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

搜索文档
我省调整2025年低保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辽宁日报· 2025-09-20 09:00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陆续出台加强临时救助、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优化救助申请受理等文件,政策制度不断完善; 创新强化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查证的信息无需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上线运行"辽事通"APP社会救助自助申请功能,服务保障更加便民惠民; 坚持流程规范、信息公开、过程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监督管理持续加强;推动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对接,实施"情暖万家"等助 困、助学、助医慈善项目,积极打造"振兴有我 救助有情"社会救助基层党组织品牌,社会参与日趋深化。 下一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扎实做好调标"后半篇文章",突出社会救助扩容、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持续强化困难群众 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为进一步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近日,我省各地普遍提高了低保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798元/月、676元/ 月,增幅2.9%、7.3%,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标准相应提高,惠及全省100余万困难群众。 调标后,我省困难群众救助水平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保 ...
从小处着眼 在实处用力 丹阳高效社会救助让温暖更可感可及
镇江日报· 2025-09-17 07:57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托底层和安全网,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的关键也在基层。近年 来,丹阳市紧抓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不断从小处着眼、在实处用力,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 高效、专业的救助服务。 一本手册一张表 让救助更精准 在丹阳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一本《基层救助工作规范文件汇编》摆放在办公桌的醒目位置。"多 亏了这本'宝典',现在无论是办理业务还是给群众解释政策,我们都能又快又准。"工作人员王惠阳 说。 社会救助体系涵盖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政策内容繁杂、操作 流程复杂。为实现政策执行"零偏差""落实不走样、执行不打折",丹阳市民政部门明确划分了部门及基 层工作人员的职责边界,简化审批环节,并通过基层调研整合重复表格,统一材料清单,编制形成《基 层救助工作规范文件汇编》手册下发基层,成为工作人员的"掌中宝"。 孙燕是丹阳民政救助工作队伍的一个生动缩影。像孙燕这样的基层救助工作者之所以能够持续发挥 专业效能,离不开丹阳市在队伍建设上的持续投入。近年来,民政部门通过建立"岗前培训+在岗提升 +专题赋能"的全链条培训机制,除常规业务培训外,还新增新入职人员岗前必修课、公益慈 ...
重庆晒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30
老龄化与养老服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达801万 老龄化率25.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2] - 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及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 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街道和35.1%乡镇[2] - 试点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 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失能老人月最高补贴分别达800元和500元[2] 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障 -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70元和630元 特困供养标准达1001元 覆盖95.2万低保特困对象[3]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51.2万人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累计达5.6万人次[3] - 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 26万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服务[3] 数字化民政服务建设 - 渝悦救助通平台累计服务困难群众超1400万人次 实现全时段申办和进度透明化[3] - 渝悦养老系统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 提供智慧助餐服务243万人次[3]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12万余对新人实现就地领证[3]
落实民生保障 传递社会温度 黑龙江鹤岗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5 05:56
民生保障政策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 - 鹤岗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面临就业压力与老龄化挑战 加大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力度 [1] 社会救助机制 - 组建由民政助理、协理员、社工、网格员构成的"大救助"入户探访队伍 区级民政助理入户抽查率达50% 网格员每周走访困难群体 [3] - 依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纳入关注范围 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系统发出预警信息 [4] - 形成监测、预警、帮扶闭环工作机制 避免低保对象错保、漏保等问题 [4] 低保群体帮扶案例 - 煤矿下岗工人洪柏涛突发脑出血后获低保 每月领取780元低保金 享受每年240元医疗保险资助金 看病最高报销75% [3] - 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王磊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通过民政服务站对接做过接线员、洗碗工 [11] 老年人照护服务 - 低保救助从"保生存"向"全面扶"延伸 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等资源提供代帮代办、心理疏导等服务 [8] - 为失能低保老人提供每月1600余元照护 半失能老人1400余元 爱心护养院2023年开始接收此类老人 [9] - 81岁独居低保老人张玉兰享受保障金加子女赡养费 社区提供助老餐厅和送餐服务 [7] 就业帮扶措施 - 创新推出"邻里直聘窗口"服务模式 网格员走访企业建立用工需求台账 已推广到60个社区 [12] - 相关部门合力帮扶低保群体求职 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11] 城市转型发展 - 鹤岗市财政支出超80%投向民生 逐步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 发展生物医药、寒地食品等产业 [12] - 2023年累计精准保障低保家庭32952户、特困人员1166人 帮扶低保边缘家庭3550户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1001户 [12]
苏州市低保标准提到1208元/月
苏州日报· 2025-08-07 08:38
民生政策标准调整 -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155元/月提升至1208元/月 增幅4.6% [1] - 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1630元/月提高至1692元/月 增幅3.8% [1] - 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执行 全护理不低于1494元/月 半护理747元/月 全自理249元/月 [1] 特殊群体保障标准 - 社会散居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标准由3100元/月增至3120元/月 增幅0.6% [1] - 重病重残儿童生活费标准由1560元/月调至1570元/月 增幅0.6% [1] - 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补助由2015元/月提高至2060元/月 增幅2.2% [1] 政策执行原则 - 特困供养与老年人养老服务援助补贴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1] - 困境儿童保障采用补差发放机制 避免与社会救助政策重复享受 [1] - 其他困难对象生活救助标准按原政策同步调整 [1]
