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救助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启动“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
每日商报· 2025-07-07 10:46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夏季专项救助行动 -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困境者提供避暑救助 [1] - 组织"救助急先锋"巡查队伍分批次深入主城区公园凉亭、地下通道等流浪人员聚集区域进行劝导 [1] - 对不愿进站人员发放防暑物资包,包含食品、水、衣物、口罩及防暑药品 [1] - 同步发放救助引导卡,标注求助电话和救助站地址以便后续联系 [1] 站内救助服务措施 - 救助站24小时开放避暑功能,值班电话全天候畅通 [2] - 每日对受助房间进行清洁消毒,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 [2] - 提供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防蚊用品及基础食宿服务 [2] - 根据受助者需求提供心理辅导、个案帮扶等个性化服务 [2] 社会协同救助机制 - 市民发现流浪人员可拨打110或救助专线0571-85227658求助 [2] - 引导困难群众前往西湖区星印弄88号救助站接受免费服务 [2] - 救助站提供返乡车票协助等多项基础保障服务 [2]
社会救助从生存兜底走向尊严守护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00:19
社会救助法草案核心内容 - 社会救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从政策主导迈向法治引领 [1] - 草案将以法律形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规范救助行为 为社会救助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1] - 现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 复杂化的社会需求 需升级为法律层级 [1] 救助对象范围扩展 - 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救助对象 突破原有仅覆盖特困人员 低保家庭的限制 [1] - 现实需求推动变革:原制度下边缘群体因未达低保标准面临政策支持障碍 刚性支出家庭扣除必要费用后实际收入低于贫困线 [2] - 法律条文明确扩大救助范围 将更多有需要群体纳入国家救助体系 [2] 服务机制优化 - 建立县级"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机制 乡镇设统一窗口 减少重复申报和审核环节 [3]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推动移动端服务延伸 [3] - 广州"穗救易"平台案例显示 可通过社工发布微心愿 慈善组织实时认领的方式提升救助效率 [2] 救助体系升级方向 - 救助目标从"保生存"向"保基本 防风险 促发展"拓展 注重发展性政策措施 [4] - 推动单一物质帮扶向服务型救助转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培育慈善文化 发展志愿服务 [4] - 引入专业社工心理疏导 公益组织技能培训等 实现从生存保障到个体赋能的跨越 [4] - 制度设计理念从"生存兜底"升级为"守护尊严" 反映社会文明进步 [4]
织密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0
社会保障体系 -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目前中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 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的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 [1] - 2024年全国有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高了低保标准 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救助临时遇困人员70 9万人次 [1] - 社会救助制度效果持续显现 救助对象不断拓展 救助内容延伸至全链条救助帮扶 [1] 社会救助法草案 - 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旨在促进社会救助科学化、规范化 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1] - 草案明确完善体制机制、扩大救助范围 将促进社会救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2] - 草案总则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城乡统筹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重要原则 [2] 社会救助实施机制 - 需强化部门协同 针对特殊群体实施精准化、差异化救助 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3] - 草案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社会救助协调机制 民政部门可核对社会救助家庭收入、财产等状况 [3] - 需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活力 推动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担"格局转变 [3] 社会救助创新实践 - 开展社会救助服务"网上办"试点 推动申请"掌上办"、审核审批"高效办"、救助资金"快速达" [1] - 部分地区探索"慈善+救助"模式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供给、精准对接需求 [3] - 运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相结合方式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2]
2025年上半年枣庄市市中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012.7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15:17
社会救助标准与覆盖范围 - 市中区城乡低保标准为941元(城市)和824元(农村),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255元(城市)和1072元(农村) [1][2] - 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063人、城乡特困人员863人,新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6人 [2] - 年内实施临时救助420人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012.7万元 [2] 社会救助机制创新 - 打造"榴暖万家"社会救助品牌,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帮办日"活动55场次,发放资料2190份,接受咨询380人次 [2] - 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与10个部门数据共享,形成"一户一条闭环救助链",今年摸排重点数据1627人,纳入救助保障66人 [2] - 制发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并链接"爱山东"APP,集成12个部门37项救助帮扶政策,实现扫码知晓和在线办理 [2] 特殊群体精准救助 - 为620名孤困儿童发放补贴323.27万元,摸排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589人 [3] - 为72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160名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460户失能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80%,构建15分钟幸福享老圈 [3] - 为1.12万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888.29万元,建立与残联的信息共享机制 [3] 孤困儿童保障措施 - 全区社会散居孤儿3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7人、重点困境儿童307人,基本生活补助费标准分别为1882元/月、1882元/月、1332元/月 [4] - 对16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开展"护佑健康"大病保险项目和免费体检 [4] - 实施"榴香沁心 枣爱护童"行动关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4] 教育助学政策 -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读高等院校可申请每人每学年1万元助学金,需提交录取通知书和学籍证明等材料 [5] - 助学申请需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涵盖本科、专科、高职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5]
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 社会救助法草案有哪些看点?
