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投资

搜索文档
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八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9:04
银行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进展 - 银行理财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已进入试评级阶段 相关结果近期下发至各公司 预计大概率今年底落地 [1] - 评级办法导向为"质量重于规模" 不再鼓励单纯冲规模 评级要素包括公司治理 资管能力 风险管理等六大方面 资管能力权重最高 [1] - 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 1-2级可优先试点创新业务 5-6级为高风险公司 4级以上可能面临非标 权益类 衍生品等投资限制 [1] 评级指标与监管导向 - 定量指标强调产品业绩达标率 提高混合类 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 提高长期限资金占比 压降现金管理类 委外投资规模 [1] - 业绩基准达标率成为关键压力指标 监管要求业绩基准与投资标的匹配 产品名称需体现投资策略 [4] - 含权投资比例受重点关注 28家理财公司2024年末混合类 权益类产品规模合计4493 37亿元 其中权益类仅267 75亿元 [5] - 优先股是否计入权益资产存在争议 部分公司混合类产品实际仅持有优先股 [6] - 委外投资规模压降是重要方向 目前理财公司多通过券商资管 基金专户 FOF MOM等形式配置资产 [7] 试评级结果分析 - 头部公司试评级表现不佳 因规模指标作为分母导致加权分数偏低 且主观分数差异小 [2] - 股份行理财公司在期限结构 含权产品占比 业绩基准达标率等质量指标上表现较差 [2] - 部分指标数据口径存在反馈 后续可能优化调整 [3] 代销机构管理与行业影响 - 代销机构管理纳入投资者权益保护评价 对下沉至农商行 村镇银行的理财公司影响较大 [8] - 代销渠道管理难点在于机构系统不统一 日常监管难以兼顾 客户投诉是主要体现 [8][9] - 评级办法强化监管导向 但行业已处于强监管状态 更多作为管理抓手推动整改 [10] - 新理财公司牌照审批门槛可能提高 但机构仍积极争取稀缺牌照 [11]
私募MOM产品备案数量创新高,银行理财成重要资金方
经济观察网· 2025-05-21 12:08
私募MOM产品发展态势 - 截至5月20日,今年私募MOM产品备案数量达29只,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23只,创2019年规范运作以来新高 [2] - 部分MOM产品资金来源为银行理财,成为委外资金青睐方向 [2] - MOM模式通过委托多个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投资建议,实现跨大类资产配置,与FOF相比更注重"管人"而非"管钱" [2] MOM产品规则与优势 - 2019年证监会发布《MOM产品指引》,细化规则并推动行业规范管理 [3] - 相较于FOF,MOM在投资集中度限制、调仓灵活度及母基金话语权等方面更具优势 [3] - 券商资管、期货资管均可开展私募MOM业务,合作模式多为受托方与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联合 [3] - 部分产品名称显示资金方为银行理财,例如光大期货与五家私募合作的MOM计划 [3] 资金方需求与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成为MOM产品重要资金来源,利率下行推动多元化配置需求 [3] - 华软新动力FOF踩雷事件导致部分银行理财暂停通道业务,引发监管对私募机构的调查 [4] 行业挑战与投研要求 - MOM产品表现高度依赖私募基金管理能力及资金方的挑选与风控能力 [4] - FOF、MOM工具需依靠量化算法和尽调跟踪,理财子公司需补足投研实力 [5]
债市聚焦|如何看待理财子年初以来的配置行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9 08:09
一季度债市波动与理财负债表现 - 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先涨后跌,季度规模合计收缩8500亿元,但降幅相对温和,负债端压力整体可控 [3] - 相较于同期债基产品的急涨急跌,银行理财在本轮债市波动中体现出较强的净值稳定性,成为应对负债扰动的核心保障 [3] - 委外投资仍是理财现阶段应对波动的核心工具,25Q1委外投资比例进一步提升,对理财直投债券规模形成虹吸效应 [5] 二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扩张趋势 - 二季度是全年银行理财规模扩容的重要时点,4月尤为关键,截至2025年4月20日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完全修复一季度的收缩并达到新的年内高点 [4] - 预计4月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有望达到1.7-1.8万亿元,二季度合计规模扩容或在万亿元以上 [4][6] - 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每日开放型、中短期限定开及最短持有期类产品 [4] 理财子现券配置行为分析 - 年初以来及4月理财子在现券市场净买入增长并不突出,尤其对信用债的配置与往年对比明显收缩 [5] - 理财子对存款类资产及货币融出的配置偏好出现阶段性提升,年初以来银行理财的资金净融出规模和融出融入比均提升至历史高位 [5] - 收益性价比是重要考量因素,城投债收益率对比逆回购融出或同业存款配置不存在明显优势,同时需承担更高净值波动和收益风险 [5] 理财后市展望与资产配置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中短期信用债难以提供充足票息优势,银行理财对信用债的增配力度或较往年有一定回落 [6] - 负债资金的扩容仍能对债市整体提供较强支撑,但配置可能阶段性转向存款、回购等资产作为替代选择 [6] - 长期来看利率中枢回落导致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不可避免,理财子后续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固收+投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