惠民政策为城市低保群体兜底(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民生保障政策 - 强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落实惠民政策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 南通市老龄化社会救助体系 - 南通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66.79万 占比超35% 80周岁以上45.18万 占老年人口16.93% [3] - 建立物质帮扶+精神慰藉双重支持体系 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 按月为困难老年人提供补贴 [3] - 推行城市边缘困难群体动态识别机制 建立经济状况+身体评估+家庭结构三维识别体系 [3] - 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组织超20个 小老人服务老老人机制见效 年志愿探访服务超8万次 [4] - 近45万老年人接受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占全市老年人比重近20% 支持近300家养老机构延伸开展居家服务 [4]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救助措施 - 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困难职工 开发社区环境监督员等低技能岗位 采用弹性工时+绩效工资模式 [6] - 开展家政 电商 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 网格化配备一员三长实现服务全覆盖 [6] - 线下定期走访+智慧平台线上接收诉求 重点关注独居老人 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 [6] 青海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全额资助特困人员 定额资助低保对象参保 [8] - 慢性肾功能衰竭纳入门诊慢特病报销 按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政策报销 无起付线 年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 [7] - 重点救助对象政策内剩余医疗费用按90%救助 年最高救助限额1万元 [7] -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 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同步一单式结算 三重报销自动完成 [8] - 建立医保 民政 农业农村部门监测预警数据共享机制 按月推送数据 [8]
河北馆陶:“嵌入式”监督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06 11:16
社会救助监督机制创新 - 构建嵌入式全过程监督体系 整合多部门人员信息搭建大数据库实现精准筛查[1] - 建立六方联动机制 100余名基层工作者下沉乡村主动摸排困难家庭[1] - 推动救助模式从被动上报向主动发现集中研判转变[1] 救助流程规范化建设 - 细化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发放全流程 完善公开公示制度[2] - 依托村务公开栏和政府网站对6500余户救助对象进行全方位公示[2] - 开展不定期检查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2] 监督成效与未来规划 - 实现一线监督常态化等四化目标 进一步压实救助责任并扩大群众覆盖面[2] - 持续深化嵌入式监督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2]
在火热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⑦)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西部地区通过基层实践和资源整合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重点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产业升级和基层服务优化 [1][3][5] 对口援滇协作模式 - 采用"盐津基地+上海市场"模式 依托电商平台搭建销售渠道 辐射带动300余名农村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月平均工资约4000元 [1] - 通过沪滇协作渠道对接资源并吸引投资 多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追加投资5500万元 [1] 基层政策实施方法 - 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家常话"以提升群众理解度 通过读懂群众日常关切精准推动政策落地 [3] - 服务1513户村民过程中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政策实效化 如社会救助和产业振兴的具体应用 [3] 乡村产业发展实践 - 通过改造葡萄架式 联系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病虫害防治 以及开拓销售渠道实现全产业链打通 [5] - 推动葡萄产量和产值节节攀升 具体解决"出行难"和技术指导等微观问题以获取群众认可 [4][5]
杭州启动“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
每日商报· 2025-07-07 10:46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夏季专项救助行动 -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困境者提供避暑救助 [1] - 组织"救助急先锋"巡查队伍分批次深入主城区公园凉亭、地下通道等流浪人员聚集区域进行劝导 [1] - 对不愿进站人员发放防暑物资包,包含食品、水、衣物、口罩及防暑药品 [1] - 同步发放救助引导卡,标注求助电话和救助站地址以便后续联系 [1] 站内救助服务措施 - 救助站24小时开放避暑功能,值班电话全天候畅通 [2] - 每日对受助房间进行清洁消毒,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 [2] - 提供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防蚊用品及基础食宿服务 [2] - 根据受助者需求提供心理辅导、个案帮扶等个性化服务 [2] 社会协同救助机制 - 市民发现流浪人员可拨打110或救助专线0571-85227658求助 [2] - 引导困难群众前往西湖区星印弄88号救助站接受免费服务 [2] - 救助站提供返乡车票协助等多项基础保障服务 [2]
社会救助从生存兜底走向尊严守护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00:19
社会救助法草案核心内容 - 社会救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从政策主导迈向法治引领 [1] - 草案将以法律形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规范救助行为 为社会救助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1] - 现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 复杂化的社会需求 需升级为法律层级 [1] 救助对象范围扩展 - 新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救助对象 突破原有仅覆盖特困人员 低保家庭的限制 [1] - 现实需求推动变革:原制度下边缘群体因未达低保标准面临政策支持障碍 刚性支出家庭扣除必要费用后实际收入低于贫困线 [2] - 法律条文明确扩大救助范围 将更多有需要群体纳入国家救助体系 [2] 服务机制优化 - 建立县级"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机制 乡镇设统一窗口 减少重复申报和审核环节 [3]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推动移动端服务延伸 [3] - 广州"穗救易"平台案例显示 可通过社工发布微心愿 慈善组织实时认领的方式提升救助效率 [2] 救助体系升级方向 - 救助目标从"保生存"向"保基本 防风险 促发展"拓展 注重发展性政策措施 [4] - 推动单一物质帮扶向服务型救助转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培育慈善文化 发展志愿服务 [4] - 引入专业社工心理疏导 公益组织技能培训等 实现从生存保障到个体赋能的跨越 [4] - 制度设计理念从"生存兜底"升级为"守护尊严" 反映社会文明进步 [4]