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搜索文档
重庆晒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30
老龄化与养老服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达801万 老龄化率25.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2] - 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及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 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街道和35.1%乡镇[2] - 试点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 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失能老人月最高补贴分别达800元和500元[2] 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障 -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70元和630元 特困供养标准达1001元 覆盖95.2万低保特困对象[3]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51.2万人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累计达5.6万人次[3] - 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 26万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3] 数字化民政服务建设 - 渝悦救助通平台累计服务困难群众超1400万人次 实现全时段申办和进度透明化[3] - 渝悦养老系统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 提供智慧助餐服务243万人次[3]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12万余对新人实现就地领证[3]
多地七夕结婚登记同比大幅上升,原因是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8-31 17:11
政策影响与结婚登记数据变化 - 2025年七夕全国近20个省(市)结婚登记数据同比大幅增加 其中广东省办理10558对 同比增加5755对 增幅达120% [1][3] - 山东省2025年截至8月28日结婚登记27.1万对 较去年同期增长10.1% 济南市七夕单日登记1644对 同比增加800对 [3] - 辽宁省七夕单日登记4109对 同比增长178% 上海市七夕登记2310对创十年新高 深圳市登记1805对同比增长70% 长沙市登记1925对同比增长近一倍 [3] 政策改革具体内容 - 2025年5月10日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 取消户口簿要求并实行全国通办 新人仅凭身份证即可在任意地办理登记 [1][3] - 全国通办政策使外地务工群体可"就地结婚" 广东省七夕全国通办登记达2452对 占全省总量23% 上海市全国通办1130对 占总量49% [1][3] 人口与行业趋势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53.9万对 同比增加10.9万对 结合七夕多地显著增长 全年登记量上升概率较大 [4] - 育儿补贴制度于2025年7月28日全国实施 对未满3岁婴幼儿家庭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 但专家认为金额过低对生育率促进作用有限 [4] - 结婚登记便利性可能促进大龄群体登记 需观察初婚人数变化才能判断对出生人口的实际影响 [5]
“回老家领证”成过去式!“520”内蒙古5858对新人拿到了“红本本”
内蒙古日报· 2025-05-21 15:53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 内蒙古作为全国试点省份自2023年6月1日起探索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正式实施 实现结婚登记 离婚登记和补领婚姻登记证件全国通办 [3] - 新人领证不再要求提供户口簿 仅凭身份证即可就近登记 5月20日内蒙古各地婚姻登记处共办理5858对新人登记 其中156对为跨省情侣 [1][3] 婚姻登记效率提升 - 鄂尔多斯东胜区首创"双线预约"系统 通过政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分时错峰 效率提升40% [5] - 呼和浩特婚姻登记处实行弹性工作制 早8点开工 "办不完不下班" [5] - 已完成490万份电子档案和139万条异常数据清洗 为全国通办奠定数据基础 [5] 婚俗改革与创新 - 内蒙古26%的婚俗改革试点覆盖率 推动从"天价彩礼"到简约颁证的转变 [11]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推出朱砂婚书和漆扇定情 再现传统"三书六礼"仪式 [5] - 包头市青山区15对情侣参与婚俗新风倡议书签名活动 [7] - 呼和浩特市推出"爱情公交"移动婚宴厅 [9] 公益投入与设施建设 - 内蒙古累计投入2200万元公益资金 建设11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和75个婚俗文化展区 [12] - 赤峰市红山区举办汉服结发礼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推出"十全十美"颁证仪式搭配婚姻第一课 [12] - 阿尔山湖心岛打造雪山湖泊背景的婚礼仪式场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