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

搜索文档
和田玉描金项链:温润与华贵的优雅融合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0
和田玉描金项链的产品特性 - 和田玉描金项链融合和田玉的温润内敛与描金工艺的华贵绚丽,展现东方神韵和文化艺术价值 [1] - 和田玉质地细腻温润,光泽柔和内敛,矿物组成主要为透闪石,赋予其坚韧质地和精美造型 [2] - 描金工艺在和田玉表面用金色描绘图案,增添华丽色彩和层次感,制作过程复杂需高超技艺 [3] 和田玉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 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首,历史悠久,象征纯洁、美好、尊贵和吉祥,是传统文化重要象征 [2] - 和田玉在古代被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推崇,既是饰品材料,也承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2] - 描金图案如龙象征权力、尊贵和吉祥,进一步升华和田玉的文化内涵 [3] 项链的设计与佩戴价值 - 项链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玉珠与玉牌造型体现"天圆地方"哲学思想,金色与玉质底色和谐映衬 [5] - 项链佩戴适应性强,可日常搭配或重要场合使用,适配中式和西式服饰,展现独特魅力 [5] - 项链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和审美需求的消费者,兼具时尚个性与传统韵味 [5] 文化寓意与情感价值 - 和田玉描金项链象征纯洁、吉祥和富贵,成为传递祝福和表达情感的载体 [6] - 在婚礼、生日等场合赠送项链,寓意美好祝愿和情感寄托 [6] - 佩戴项链可激励佩戴者保持善良正直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6] 收藏与传承价值 - 优质和田玉资源稀缺,描金工艺增加艺术价值,使项链具有保值和增值潜力 [8] - 项链可作为家族传家宝,传承家族文化、情感和价值观,延续家族历史与传统 [8] - 项链是珠宝饰品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跨越五千年 从这里看见“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
央视网· 2025-06-27 07:43
牛河梁遗址考古发现 -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遗址,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认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最新考古发现证实其早在五千多年前已形成系统的祭祀礼仪体系 [1] - 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距今约5800—5000年,保护区范围近60平方公里,包含51处遗址点,为红山文化已知规模最大的遗址群 [1] - 考古人员在第一地点台基建筑群发现多处焚烧物遗迹及埋有器物的祭祀坑,与后世文献记载的燎祭和祼礼现象高度相似 [1] 祭祀礼仪体系 - 燎祭遗迹中发现果核和残玉料,推测与祭天行为相关,陶器组合则可能与祼礼相关,印证了文献中祭天祭祖的记载 [1] - 第二地点发现的三重圆坛体现"天圆地方"宇宙观,标志着中国这一理念的起源 [2] - 积石冢出土的玉器组合形成等级用玉制度,开创中国玉礼器制度的先河 [2] 红山文化历史意义 - 新出土证据将红山文化的精神信仰和祭祀礼仪串联成完整体系,显示其中期开始的信仰体系为后世礼制奠定基础 [1][2] - 红山文化通过敬天、礼地、法祖的祭祀活动,搭建起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基础 [3]
文化中国行|跨越五千年 从这里看见“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
央视网· 2025-06-23 15:09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 -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遗址 确证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 保护区范围近60平方公里 遗址点数量51处 是红山文化已知规模最大的遗址群 [1] - 遗址距今约5800—5000年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祭祀礼仪体系 在台基建筑群发现多处焚烧物和祭祀坑 与后世文献记载的燎祭和祼礼现象类似 [1][3] 祭祀礼仪体系 - 考古发现燎祭遗迹 包含果核和残玉料 可能与祭天行为相关 另发现一组陶器组合 与文献记载的祼礼相似 [3] - 三重圆坛的发现 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是中国人天圆地方理念的早期证据 [5] - 红山文化积石冢用不同玉器组合形成用玉制度 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等级 开启中国玉礼器和玉礼制的先河 [7] 文化意义 - 新出土证据将红山文化的精神信仰和祭祀礼仪形成完整体系 [5] - 红山文化中期开始的信仰体系为后世礼制奠定基础 祭祀活动敬天、礼地、法祖 搭建中国礼仪之邦的基础 [7][9]
《国宝美鉴》第三集:授时历法 探寻时间之尺
新华网财经· 2025-06-20 10:47
在元朝,以许衡、王恂、郭守敬等学者为首,开展了全国性天文测量——"四海测验"。东起高丽、西至 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的广阔地域,测量队伍奔赴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获取大量珍贵数据,为 新历法的制定筑牢根基。 编者按:在岁月深处,古人用智慧与敬畏,探寻着时间的奥秘。浑仪革新与《授时历》问世,见证着中 国古代天文学从象数推衍到数学建模的重大转变。 6月16日,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共 十五集,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国宝美鉴》第三集以"授时历法"为主题,聚焦浑仪革新与《授时历》问世,一同回溯古人精密测算、 把握时间的历史变迁。 从最初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依据星辰变化划分四季更迭,人类对时间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农耕 文明的发展,仅依靠简单的自然现象观测已无法满足需求,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更加精准的历法指导。 古人以简仪测天,分毫不差;今人顺天应时,心怀敬畏。顺天者,探索宇宙之广;守历者,守护生活之 序;敬自然者,尊崇万物规律。就如同茅台酒的酿造,需顺应自然节律,以匠心工艺把控每个环节。敬 畏自然馈赠,方得传世佳酿。 来源:新华网 关注" 新华 ...
为什么古代铜钱大多是孔方兄
北京青年报· 2025-05-21 09:29
钱币,在古代被亲切地称为"孔方兄"。这一别称源于《鲁褒传·钱神论》中的描述:"亲之如兄,字 曰孔方。" 《汉书·食货志》中有记载:"钱圆函方。"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古代钱 币的形状多呈外圆内方,即"外圆而内孔方"。 原标题:为什么古代铜钱大多是孔方兄 说完"内方",再来说说"外圆"。圆形钱币的四周没有棱角,不容易被磨损,要是做成带尖带角的形 状,在日常使用和流通中,很容易磕坏碰坏,价值也就跟着受影响了。而且圆形的钱币方便携带,中间 的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方便计数,这样挂在腰间或者揣在兜里,走南闯北不容易弄丢,"腰财万贯"正 是由此而来。 外圆内方的形状还和古人的宇宙观有关。古人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老祖宗们讲究"天 圆地方",天地合一就是皇权的象征。把钱币造成圆形方孔,就有了一种象征意义,方孔代表中央政 权,外圆象征王权统御四方,强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此外,这和中国古代推崇的处世之道也十分契合。儒家思想中,圆形象征灵活变通,方形象征正直 原则,暗合古人推崇的"外柔内刚"的理念。(陈品) 实际上,中国的铜钱并非一直都是外圆内方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形状,如刀形、裤子形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