新华网· 2025-06-24 22:26
社会救助法草案核心观点 - 社会救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旨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1] - 草案通过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服务能力、统筹社会资源三大举措强化社会救助功能 [3][5][7] 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 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救助对象,覆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 [3][4] - 按困难程度分层分类救助,2020年中央已提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2023年进一步强化动态监测 [4] - 救助对象从传统低保、特困扩展至更广泛低收入家庭,提升制度精准性与社会效益 [4] 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能力 - 建立县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乡镇街道设统一受理窗口简化流程 [5] - 推动信息核对机制解决部门间数据壁垒,试点"网上办""掌上办"提升效率 [5][6] -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延伸移动端服务提高群众获得感 [6] 统筹社会力量参与 - 鼓励慈善捐赠、社工专业服务、志愿服务三类途径参与救助 [7][8] - 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岗位、政策引导等方式支持社工力量介入 [7] - 倡导慈善文化与社会关照情怀,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道德环境 [8]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磅级民生文件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6-09 17:34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制度 [2]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建立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社保补贴 [2]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2] - 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制定认定标准,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 [3]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制定分地区分领域公共服务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设施布局 [4] - 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5] - 新增公共服务优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推动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 [4] 教育资源配置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 [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并向农村倾斜 [6]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6]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短板专业建设 [7] -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 [7] - 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7] 养老托育服务发展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普惠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 [8]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8] - 用人单位普惠托育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工会经费可补充 [8] 社区与生活服务 -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允许租赁住宅设置服务网点 [9]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10] - 推动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开发老年友好智能产品,加装多层建筑电梯 [11]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辽宁日报· 2025-05-26 09:33
社会救助体系完善 - 辽宁省通过就医陪护服务等政策为特困群体提供保障 例如61岁独居老人冯富有在骨折后获得专业陪护服务[1] - 2025年辽宁省民生支出占比将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 重点保障基层"三保"底线[1] - 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75元和630元 截至4月底保障困难群体104.6万人[2] 救助帮扶措施 - 为64.83万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 为4.15万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2] - 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监测人数年内将超过230万人[2] - 阜新市实施"主动发现"救助模式 通过筛查比对及时为医疗支出过高的困难家庭提供临时救助[2] 工作机制创新 - 建立"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机制 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3] - 沈阳市大东区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无偿课业辅导 通过两个月帮扶使受助儿童身心状况显著改善[3] - 3月出台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清单 整合衔接各类社会救助事项[4] 救助成效 - 通过动态监测和精准评估 实现资源高效匹配和服务精准送达[3] - 惠民政策落实使困难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振兴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4]
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5位民政系统代表共话民生实事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39
民政系统工作进展 - 民政部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1] -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开门办院",为更多困境儿童服务,强调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以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1] - 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努力帮助人员与家人团聚和摆脱生活困境 [1] 婚姻登记服务改进 -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正式实施,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1] - 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加强对婚姻家庭辅导师的培训,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婚姻家庭辅导 [1] 养老服务发展 - 养老服务对象从特困老年人为主拓展至全体老年人,服务内容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保障、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 [2] - 广西柳州市社会福利院使用情感机器人、纸尿裤监测器、跌倒报警雷达等智慧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人文关怀 [2] 社会救助工作 - 社会救助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实施政策 [2] - 陕西延安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通过走访困难家庭解决难题,致力于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快速送到困难群众身上 [2]
为爱坚守 5位民政系统代表共话民生福祉
新华网· 2025-05-21 00:09
民政系统代表工作成果 -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32年专注罕见病治疗,带领团队诊断20余种罕见病,帮助多名患病儿童融入社会 [2] -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23年落实低保政策,构建县乡村三级救助窗口,组建71支快速响应队 [2][3] - 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17年创新推行市级统筹管理流浪乞讨人员信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救助网络 [4] - 上海市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完成2022年"全市通办"、2023年"跨省通办"、2024年涉外婚姻登记试点工作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邱丽芸12年服务500多位老年人,开展"银龄守护行动"提供6200人次上门服务 [7] 民政服务创新模式 - 甘泉县推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融合10余个部门40多个救助项目 [3] - 菏泽市探索"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救助站"联合巡查模式 [4] - 闵行区成立"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幸福充电站服务在沪青年 [6]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创建工作室开展社区延伸服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7] 行业发展动态 - 婚姻登记服务实现全国通办后需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师培训应对各地风俗差异 [6] - 养老护理行业获得国家重视,发展途径拓宽,职业荣誉感提升 [7] -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患病率达95%,凸显专业护理需求 [7]
2025年辽宁省办好民生实事清单
辽宁日报· 2025-05-09 09:04
就业支持与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帮扶7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 -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释放惠企减负政策红利2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2万个 [1] - 新就业人员中18—45岁中青年群体占比达到75%,开展补贴性培训21万人次 [1] - 提升公益岗、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实现脱贫人口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5.6万人以上 [2] - 新增残疾人就业1.6万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 [5] 社会保障与福利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1] - 实施20个以上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实施1.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50%、80% [3] - 根据物价上涨幅度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4] -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率达到80%以上 [9] 教育与医疗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县(市、区)占比达到50%,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提高1000元,达到7000元以上 [6] - 优质公办幼儿园覆盖92%的乡镇,新增优质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万个以上 [6] - 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7] - 建设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新增临床重点专科100个以上 [7] - 启动实施全省初中在校14周岁以下女生自愿免费接种预防宫颈癌的二价HPV疫苗工作 [8] 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5G基站1万个,全省1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 [12] - 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500公里,改造公路危旧桥梁300座 [13] - 新增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公路充电车位555个,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300台 [13] -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0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 [14]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0个,更新住宅老旧电梯2899部,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管网4600公里 [17] 环境保护与治理 - 确保PM2.5年均浓度低于3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低于0.7% [15] - 地表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定在78.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 [15] - 完成51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8] - 完成营造林110万亩,治理废弃矿山10.8万亩 [16] 文化体育与公共服务 - 开展公益惠民演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各1000场,开展非遗公益惠民活动100场 [10] - 举办博物馆展览100场以上、主题社教活动2900场 [10] - 配建健身器材700套、笼式足球场60套、乒乓球台400副 [11] -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