕迹 [1] - 公司已将线索举报至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将对谣言背后的“做号党”及MCN进行追责,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1] 骑手收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在6949元至10201元之间 [2] - 以熟练骑手组成的“乐跑”群体为例,在北上广深等高线城市的月均收入可达12826元 [2]
虚假摆拍、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10-20 11:38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净网—2025"专项工作部署,聚焦人民 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突出网络违法犯罪,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 行造谣传谣线索。20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案例一:刘某明、李某洋、方某庆、盛某琳虚假摆拍"上海老伯捡拾名包后向失主勒索5万元"网络谣言 案 近日,上海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刘某明(男,34岁)经营一家奢侈品回收店,为提升店铺知名度、吸粉 引流,伙同店铺员工李某洋(男,25岁)通过经纪公司招募方某庆(男,62岁),前往太古汇摆拍了内 容为"上海老伯捡拾名包后向失主勒索5万元"的虚假视频后,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店铺主播盛某琳 (女,29岁)作为视频中演员出现。该视频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大量网民给与负面评价,对当地形象造 成恶劣影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二:刘某峰编造传播"进入云南玉溪城区必须缴费200元"网络谣言案 近日,云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刘某峰(男,50岁)为吸粉引流、博取关注,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内 容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日起玉溪政府决定:凡是进入玉溪城区的必须缴纳200元的城镇维护费用, 该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